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的灵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1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笔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是我国研发的“无水免冲生物马桶”,其特点是不用冲水,却能和水冲马桶一样干净。仅需一年更换一次生物菌群,在该菌群的作用下能将粪便中的有机物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该生物菌群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第1题图)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2.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物品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以下过程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注射器推入药水B.塑料吸盘挂衣物
C.吸尘拖把洁地 D.真空袋收纳衣物
3.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下列应用实例与生物技术原理搭配正确的是( )
A.泡菜的制作——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B.食品的冷藏——利用低温可以杀死微生物
C.试管婴儿的诞生——利用了克隆技术
D.白酒的酿造——利用了青霉菌的发酵作用
4.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的灵魂。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国学经典》课,深受同学们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6.宁海枇杷具有果大、皮薄汁多、酸甜可口、风味浓郁等优点,被誉为“百果中的奇珍”。
下列关于枇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枇杷的食用部分由胚珠发育而来
(第6题图)
B.枇杷的胚是由胚芽、胚轴和胚根构成的
C.枇杷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D.枇杷种子只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就能萌发
7.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已知瓦盆透气性好,瓷盆透气性不好。则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
A.壤土类土壤、瓦盆 B.黏土类土壤、瓷盆 C.砂土类土壤、瓦盆 D.壤土类土壤、瓷盆
8.钓鱼列岛,它是由钓鱼岛、黄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组成的,钓鱼岛的面积居八小岛之冠。岛上岩石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单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榈、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其中黄尾屿因鸟多,又称“鸟岛”;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钓鱼列岛和岛上的所有生物分别属于( )
A.生态系统和群落 B.生态系统和种群 C.种群和群落 D.群落和种群
9.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向三棱镜底边的方向偏折
B.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
C.白光经三棱镜后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D.把一支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
10.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为照在I上的太阳能
C.I是初级消费者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11.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受精卵在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B.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提供营养
C.人的胎儿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的
D.卵胎生的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由母体直接提供营养
12.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B.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C.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D.不同生态系统B→D时间不同,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
13.一棵桃树要结出桃子,要经历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如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桃花属于营养器官B.②中的花粉落到①上的过程是受精
C.①④⑦是桃花的雄蕊,②③是雌蕊D.经传粉受精后⑥可能会发育成种子
14.下列有关物质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A~D代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C→D可构成一条食物链
B.若B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A和C的数量也增多
C.B、C、D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A合成的有机物
D.过程②可以表示为生物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
16.将过量的白磷(着火点40℃)和红磷(着火点260℃)放入如图装置,用于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仅白磷①发生燃烧,则( )
A.比较①和②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物质温度达到着火点
B.比较①和③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助燃剂
C.比较②和③的现象即可得到物质燃烧的所有条件
D.白磷①燃烧完后重新将试管1放回水浴中,可发现剩余白磷不能燃烧
17.如图分别为橘树的嫁接示意图、青蛙和蚕的生殖发育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结果实的性状与②的品种相同
B.乙图: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丙图:蚕发育过程经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D.甲图、乙图、丙图中的生殖方式均为有性生殖
18.小宁将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关于两实验的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两个实验中均能观察到有白烟生成B.实验乙中活塞的移动方向是始终向左
C.实验乙比实验甲更环保且误差更小D.药品用量充足是保证两个实验成功的关键
19.在校科技节中,小宁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科学卷,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