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美丽的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浉河和南湾湖,可以大大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大的特性;闲暇时,漫步在百花园,如图所示,可以闻到阵阵的花香,从物理学的角度讲这是________现象。
【答案】 ①. 比热容 ②. 扩散
【解析】
【详解】[1]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比于其他物质,等质量的水降低相同的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得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减弱了“热岛效应”。
[2]花香分子从花朵中扩散到空气中,然后被人的嗅觉感知到,从而闻到花香。
2. 如图所示,若液化气钢瓶放在烈日下曝晒,将通过________ 的方法使它的内能________ (选填“减少”或“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液化气钢瓶严禁曝晒.
【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增加
【解析】
【详解】在烈日下爆嗮物体,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嗮太阳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若液化气钢瓶放在烈日下曝晒,将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它的内能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液化气钢瓶严禁暴晒.
3. 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________冲程。已知汽油的热值为,则完全燃烧汽油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这些热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 ①. 压缩 ②. 4.6×106 ③. 不能
【解析】
【详解】[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完全燃烧汽油放出的热量为
[3]由于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做功,存在能量损失,因此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4. 汽车在转弯时,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偶尔也有车在转弯时只亮前灯或后灯。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_。要打开转向灯,司机要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一根杆子,这根杆子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
【答案】 ①. 并联 ②. 开关
【解析】
【详解】[1]汽车的前后转向灯可以单独工作,其中一断路不亮,另一个可以正常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2]司机拨动方向盘旁的杆子,转向灯才会工作,所以这根杆子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5. 一个能吹冷热风的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图中A是吹风机,B是电热丝。若闭合开关________,吹出的是冷风;若闭合开关________,吹出的是热风(两空均选填“”、“S2”或“和”)。A、B两元件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联(选填“串”或“并”)。
【答案】 ①. S1 ②. S1和S2 ③. 并
【解析】
【详解】[1][2]由图知道,该电路为A和B组成的并联电路,S1在干路上,S2在B所在的支路上;当S1闭合,S2断开时,B所在支路没有接通,只有A工作,吹出的是冷风;当S1和S2都闭合时,A与B并联,同时工作,吹出的是热风;当S2闭合,S1断开时,A、B两用电器都不工作。
[3]由于A、B两元件的工作互不影响,所以,A、B两元件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6. 学了电路的串、并联知识后,小文问“家中的电视机、电灯、电风扇等用电器之间是什么方式连接?“当然是并联”小玲回答说。哪些现象能说明它们是并联的?(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请你猜想若电视机和电灯串联接入电路,结果可能会出现________现象。
【答案】 ①. 电风扇不转动,仍可看电视或电灯亮等它们互不影响 ②. 它们都不能正常工作或相互影响
【解析】
【详解】[1]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在工作时互不影响,而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可以
①各用电器都能独立工作;
②断开电灯不影响电视机工作;
③电灯烧了,不影响其他用电器工作等。
[2] 若电视机和电灯串联接入电路,则它们都不能正常工作或相互影响。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其中7~12为单选题,13、14为双选题,都选对的得2分,选1个且对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共16分)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C.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不会同时存在
D.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故B错误;
C.构成位置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故C错误;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 D。
8. 汽油机是由四个冲程不断循环而工作的,图中表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做功冲程,图C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且火花塞冒火花恰是做功冲程.故选C.
9. 信阳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土、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
A. 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 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 秋:狂风乍起,黄土漫天D. 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
【答案】A
【解析】
【详解】A.微风拂过,花香袭人是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
B.暖风阵阵,麦浪翻滚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狂风乍起,黄土漫天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寒风凛冽,漫天飞雪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0. 如图所示的物体中,全部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是( )
A. 移动电话B. 电工手套
C. 照相机D. 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移动电话、照相机和电池上面都有金属的部分,这部分是导体,而电手套上的材料都是绝缘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如图所示的电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等功能.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的作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这种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灭蚊网和灯泡工作时互不影响,因此属于并联,AB选项中灭蚊网和灯串联,故AB不符合题意;
C.图中S1闭合S2断开时,灯泡亮,灭蚊网不工作,不符合题意;
D.图中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工作,符合题意.
【点睛】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的特点是互不影响.再根据开关的作用来判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12. 《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到了中华饮食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熔点高、比热容小且易于导热
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 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铁锅煎饼,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好,而熔点高、比热容小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食物的内能,所以藜蒿炒腊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故B错误;
C.在蒸制过程中,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食物会液化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食物,使食物蒸熟,故C正确;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拌的过程加速了香葱和豆腐分子间的相互扩散,使味道更加均匀,故D错误。
故选C。
13. 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天气炎热更容易闻到垃圾堆发出的臭味,这是扩散现象
B. PM2.5霾粒人眼看不见,雾霾粒子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运动越剧烈,含有的热量越多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天气炎热更容易闻到垃圾堆发出的臭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分子直径以10-10nm度量,而PM2.5霾粒直径是2.5μm,是物质,其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B正确;
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太大,分子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C错误;
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或具有,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 AB。
14. 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时,灯L1、L2串联
B. 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时,灯L1、L2并联
C. 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时,灯L1不亮、L2亮
D. 同时闭合开关S1、S2、S3时,电源短路
【答案】CD
【解析】
【详解】A.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时,灯L1、L2是并联,故A错误;
B.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时,灯L1、L2是串联,故B错误;
C.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时,灯L1被短路不亮、L2亮,故C正确;
D.同时闭合开关S1、S2、S3时,电源正负极接通,电源短路,故D正确。
故选CD。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5. 按照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图乙中所示的实物连接起来,并用箭头在电路图中标出干路和两个支路在开关闭合时的电流方向.
【答案】
【解析】
【详解】开关闭合后,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干路,支路的两只灯泡,回到电源负极,电流方向如图:
如图电路,两灯并联,S1位于干路,S2与L2串联,控制L2的通断,据此连接实物图;
16. 按照如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图乙中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图甲可知,这个电路为并联电路,开关S在干路,其中一条支路为灯L1和S1串联,另一条支路为灯L2和S2串联。根据电流走向,从电源正极出发,一条路径,从正极出发,经过灯L2、S2、S回到电源负极;另一条路径,从正极出发,经过灯L1、S1、S回到电源负极。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4分,18题6分,19题8分,共18分)
17.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_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b物质是________。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________吸热能力强;
(3)该实验采用实验方法与下列探究过程中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
A.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1) ①. 初温 ②. 吸收相同的热量
(2) ①. 煤油 ②. a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1]本实验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来比较两者吸热能力,或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来比较两者的吸热能力,而为了便于比较升高的温度,可以加入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
[2]该实验运用转换法,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不同的液体在相等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小问2详解】
[1][2]如图乙,升高相同的温度,a所用时间更长,说明a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所以a是水,则b是煤油。
【小问3详解】
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也运用了转换法,探究平面镜成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运用的是归纳法,都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小红和小明分别进行“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活动。他们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用导线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逐一顺次连接起来。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目的是保护电路;
(2)小红连接好如图电路后,闭合开关,两个小灯泡都能发光,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可观察到另一灯________(选填“能发光”或“不发光”)的现象;
(3)以上现象说明串联电路各用电器________(选填“相互影响”或“互不影响”)这一特点;
(4)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个小灯泡都不亮,他用手按一下小灯泡,两灯仍然都不亮,按一下小灯泡,两灯都亮,松开手两个小灯泡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选填“灯丝断了”“灯丝断了”“短路”或“与灯座接触不良”);
(5)调试好电路后,两灯都能发光,小明使其中一个小灯泡短路,可观察到被短路的小灯泡________(选填“能发光”或“不发光”),另一个小灯泡的亮度更________(选填“亮”或“暗”)。
【答案】(1)断开 (2)不发光
(3)相互影响 (4)与灯座接触不良
(5) ①. 不发光 ②. 亮
【解析】
【小问1详解】
为了保护电路安全,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
【小问2详解】
由图知道,两灯串联,所以,若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1,则电路开路,另一灯熄灭,不再发光。
【小问3详解】
以上两个现象都说明了串联电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这一特点。
【小问4详解】
闭合开关S,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电路可能为断路或短路或接触不良;当用手按一下灯泡L1,L1、L2仍然都不亮,说明故障可能没有在L1;按一下灯泡L2,两灯都亮,则故障在L2;松开手两灯又不亮,说明故障可能是L2与灯座接触不良。
【小问5详解】
[1][2]如果其中一个灯泡短路的话,那肯定不亮了,此时另一只灯泡分得的电压升高,相应的就会变亮了。
19. 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表)。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______。
(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利用记录的数据、公式Q吸=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______,为什么?______。
【答案】 ①. B ②. A ③. 质量 ④. 煤油 ⑤. 不可靠 ⑥. 燃烧过程中有热量损失
【解析】
【分析】
【详解】(1)[1][2]为了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安装器材时需要先固定B的位置,然后再调整A的位置,并且不要让温度计得玻璃泡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
(2)[3]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需要控制水的质量相同,这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煤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煤油的热值大。
(4)[5][6]因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所以直接计算得出的热值比实际值要小,因此这样的计算结果不可靠。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20. 某团队在海拔3000多米高山上野营时,使用铁锅烧水,他们发现把体积为2L的水从10℃加热到85℃时,共消耗了5kg的干木柴,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干木柴的热值为1.2×107J/kg).求:
(1)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铁锅烧水的的效率.
(4)他们也发现在高山上用铁锅煮马铃薯时,尽管锅里的水哗哗地沸腾了很长时间,马铃薯还是煮不软,为什么?
【答案】(1)6×107J (2)6.3×105J(3)1.05% (4)因为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高山上气压小,所以水沸点降低,铁锅里的水尽管沸腾了,但是温度比较低,马铃薯还是煮不软.
【解析】
【详解】(1)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qm= 1.2×107J/kg×5kg=6×107J
(2)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2×10-3m3=2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2kg×(85℃-10℃)=6.3×105J
(3)铁锅烧水的的效率:
(4)因为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高山上气压小,所以水沸点降低,铁锅里的水尽管沸腾了,但是温度比较低,马铃薯还是煮不软.
21. 太阳能集热器就是直接利用太阳能把水加热装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元件包括集热板、储存装置及循环管路三部分。假设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在夏天可达50%,从太阳能手册中查到,在地球表面,晴天时垂直于阳光的表面接收到的热辐射为。如果储水箱内的水大约有,集热板接收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是。请计算:
(1)要使水温从20℃升高到5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达到这样的水温需要多长时间?
(3)若改用煤气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煤气的热值,假设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60%被水吸收)
【答案】(1)1.134×107J
(2)
(3)0.45kg
【解析】
【小问1详解】
要使水温从20℃升高到5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小问2详解】
接收到的热辐射为
则达到这样的水温需要时间为
【小问3详解】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则需要完全燃烧煤气的质量为
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6
甲杯水温/℃
25
27
29
32
34
36
38
乙杯水温/℃
25
26
27
28
29
30
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现象中是扩散现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现象中是扩散现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慧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