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第1页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第2页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展开

    这是一份声的利用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声的利用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款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关于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次声波
    B.该装置发出的声波能量大,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声源不需要振动
    2.(2022秋·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
    A.铃声属于噪声 B.铃声能传递信息
    C.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D.铃声能传递能量
    3.(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利用,错误的是(  )
    A.声控开关控制楼道里的电灯
    B.广场的声控喷泉
    C.医生用“B超”和“彩超”检查病情
    D.只有人类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4.(2022秋·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
    D.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5.(2022秋·广东肇庆·八年级统考期末)许多诗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6.(2022秋·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声呐探测鱼群
    B.用超声波探测仪检测金属内部结构
    C.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
    7.(2022秋·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声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声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图中主要描述声能够传递能量的生活事例是(  )
    A. 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B. 倒车雷达
    C. 超声波清洗物体 D. 金属探伤仪给工件探伤
    8.(2022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关于声音的利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倒车雷达 B.超声波检查胎儿健康
    C.扬声器前晃动的烛焰 D.大象之间的交流
    9.(2022秋·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10.(2022秋·广东清远·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四个实验场景,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此实验现象可以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所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B.乙、丙两图都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丁图可以验证空气可以传声,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
    D.丙图可以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
    11.(2022秋·广东韶关·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乙图中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丙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D.丁图中两个声波的波形图反应的声音的音调相同,但音色不同

    二、填空题
    12.(2022秋·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超声波,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水的深度,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用回声探测器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
    13.(2022秋·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则人的听觉范围是 Hz,蝙蝠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波。大象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14.(2022秋·广东珠海·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亚洲象迁移时,象群之间通过频率低于20Hz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用超声测位仪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声 m。
    15.(2022秋·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一群“热心”的亚洲象也赶往“赴会”。在工作人员观察和陪护象群时发现,大象之间可以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 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波传递 ,这种频率的声音我们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16.(2022秋·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17.(2022秋·广东揭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强在洗衣服时,忘记关上洗衣机的门。洗衣机就会发出70 (填单位)的“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通过 传到人耳,提醒小强要关上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18.(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中,如图甲: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来,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另一方面说明声音具有 。


    三、实验题
    19.(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如图是课本中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
    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得越快, 越高;(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
    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 越大。(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


    (2)课本小资料记录了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小资料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
    介质
    声速/()
    空气()
    331
    海水()
    1531
    空气()
    340

    3230
    空气()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依据表格数据,你认为影响声速的因素有 ,理由是 ;
    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后收到回波(海水温度为),此处海底深度约 m。用超声波测距,是利用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以下如图情景中,同样利用声音上述功能的有哪些?
    答: 。

    A.用B超查看胎儿发育情况          

    B.蝙蝠发现昆虫

    C.发声喇叭旁的烛焰在摇摆        

    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20.(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课本“自我评价与作业”中的实验,小明用这个实验装置可以做很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1)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硬泡沫小球,如图甲所示,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是由 产生的;
    (2)通过橡皮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甲所示,比较两次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 与 的关系;
    (3)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再将另一个完全相同音叉靠近这个音叉但不接触,如图乙所示。用橡皮槌敲击音叉,观察硬泡沫小球的运动情况,这个实验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四、计算题
    21.(2022秋·广东云浮·八年级统考期末)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某处海水深为6000m,则经过多久能收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五、综合题
    22.(2022秋·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2kHz至30kHz之间(1kHz=1000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6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2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 m;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答: (选填“能”或“不能”),为什么?答: 。
    23.(2022秋·广东揭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把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

    (1)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更加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 增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声音较 (选填“高”或“低”), 钢尺振动较 (选填“快”或 “慢”)。这是探究 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
    (3)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24.(2022秋·广东韶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棉花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克·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 左右,声具有
    25.(2022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克·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声具有 ;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 有关,关系是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在30~60Hz,而次声波的频率要小于20Hz,所以该装置发出的不是次声波,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声波可以传信息,也可以传能量,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A.楼道里用声控开关控制点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广场的声控喷泉,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B超和彩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仅人类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动物也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所以唱出的国歌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所以“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所以参会人员听到指令,并因此行动了,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探测仪检测金属内部结构,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BD.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倒车雷达、金属探伤仪给工件探伤,都是利用声波来传递信息,故ABD不合题意;
    C.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超声波清洗物体,利用的是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检查胎儿健康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扬声器前晃动的烛焰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大象之间的交流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甲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乙、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A.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实验推理法,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图乙所示,用该装置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可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即保持钢尺振动的频率相同,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图丙,音叉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重敲音叉时,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增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说明音叉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丁图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紧靠左边音叉的轻质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说明左音叉在振动,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这样不仅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还说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丙图中,利用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A.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两个声波的波形图反应的声音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波形不同,因此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20000 信息 3000
    【详解】[1]人耳的听声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水的深度,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3]由得, 海水的深度

    13. 20~20000 不能 不能
    【详解】[1]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则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
    [2]次声波不在蝙蝠的听觉范围,所以蝙蝠不能听到次声波。
    [3]超声波不在大象的听觉范围,所以大象不能听到超声波。
    14. 次声波 信息 3000
    【详解】[1][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象群之间通过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利用声传递信息。
    [3]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该处海洋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15. 次 信息 不能
    【详解】[1][2][3]人耳能听见频率为20~20000Hz的声音,低于频率为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耳听不见,象群依靠次声波相互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16. 次 超 不同
    【详解】[1]动物能提前感觉到地震来临,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2]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的。
    [3]在相同温度时,介质不同,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17. 分贝 空气 信息
    【详解】[1]忘记关上洗衣机的门,洗衣机就会发出70分贝的“滴滴”的报警声,分贝是声音的等级单位。
    [2][3]报警声通过空气传到小强耳朵,小强就获得一种信息,知道洗衣机没有关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8. 振动 空气 能量
    【详解】[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3]敲响乙音叉时,由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乙音叉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声波传递给甲音叉,使甲音叉振动发声,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也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9. 介质 音调 响度 介质的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531 信息 AB
    【详解】(1)[1]如图甲,抽出空气后,听不到闹钟的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图乙中,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越短,用同样大的力拨动时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如图丙,用力敲击音叉时响度大,这时小球被弹的远,说明音叉振幅越大时响度越大。
    (2)[4][5]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6]由表格数据可知时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31m/s,由得,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

    [7][8]声音能够传播能量和信息,其中属于声音传播信息的有:超声波测距、用B超查看胎儿发育情况、蝙蝠发现昆虫等;属于声音传播能量的有:发声喇叭旁的烛焰在摇摆、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等。故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0. 物体振动 响度 振幅 能 能量
    【详解】(1)[1]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硬泡沫小球,会发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小球被弹开的距离不同,则音叉的振幅不同,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这是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4][5]敲击右边的音叉,音叉振动发声,同时小球被弹开,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振动,即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使其振动发声,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1.8s
    【详解】已知s=6000m,因为,所以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则收到回声的时间为.
    答:经过8s能收到回声.
    【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弄清收到回声的时间是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2趟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22. 12 20 4500 6900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2]人耳只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即20Hz到20kHz之间的声音,由题知声呐发射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2kHz~30k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范围为12kHz~20kHz。
    (2)①[3]由得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②[4]因为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所以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变大,由可得,2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3)[5][6]由于月球周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在月球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23. 响度 低 慢 音调 物体振动频率低,属于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详解】(1)[1]如果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会使钢尺的振幅变大,根据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可知,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
    (2)[2][3][4]声源振动的频率越慢,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较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较低,所以这是在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
    (3)[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由(2)可知,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源振动的频率越慢,所以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小于20Hz,这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故人听不到声音。
    24. 超声 音调 次声波 20Hz 能量
    【详解】解答:(1)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超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B.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2)由文中: 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可知亚声是次声波.(3)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大致在20Hz左右;人们在次声波的环境中,人体内脏和环境产生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说明声具有能量.
    25. 超声 音调 次声波 能量 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详解】(1)[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①应是:超声。
    [2]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②应是:音调。
    (2)[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3)[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能够把内脏振坏,所以声波具有能量。
    (4)[5][6]研究发现: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相关试卷

    运动的描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这是一份运动的描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这是一份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温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这是一份温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