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唯物史观: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通过讲述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杂剧的兴起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时空观念:通过宋元时期节日习俗与当下节日习俗的对比,理解时空的变迁与延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等史料,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繁华和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通过阅读宋词和元曲的代表作,了解宋词、元曲的风格特色,并分析其出现和发展的原因;通过史料研习,了解宋朝传统节日习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
    4.历史解释:通过感悟历史情境,分析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丰富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宋词、元曲,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难点:宋元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他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词人苏轼。两宋时期还涌现出了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一座辉煌的宝库,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宝库的一角,去感知它的博大精深,欣赏它的灿烂辉煌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阅读教材“繁华的都市生活”一目,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2.课堂活动——角色体验:瓦子见闻记。
    师:如果你是北宋东京的一个市民,你最喜欢去哪里娱乐?
    学生1:相国寺,那里热闹非凡。
    学生2:瓦子,那里吃喝玩乐什么都有。
    师:在宋代,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那么,请你们说说,在瓦子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了小吃摊点、饭馆、茶楼、商铺,有卖药材、字画的,还有剃头的、算卦的。
    学生2:在勾栏内,我看到了各种艺人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还有表演杂技、舞蹈的。
    学生3:商店门前悬挂的广告旗子迎风飘扬,我是在《清明上河图》上看到的。
    师:在瓦子内,你会听到什么?
    学生1:商贩的各种吆喝叫卖声。
    学生2:说书、杂剧演唱声。
    学生3:车马声、驴叫声、讨价还价声……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我想到了北宋城市的发达,商业市场的繁荣。
    学生2:我想到了社会的安定,人民的悠闲。
    学生3:我想到了当时文化娱乐的丰富,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师:热闹繁华的瓦子和勾栏,确实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就连我们都不禁羡慕起来。现在,我希望大家进一步思考,这样的生活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分小组讨论,然后发言)
    学生1:因为城市人口多,经济文化发达,商业贸易繁荣。
    学生2:因为市民阶层壮大,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多样。
    3.教师总结:商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阶层壮大,归根结底,都与当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
    4.教师提问:宋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杂剧。
    5.教师提问:下图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学生回答:春节(宋代叫元旦)。还有元宵节、中秋节等。
    6.教师提问: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学生回答:依次为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
    目标导学二:宋词和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3.教师讲述: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4.教师提问:元曲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②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③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目标导学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教师提问:《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
    学生回答: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2.教师提问:《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什么?
    学生回答:《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3.教师提问:《资治通鉴》记述了哪一时间段的历史?
    学生回答: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4.教师提问:《资治通鉴》有何历史地位?
    学生回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宋元时期感受了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都市生活。在宋元时期,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当时受到重视的许多传统节日也流传至今,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条件下,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丰富有趣,可以运用大量图片、诗词、文字史料等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也使得教学内容较为繁杂,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并创设情境,协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要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实现培养国家情怀的教学目标。人物
    代表作
    贡献
    苏轼
    《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李清照
    《声声慢·寻
    寻觅觅》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
    黄沙道中》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介绍,新课导入,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