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滩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滩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共6页。
一.选择题(共40分)
1.(2分)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可见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取其精华B.开放互鉴C.兼收并蓄D.双向交流
2.(2分)“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唐朝“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2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民阶层能通过科举上升为政治精英,后来殿试常用的“多士来自田间”并非虚言。这表明科举制( )
A.侧重对下层民众选拔 B.注重对思想品德的考察
C.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4.(2分)唐朝时外来体育运动传入,王建的《宫词》记载:“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毯(波斯马球)。”大中二年(848年)三月,日本王子来朝,王子与棋待诏顾师言对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昂扬进取,充满活力B.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C.政策开明,和同一家D.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5.(2分)唐高宗后期至唐玄宗时,唐朝政府逐渐在边境布置重兵,以节度使统之,逐渐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这种现象直接( )
A.为地方叛乱埋下隐患 B.加剧了唐朝朝政的腐败
C.使唐朝遭受致命打击 D.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6.(2分)北宋禁军(中央军)数量多,力量强,厢军(地方军)数量少,待遇差。这一举措( )
A.杜绝了武将专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体现了重文轻武D.增强了军事实力
7.(2分)《宋史》记载沈括“赴任延州(今延安),兼任鄜延路(今陕西富县)经略安抚使”,其职责主要是抵御下面哪一个游牧民族政权威胁( )
A.蒙古B.金C.西夏D.匈奴
8.(2分)金朝统治中原地区后,统治者提倡儒学。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为满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内容命题的需求,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由此可以得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开放B.社会变革C.民族交融D.政权分立
9.(2分)中国古代将人口增长看做是国家强盛、社会繁荣的标志之一。北宋初期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现统一B.占城稻的引入
C.玉米广泛种植D.海外贸易发达
10.(2分)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反映了( )
A.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B.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
C.飘逸洒脱的浪漫风格D.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
11.(2分)元朝建立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这一制度是( )
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D.设立“三司”
12.(2分)宋代欧阳修的词“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13.(2分)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藏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站)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出现以上现象的前提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疆域辽阔,民族交融
C.中外交流密切 D.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
14.(2分)在秦汉时期,君臣都坐着议事,皇帝会起来请丞相坐。从北宋宋太祖后,大臣必须站着议事。从明朝明太祖后大臣就跪下议事。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君主专制的加强
C.礼仪文化的变迁D.中央官制的完善
15.(2分)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台湾被殖民者侵占
16.(2分)“长城以北的草原文化,骑马、射箭、摔跤、歌舞、音乐通过长城沿线的经贸互市传到了长城南面的许多城市,传到帝都北京以及全国许多城市,长城以南的文学作品、诗歌、戏剧、文化、绘画等也通过长城沿线的开放市场传到了长城以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长城抵御了少数民族南下侵扰 B.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C.长城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经济结构 D.长城使交易的产品种类变少
17.(2分)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建立时间和第一位皇帝是( )
A.1616年 努尔哈赤B.1636年 皇太极
C.1405年 郑和D.1644年 李自成
18.(2分)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
A.抵御沙俄入侵 B.收复台湾
C.平定少数民族叛乱 D.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
19.(2分)清代商帮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成为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由此可见,商帮的特点是( )
A.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B.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
C.从事全国性商业活动D.以乡缘为联接的纽带
20.(2分)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新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的戏曲种类是( )
A.昆曲和京剧B.元曲和京剧
C.宋词和元曲D.昆曲和元曲
二.材料题(共20分)
21.(6分)闻一多说,“一般人说爱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1)(2分)关于隋亡与大运河的关系,你赞同材料一中的哪一首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观点。
(2)(2分)材料二是从哪个方面描绘了唐朝社会的繁荣景象?请举出两例相关的史实。
(3)(2分)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请举一例并说明。
22.(7分)
材料一: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南方地区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口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宋代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外市场的开辟,为当时商业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代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
——摘编自涂耀军、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2分)根据材料一,归纳两宋时期农业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
(2分)根据材料二,总结宋朝商业繁盛的原因。
(3)(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宋的经济发展对我们有何启示?
23.(7分)
材料一: 清朝前期,推广传入中国的高产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加工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 随着国家的日趋统一,以及统治阶级对商业政策的调整,商业也日益繁荣起来……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兴盛。康熙年间,北京出现不少银号、钱庄,以及专门从事典当业的当铺。在商业资本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大约于乾隆时期,出现了经营汇兑业务的票号。
——摘编自《清朝通史》
(1)(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推广传入中国的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各一例。据材料一,促动“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的因素是什么?指出这一时期农业结构的变化。
(2)(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清朝前期的商业团体有哪些?归纳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3)(3分)综上所述,概括清朝前期经济各领域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
1-5 DDCDA 6-10 BCCBB 11-15 CCBBB 16-20 BBADA
21.(1)我赞成皮日休的观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隋炀帝的暴政是隋亡的根本原因。我赞成胡曾的观点。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大运河的开通,加剧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隋亡。我觉得要把两位诗人的观点结合起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大运河的开通,加剧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隋短暂而亡。
(2)民族交融(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方面;史实: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先后派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通婚;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3)李白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22.(1)变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实行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引进旱稻优良品种,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3)启示:经济发展要有充足的劳动力;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要有比较安定的社会秩序;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其他言之成理亦可,任答两点)
23.(1)玉米(甘薯);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加工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2)徽商、晋商。形成了商业网;城市的繁荣和兴盛;票号(当铺、银号、钱庄等)的出现。国家的日趋统一;统治阶级对商业政策的调整。
(3)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6/24 21:44:54;用户:潘武;邮箱:18793528225;学号:5609942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直滩学校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直滩学校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直滩学校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