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第1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第2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 解析,A 解析,B 解析,①增强民众的交通规则意识,CE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解析:根据原文“看看拱桥上拥挤的桥面,哪有什么左右可分?”可知,拱桥上过度拥挤,导致人们无法做到“各靠左行”,而不是人们“不愿遵守”。
    2.A 解析: B项,反映“商业的繁荣”错误,文本一的主要目的在于反映北宋的社会矛盾。C项,“没有发挥其城市的管理作用”错误,说法绝对。D.“是街道司不作为的结果”错,根据“大概是因为皇上也知难而退的原因”可知,并非“街道司不作为”。
    3.A 解析:A项描述了宋朝发达的交通,并不能表明其“城市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高低。
    4.B 解析:A项,以偏概全,“北宋汴河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的原因”不仅仅有“侵河”这一个,还有城市管理水平底下、统治阶级的妥协退缩等因素。C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过多提及北宋统治者对“侵河”现象的关注与治理,并不代表实际上统治者对其“关注度与治理力度明显不足”。D项,“也有一定主观性”错误,原文观点均建立在丰富论据的基础上,论述公正客观。
    5.①增强民众的交通规则意识。②制定合理的街道管理法规。③培养合格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④不能过度干扰人民正常生活秩序。⑤要有城市管理改革的魄力。(答出一条2分,答出两条4分,答出3条5分)
    6.B 解析:“茫然不解”有误。应该是对林风眠的画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7.A 解析:A项比喻手法错,应为比拟。
    8.(1)前半部分写对林风眠认识的转变是为了表现读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有一个过程,需要在不断的沉淀中达到与艺术作品的交流和相互认可;(2)后半部分写重读《赤壁赋》的经历,之前没读懂的地方有了新的领悟,有了沉淀和提升,这与前半部分传达的道理是相通的。(3)这两部分内容不同,但都服务于文章的主旨,提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9.(1)艺术品都要经历历史的沉淀,这是一个不断被重新理解和认识的过程;(2)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在经历沉淀,这是在对艺术品的阅读欣赏中逐渐积累和实现的;(3)经过沉淀,读者与艺术品得以相互交流、沟通,读者深入认识了艺术品,也相当于获得了艺术品的认可。(4)读者经过沉淀开阔了眼界,提升了鉴赏力,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0.CEG
    11.C 解析:“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中“顾”意思是“只是、不过”。
    12.A 解析:“敬爱师长”错误。“悌”指“敬爱兄长”。
    13.(1)现在使愚蠢的(人)教导聪明的(人),使不贤的(人)统治贤德的(人),即使施用严酷的刑罚,百姓也不会跟从。(知,形容词作名词;不肖,不才、不贤;临,统治、管理;虽,即使;句意1分)
    (2)君主为什么不引用商朝、周朝、秦朝盛衰兴亡的事实给他看呢?(也可以译为“来考察上述言论呢”)(胡,为什么;引,引用、援引、列举;句意1分)
    14.①对百姓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②都认为礼义作用胜过法令的作用。③礼义教化可以使国家上下齐心。
    15.B 解析:“情景交融,浑然天成”错,选项表述自相矛盾。
    16.①愉悦明朗:一二句描写黎明之时风雨停歇、天空转晴的景象,可见诗人经历风雨后愉悦明朗的心境;
    ②自信坚强:三四句强调天、海的容色本就是“澄清”的,不需要其它事物的点缀,意为人心也如天海般洁净清明,不会受到当权者蒙蔽之意,可见诗人的自信坚强;
    ③无奈遗憾:五六句用典抒怀,诗人的治国之道无法行得通,只好效法孔子泛舟远游,心中涌起无奈遗憾的情思;
    ④豁达豪迈:最后两句以“不恨”“冠平生”的议论作结,用乐观超脱的态度评价“九死一生”的这番游历,可见诗人的豁达豪迈。
    (每条2分,答出任意3条得6分)
    17.(1)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2)楼船夜雪瓜洲渡 少时棋柝曾联句
    (3)示例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示例二: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示例三: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示例四: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示例五: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8.B 解析:文中的“等”表示列举未尽。A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B表示列举未尽。C种,类。D列举后煞尾)
    19.①导致紫外光(的)增多(“导致/致使”1分,“紫外光(的)增多”1分 )
    或:使紫外光增多(“使”1分,“紫外光增多”(不能加“的”)1分)
    ②刺激人们去开发氟氯烃的替代物(“刺激/促使/驱使”1分,“开发/研发/研制氟氯烃的替代物”1分。)
    20.③把“清晰”改为“清醒(理智)”;④修改为“是适合的”;⑥在“持续发展”前加“用”或者“以”;⑧修改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者“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每处指出序号并修改正确1分,共4分)
    解析:③“清晰”与“检讨”搭配不当;④缺少谓语“是”,注意语意前后的关联衔接:有些做法当时可能是适合的,现在……可能是不可取的。⑥“持续发展的观点”前缺少介词,应为“用(以)……的观点去衡量”。⑦“随着……来看”,句式杂糅。
    21.①原句用“密密点点”修饰新芽,不只写出茂密,还突出了新芽细小、娇嫩的特点(1分)。原句用“闪亮”,更能展现嫩绿新芽被雨洗过后鲜亮油润、富有生机之态(1分)。
    ②原句将古树比喻作“铁”(1分),不只写出颜色,更强调古树的厚重(1分)。
    = 3 \* GB3 ③原句中“分外娇柔”作谓语,与柳丝搭配构成句子(1分),更强调其娇嫩柔软的新生姿态(1分);与前文古树形成对比(1分),写出了古树生新枝的生机之态,显示出春日雨后茶厂景色的独特韵味(1分)。(以上两个角度任选其一作答即可得分)
    22.A 解析:A 项逗号不能替换为冒号,否则与后文“即”重复。
    23. 作文解析
    【命题设想】写作试题以“对话”为核心话题,进一步提炼为“生活就其本质来说也就是对话,世界也是”。这与当下通过“对话”达成群体、阶层、民族、世界问题化解的时代话语紧密相关,更与当下中国亟需通过多种“对话”促进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的现实紧密相连。语词形式和内涵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陌生感;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寓托立德树人、关怀时代家国的教育初衷。
    【材料解读】
    1.材料的宗旨是“生活就其本质来说也就是对话,世界也是”。
    材料的关键词是“对话”,但材料对“对话”进行了限制性的明确表述:“面对面”“交流”“产生变化”。“产生变化”具体表现在于三个“可以”;三个“可以”的内容又是宗旨句“生活就其本质来说也就是对话,世界也是”的原因。宗旨句采用的是一种哲思性的表达方式,其实强调的是“对话”对于“生活”“世界”的作用以及意义,换一种表述就是“生活需要对话,世界需要对话”。
    2.思维以及写作层次
    (1)准确理解并阐述“对话”的概念
    材料“面对面”“交流”“变化”,界定了“对话”的形式、内容与结果。使写作者明白“对话”不同于其他人际交往关系,比如“书信”“邮件”“阅读”“讲故事”“宣传”“演讲”“报告”等等。还会进一步思考,“面对面”的价值意义,“都会产生变化”的具体情况。
    (2)理解三个“可以”:反向思维与现实联想
    “和谐”一词可以自然引发反向思维,“和谐”的对话能够产生三个“可以”,那么“不和谐”的对话呢?甚至,不和谐的面对面还有“对话”的可能吗?反向思维将引导学生在如何有效“对话”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三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显示联想,确定某种“对话”发生的场景、领域,进而找到具体的事例、数据等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阐释清楚。 三个“可以”不需要面面俱到或者形成固定逻辑关系,写作者可以重点理解并阐述其中一种、两种,还可以发现并阐述别的“可以”,只要符合现实,逻辑自洽。
    (3)宗旨句引导思维的广度和高度
    “本质”一词点出了,生活与世界中“对话”无时无刻不在,无数不同呈现的对话构成生活内容,推动世界变化。“生活需要对话,世界需要对话”,对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写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展现“对话”对生活日常的影响,亦需着眼全球纵贯历史阐发“对话”的价值高度。
    【立意参考】
    1.世界需要平等的对话
    2.和谐对话打破世界壁垒
    3.用“对话”代替“对立”
    4.为生活发声,为文明对话
    5.真诚对话真诚,文明对话文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是不能够建立起来的。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进入正道。不懂得礼义,不能够推行法律。法律能够杀死不讲孝道之人,但是不能使人们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处罚盗窃的人,但是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样廉洁。孔子弟子七十,受教的学生三千人,都能做到回家孝顺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言辞具有文采,行为可以作表率,这是教育所达到的结果。信奉墨子学说的一百八十人,都可以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回头,这是教化而养成的。
    古时候法规设立而百姓不会触犯,设置刑律而不去使用,除了必须用刑罚的人都不进行处罚。百官们都能干好自己分内的事,众多事业都兴盛起来,这是修治礼义而任用贤人所达到的效果。英俊豪杰,各自凭着他们大小才能而处于自己的位置,得到发挥才能的适宜的处所。这样可以从根本流向末节,用重的来制服轻的;君主倡导而百姓应和,国君行动而臣下跟随,四海之内,心都归往一处,背离贪婪之心,而归向大道。这对于教化百姓,就像疾风摇动草木,没有不被吹倒的。
    现在使愚蠢的教导聪明的,使不贤的统治贤德的,即使施用严酷的刑罚,百姓也不会跟从。小的不能制服大的,懦弱的不能命令强大的。因此圣明的君主,举用贤才而建立功劳;不贤明的国君,举用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因此观察他们举用人才的情况,而治乱便可以看到了;考察他们的党羽,而贤能与不贤就能够论说清楚了。
    材料二:
    礼的作用在于将某一行为制止在它发生之前,法律则是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惩罚,所以法律的作用明显,而礼的作用却难以觉察。用庆赏来奖励善行,用刑罚来惩治罪恶,先王推行这样的政治,坚定不移,实施这样的政令,像四季一样准确无误。根据这一公正的原则,政治才能像地载天覆一样无偏无私,怎么能说先王不使用庆赏和刑罚呢?然而人们一再称赞的礼,最可贵之处在于能将罪恶断绝于未形成之前,从细微之处推行教化,使天下百姓日益趋向善良远离罪恶而自己却还没有觉察到。
    所以,君主想要百姓善良温顺的愿望是相同的,只是用来使百姓善良温顺的方法不同。有的用道德和教化进行引导,有的用法令进行惩罚。用道德和教化进行开导的,随着道德和教化的深入人心,民风就会和乐;用法令进行惩罚的,法令使用到极点,民风就会令人悲哀。哀乐的感受,便是应验祸福的东西。商汤王、周武王把天下安置在仁、义、礼、乐之上,因而四方蛮夷都受到恩惠,王位留传子孙数十代。秦始皇把国家安置于法令、刑罚之上,德和恩没有一样,因而怨恨充斥天下,百姓憎恶他如同对待仇敌一样,几乎祸及自身,子孙被灭绝。这不是非常明显的效应吗?有人说:“要判断某人说的话是否正确,一定要观察他所说的事实,那样,说话的人就不敢胡言乱语了。”现在,假如有人说,治理国家,礼义的作用不如法令,教化的成效不如刑罚,君主为什么不拿商朝、周朝、秦朝盛衰兴亡的事实给他看呢?

    相关试卷

    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8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共15页。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