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 酸与碱第一节 对酸碱的初步认识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 酸与碱第一节 对酸碱的初步认识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量筒读数
C.蒸发食盐水D.测定溶液pH
2.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安全、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口正上方
B.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D.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加热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浑浊液体B.收集氢气
C.蒸发食盐水D.测定溶液的pH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测溶液的pH
C.点燃酒精灯D.读取液体体积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试验结束后剩余的药品放入原瓶
B.将pH试纸伸入碳酸钾溶液中测pH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98.0mL水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水槽内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6.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重要的思维方法。
①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②电解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水蒸发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③金刚石与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则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④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则具有导电性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⑤Na+、Ca2+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所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⑥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以上推理错误的个数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B.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C.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多余的
8.常见食物pH的近似值范围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酸性B.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吃泡菜
C.橘子汁能使石蕊溶液变蓝D.酸牛奶比橘子汁的酸性弱
9.微型实验具有节约成本、现象明显等特点。如图是微型实验装置——井穴板。向其中4个井穴中分别滴加盐酸、醋酸、硫酸铝和氯化铵四种溶液各3滴,再各加1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均变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溶液都显酸性B.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C.上述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使溶液变红D.上述溶液如果滴加酚酞试剂也变红色
10.下列物质的水溶液 pH>7的是
A.氢氧化铁B.碳酸钾C.硫酸铜D.稀硫酸
二、判断题
11.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得溶液pH偏小。( )
12.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呈蓝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
13.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
14.常温下,碱性溶液的pH>7,现测得碳酸钠溶液的pH>7,所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
15.试纸能直接伸入溶液,测定溶液的pH。
三、综合应用题
16.小华利用周末与妈妈一起打扫房间,她发现了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请你与她一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清理卫生间的过程中,她使用了洗洁精、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三种清洁剂,查阅资料得知其有效成分如表所示:
①据其有效成分可知洗洁精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若用pH试纸测定洗洁精的pH,应该 (填大于7、小于7或等于7);
②84消毒液中的NaClO在类别上属于(选填序号)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酸B碱C盐D氧化物E有机物F无机物G化合物H单质)
③小华认为洁厕灵可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④查阅资料知: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发生反应: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 ,X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常有因此而发生中毒的事件,所以不可以把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
(2)接着她们又对厨房进行了清理:
①在调料柜中发现了两包标签模糊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妈妈回忆说是淀粉和纯碱,小华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将二者区分开了。她的实验方法是 ;
②妈妈发现一口铝锅表面发黄,就用钢丝球进行擦洗。小华发现后立即予以制止,她的理由是 。
(3)打扫过程中小华发现家中好几部报废的手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导致手机产品的更迭加速。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能否回收其中的铜?为此小华与班级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①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 。
②步骤A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 。
③步骤B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 。
④步骤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某化工厂的污水取样后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I.用pH试纸检测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乙=丁
【详解】(1)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故填: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一半,右端连接负极,故右端气球膨胀的速率更快,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右端;氢元素和氧元素#H和O;
(3)测定水的酸碱度用pH试纸#pH计测定;故填:pH试纸#pH计;
软水中含有较少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填:较少;
(4)由图1可知,烧杯中乙、丁都有固体未溶解,说明乙溶液和丁溶液是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时20g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5.32g,甲溶液不饱和;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填:BD;
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3.6g,将30g的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可以溶解硝酸钾21.8g,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71.8g;故填:71.8;
溶液乙和丁都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溶液乙和丁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丙中溶解的硝酸钾质量比溶液乙多,溶液丙和乙的溶剂的质量相等,故溶液乙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丙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故溶液乙、丙、丁中溶质质量分数:丙>乙=丁,故填:丙>乙=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金属与合金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第9章 溶液第三节 溶解度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 溶液第一节 认识溶液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