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共16页。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
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⒈ 借助“郑和下西洋”图和“戚继光抗倭形势”图,培养左图右史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⒉ 通过分析郑和成功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⒊ 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 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的先进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郑和下西洋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也秉承了汉唐以来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宣传彼此尊重、和平友好的和谐理念,体会郑和船队是和平之师、友好使者。
⒉ 学习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借此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郑和下西洋史实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郑和下西洋不仅促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而且宣传彼此尊重、和平友好的和谐理念,体会到郑和船队是和平之师、友好使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查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播放郑和下西洋相关动画片视频,设疑:这组动画片展示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郑和下西洋
(一)展智慧、示国力—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概况 1.借助地图,掌握明初西洋的范围。
请一学生说出明初的西洋。
形成历史时空概念。
2.分析摘自《明史.郑和传》史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目的。
根据材料关键字词,归纳目的。
抓住材料关键字词,提取信息。
3.播放视频并投影《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指导学生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的表格。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填写表格,分析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4.想象:在面对充满未知的茫茫大海,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如果重走西洋路,出发之前,准备带些什么?
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描述。
通过情景假设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主动性,提供施展才华舞台。
课堂活动与探究
5.展示两则材料分析归纳郑和船队成功远航的原因。
阅读材料,思考分析。
体会明朝强盛;联系地理知识,掌握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方法。
6.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郑和。
填写郑和个人小档案。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自学的能力。
7.活动:我是小小指挥官, 设计船队队形。再与欧洲航海家的活动情况对比。
动手设计船队队形并简单点评。
激发兴趣,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壮举,增
强民族自豪感。
(二)促交流,传和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假设是郑和随从,根据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说说下西洋故事,体现郑和下西洋宣传友好和平思想。
认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和观察邮票,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激发自主探究历史问题兴趣。通过讲故事,培养表达能力。
2.展示材料,再次体现郑和下西洋宣传友好和平思想。
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
学生感受到郑和船队是友好使者
3.投影图片,了解在今天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以不同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通过图片,知道郑和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
更形象地感知历史, 培养自主探究,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二、戚继光抗倭—平倭患、保家园、捍和平
1.展示小人书过渡。
说说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途径或方式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学生明白历史无处不在,知道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历史知识。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倭寇的含义和明朝中后期,倭寇猖獗的原因。
阅读课本,回答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投影童谣,利用地方文献资料即 《昆山县倭寇始末》和屠兴化城的情况。
学生学会抓住材料关键字词,分析材料,获取信息。
揭露倭寇罪行,了解倭寇给沿海带来的严重危害。
课堂活动与探究
4.再次展示童谣并投影《戚继光抗倭形势图》。
知道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倭的主要事迹。
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战争,树立家园情怀。
5.请学生介绍关于戚继光抗倭的小故事,展出光饼。
学生介绍故事,明确百姓支持配合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结合一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讨论归纳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7.展示戚继光的部分诗句和图片,请学生谈谈戚继光有哪些值得后人敬仰的高尚品德?
思考戚继光有哪些高尚品德,并正确评价戚继光。
提高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课堂小结
投影本课知识网络,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
巩固所学,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利用框架式对知识归纳,形成系统性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基础知识。
课堂延伸
讨论: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史,给今天社会的发展有何借鉴或启示?
以史为鉴,讨论: 如何才能提高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
巩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升华,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课理解。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历史课课练》第 15 课(必做:一、二、三 3、四 1.2;选做:三2;不做:三 1、四 3.4)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1,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及反思,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