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了解诗人及其诗歌特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反复诵读,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文学常识——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的合称。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又称“散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主要有套数和小令(与词中小令不同)两种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相连而成的套曲,同一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要一韵到底。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
由若干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
这首小令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在年轻时热衷功名,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 其政治抱负一直未能实现。 他半生都在漂泊无依中度过,也因此郁郁寡欢,困窘潦倒。 在一次旅途中,时逢黄昏,灵感突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这是马致远“二十年漂泊生涯”中的作品之一。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被誉为“秋思之祖”。
具体来说:蒙古人位于最高等级,享有最多的特权,而南人和汉人则处于最低等级,遭受最多的压迫和不平等待遇。在科举考试中,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考试科目少于南人和汉人,且在录取名额上享有优势,这进一步加剧了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元朝的法律条文中,为蒙古人和色目人规定了诸多特权,例如蒙古人杀死汉人时,只需受到轻微的惩罚,这种法律上的不平等是民族高压政策的一个明显体现。这些政策旨在通过分化各民族,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反抗元朝的统治,从而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和元朝的统治稳定。
元朝统治者的民族高压政策
元朝的民族高压政策主要体现在其实行的“四等人制”,这是一种法定的民族等级制度,将全国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这种制度不仅在法律地位、政治待遇和经济负担上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还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深刻矛盾和冲突。
《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曲牌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天 净 沙 ·秋 思游子思乡的愁绪
枯 藤 老 树 昏 鸦,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 桥 流 水 人 家,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古 道 西 风 瘦 马。(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 阳 西 下,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写了哪几种景物?这几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白描手法,选取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暮色图。
2.用自己的话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村舍里人们正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在古道上孤零零地走着。
3.“小桥流水人家”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全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动静结合。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思乡之情。
4.请赏析“夕阳西下”一句。
(1)选取典型景物“夕阳”,“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也照应了前文的“昏”字,属于写景铺垫。(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引出“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
5.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有何作用?
“断肠人在天涯”点出了主人公,直抒天涯游子之悲,属于卒章显志。此句为全篇的主旨句。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第二层(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心情。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1小组讨论: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2.这首小令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请结合全诗“静景与动景相映”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得益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这首小令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这首小令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以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都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小令,千百年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秋思之祖”。
示例: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渐渐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地飘起,几只乌鸦栖息在孤独的老树上,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着,尽显秋日的风情。
示例: 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村舍里人们正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在古道上孤零零地走着。
这两首散曲虽然内容相似,描写的都是秋景,但它们抒发的情感却截然不同。白朴《天净沙·秋》通过描绘山村秋天傍晚优美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山野自然风光的热爱,抒发了诗人金朝灭亡过后,无心追求功名富贵,甘心归隐田园,享受山水之乐的隐逸思想感情。因此,它是一首山水田园散曲,也是一首隐逸散曲,属于歌颂文学。
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却不同,它虽然也描写了秋天傍晚山野的自然风景,但是它并不是歌颂这些山水田园秋色的单纯写景曲,也不是看见这些萧条、凄凉、冷落、昏暗的自然景色,引起自己浪迹天涯,无家可归的羁旅思乡悲伤感情的游子羁旅思乡诗,而是马致远运用暗喻和象征表现手法,艺术地概括了当时元朝社会衰败、昏暗的现实,曲折地抒发了乱世难民飘泊天涯,有家难回、国破家亡的悲凉情绪。同时这首曲子还折射出这位游子对当时元朝暴虐昏暗统治的不满,引起当时千千万万南宋遗民的共鸣,流传广远。因此,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又是一首寒士悲秋诗,属于骂世文学。
这首小令,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A.前三句18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对《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解析】诗眼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0763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天净沙秋思背景图课件ppt</a>,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随堂练习,写景游子漂泊行旅图,游子之悲,凄凉冷清,羁旅之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405077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图文课件ppt</a>,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必备,整体感知,细读感悟,思考探究,课堂小结,单元阅读综合实践,作者简介,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0763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天净沙秋思授课ppt课件</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文体知识,诗词诵读,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诗词品读,思考探究,主旨归纳,典型考题,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