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备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源起契丹,宋辽和战,契丹族,唐末大乱,汉人北逃,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源起党项,宋夏和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逐猎往来,居无常处。” ——《旧唐书·北狄传》
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先进的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开始建筑房屋、城邑,具备了建立国家的条件
建立时间:10世纪初(916年)建立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临潢(huáng)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宋辽和战——燕云十六州
痛失燕云地,长梦十六州
相关史事:辽太宗时,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蕃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 ——叶隆礼《契丹国志》
燕云十六州地处燕山与太行山相接处,北接塞北草原,南依华北平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内山脉险峻,河流横贯,长城蜿蜒,共同构筑了中原北部最重要的屏障。燕云十六州的失去,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山川之险与长城防线
雍熙北伐之时,杨业在陈家谷战役中因奸臣胁迫和后援不力,最终中箭被俘,绝食三日而亡,其子延玉亦力战而死。
宋太祖别置封桩库……待封桩库蓄满三五十万,即向契丹赎回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与人民,如若不然,则以此征召勇士讨伐契丹。
宋军士气大振,辽军大败
宋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盟约: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3.宋给辽岁币。4.在边境开设榷(què)场(贸易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边户》(节选)【宋】欧阳修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河北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岁获四十余万。 ——《宋史》志·卷一百三十九
屈辱求和,以金钱换和平
宋辽边境安宁,保持和平
岁币加重了宋朝财政负担
促进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生产发展,加强民族交融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1038年) 建立西夏建立者:党项族首领元昊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1038年李元昊称帝,北宋拒绝承认其帝位,遂起兵讨伐
西夏屡屡获胜,宋朝节节败退
与宋交战多次获胜,但掳掠所获既抵债不了战争中的耗费,也抵不上从前依照。合约与通过榷场互市从北宋取得的物资。 ——《辽宋西夏金史》
西夏建国前,宋朝“岁赐”白银万两、绢万匹、钱2万贯
“尺布至直钱数百” “民间升米百钱”
庆历和议1.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名义上向宋称臣。2.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叶3万斤。3.恢复榷场。
“彼此获利,岁收以十万记”
如何正确看待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流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战争与和平来往,都是民族交融的方式。
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促进了边疆开发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契丹辽的崛起,学习汉族农耕,辽和北宋的和战,澶州之战,澶渊之盟的影响,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图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契丹族和党项族,原因受中原文化影响,二辽政权的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契丹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耶律阿保机治国措施,元昊治国措施,赵匡胤,燕云往事,澶州之战,宋军打退辽军,澶渊之盟,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小组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