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安徽省安庆十四中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安庆十四中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安庆十四中中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古老的国家,种桑养蚕织丝有着悠久的历史,蚕和桑叶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C.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D. 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2. 如图为菜豆的幼苗和种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萌发时③最先突破种皮 B. a由③发育而来
C. 菜豆种子萌发时仅需要环境条件 D. 胚由①②③⑤组成3.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做关门、推门的动作。下列关于推门动作的分析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骨骼肌两端可绕过肘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B. 推门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C. 完成推门动作需要多种系统的协调配合
D. 推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将分别发生收缩和舒张现象4. 光穿过森林会在地上投下“光斑”,如图显示了生长旺盛的某植物的一片叶子在“光斑”照耀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的情况,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 AB段,随着光斑照耀面积增加,叶片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B. BC段,因为光斑照罐面积达到最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C. CD段,随着光斑照耀面积减少,叶片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D. D点之后,光斑完全移开,叶片不再进行光合作用5. 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尾鳍色素多的小鱼来观察
B. 保持小鱼尾鳍湿润尤为重要
C. 使用高倍镜观察血液的流动
D. 右图中甲为静脉,乙为动脉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选项与“听到警报声响有序撤离”反射类型不相同的是( )A. 看到国旗升起行注目礼 B. 谈虎色变
C. 无意碰到烫馒头时手迅速回缩 D. 望梅止渴7. 下列关于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肠道中的所有细菌都会危害人的健康
B. 节肢动物中的蝎、蜈蚣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C. 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
D. 有些真菌能产生抗生素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8. 小明同学手指不小心被扎,迅速缩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缩手时肱二头肌收缩 B. 该动作是以肘关节为支点完成的屈肘运动
C. 该动作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 D. 完成该运动所产生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9. 以下几种生物生殖方式中,都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 B. 植物营养生殖和孢子生殖
C. 植物的双受精和植物的营养生殖 D. 人类的生殖和植物的双受精10. 如图是某家庭肤色遗传情况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1、2、6号可判断出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
B. 1、4、7号基因组成不相同
C. 若第二代中6号和7号个体是一对夫妇,所生孩子为肤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25%
D. 3号个体将白化病基因传给下一代的“桥梁”是精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11. 如图甲为稻田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关系示意图。图乙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虚线方框内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在该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 ______ 营养级。图中具有蜕皮现象的动物有 ______ 。
(2)该稻田生态系统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原因是 ______ 。将鱼放养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种养生态系统,可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效益。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产生双增效益的原因是 ______ 。
(3)图甲中腐生性微生物可以用乙图中的 ______ 表示。图乙中碳在A、B、C、D之间以 ______ 的形式进行流动。
(4)如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同化总量是指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分析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 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 ABCD同化总量(106J)9001001518储存能量(106J)2001526呼吸消耗(106J)700851312(5)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功能。12. 疟疾是感染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导致的,它会侵袭人体的红细胞,导致发烧等症状,其传播媒介是按蚊,通常用氯喹来进行治疗,但疗效越来越不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团队研制出的青蒿素对疟疾有很好的疗效。
(1)如图是按蚊的生活史。按蚊的发育过程经历了蛹的发育时期,其发育属于 ______ 发育。
(2)青蒿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Artemisia carvifolia。青蒿的种名是 ______ 。
(3)在预防疟疾措施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______ 。
(4)长期用氯喹来治疗,会使单细胞寄生虫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导致疗效下降,这可以用达尔文的“ ______ ”学说来解释。
(5)2023年4月13日高效疟疾疫苗全球首次获批。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属于 ______ (填“抗原”或“抗体”),疫苗参与的人体免疫属于 ______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3.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肾功能的正常发挥对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成分化验结果参考值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11~15/HP0~5/HP红细胞6~10/HP0~3/HP注:“ +”代表有,“-”代表无
(1)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______,图1为其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具有 ______作用,可使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______]______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的 ______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2)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约10%,且有增多趋势。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利于慢性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上表是某患者的尿常规化验单,其中异常的成分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患者的 ______结构发生了病变,这是肾炎的一种类型。
(3)慢性肾炎长期发展,有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形成尿毒症。通过“人工肾”进行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常用且有效方法。血液透析是指将血液引流至体外,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过滤到透析液中,从而被清除的过程。请从提高透析效率的角度,在图2方框中画出血液透析部位的内部结构,并附以文字进行说明。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4.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卡斯特酒庄进行探究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1)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 。
(2)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 ______ (选填“寄生”“腐生”)。
(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______ 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4)一名同学拿来一瓶打开已久的葡萄酒,发现酒中有醋味,大家都认为酒中有大量醋酸杆菌生长导致酒变质。与酵母菌相比,醋酸杆菌显著的结构特点是无成形的 ______ 。
(5)为了防止葡萄酒变质,生活中应如何保存未喝完的酒? ______ 。(写出一条措施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蚕是动物,桑叶是植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故选:A。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种子萌发时,②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A错误。
B、③胚芽将来发育成大豆的茎和a叶,B正确。
C、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C错误。
D、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组成,D错误。
故选:B。
图中a叶、b根、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BD.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故推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将分别发生舒张和收缩现象,AB正确,D错误。
C.完成推门动作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
故选:D。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掌握运动的产生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AB段,随着光斑照耀面积增加,叶片光合作用逐渐增强,氧气释放速率相对值逐渐升高,A正确。
B.BC段,因为光斑照耀面积达到最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氧气释放速率相对值相对稳定,B正确。
C.CD段,随着光斑照耀面积减少,叶片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氧气释放速率相对值逐渐下降,C正确。
D.D点之后,光斑完全移开,但氧气仍在释放,说明仍然有散射光,叶片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掌握光合作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来观察,A错误;
B、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错误;
C、使用低倍镜观察血液的流动,C错误;
D、判断小动脉、小静脉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可见图中甲为静脉,乙为动脉。D正确。
故选:D。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6.【答案】C 【解析】解:A、看到国旗升起行注目礼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复杂反射,A不符合题意。
B、谈虎色变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谈到老虎想到老虎的攻击性,属于复杂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无意碰到烫馒头时手迅速回缩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简单反射,C符合题意。
D、望梅止渴,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看到梅子想到它的味道从而达到止渴的作用,属于复杂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听到警报声响有序撤离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7.【答案】A 【解析】解:A、人体肠道内菌群结构稳定,如人与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以帮助人体分解食物,有利于人体健康,A错误;
B、蝎、蜈蚣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并且蝎、蜈蚣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属于节肢动物,B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也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
D、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D正确。
故选:A。
细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据此作答。
熟记掌握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缩手是屈肘运动,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A正确。
B.缩手动作为屈肘动作,是以肘关节为支点完成的,B正确。
C.一个动作是由两组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共同配合完成的,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C错误。
D.缩手反射是低级神经活动,是由脊髓参与能完成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保护人体安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D正确。
故选:C。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掌握运动的产生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都属于无性生殖,A不正确;
B、植物营养生殖和孢子生殖,都属于无性生殖,B不正确;
C、植物的双受精属于有性生殖,植物的营养生殖属于无性生殖,C不正确;
D、人类的生殖和植物的双受精,都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1)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种子繁殖、人类的生殖、鸟类的生殖.
(2)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出新子体的生殖方式如细菌、草履虫.
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芽体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并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完整的新个体
孢子生殖: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够产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这种细胞叫做孢子,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如根霉.
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如马铃薯的块茎.
双受精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受精极核的现象.双受精
人类的生殖包括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胎儿、分娩出生几个时期.
关键是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再仔细分析各类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即可解答.
10.【答案】B 【解析】解:A.根据遗传情况图解可以看出,第一代中1和2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白化病6,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1和2体内没有表现,皮肤正常是显性性状,A正确。
B.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从图中看出第一代3号和4号所生第二代8号患病,而第二代8号从第一代3号和4号遗传来的基因是a,因此第一代4号的基因组成是Aa,7号的基因组成是Aa。同样道理可知患病6的基因aa分别来自亲代1和2,则1和2的基因组成均是Aa,因此1、4、7号基因组成均相同,B错误。
C.若图中6号和7号个体是一对夫妇,6号患病的基因组成是aa,7号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则6号和7号生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50%,每次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均等的,各是50%,因此生一个肤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0%×50%=25%,C正确。
D.白化病这种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作为桥梁把控制白化病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3号个体是男性,生殖细胞是精子,因此图中3号个体将白化病的基因通过精子传递给下一代,D正确。
故选:B。
(1)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1.【答案】2 四、五 蝗虫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稻鱼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复杂度大幅提高,拥有更完善的物质能量流动途径,从而能更高效地利用、传输和转换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更好地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波动 C 有机物 900×106 18% 物质循环 【解析】解:(1)一条完整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在图甲的食物网中包含2条食物链:水稻→蝗虫→青蛙→蛇、水稻→蝗虫→螳螂→青蛙→蛇。其中蛇处于第四、五营养级。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有些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该稻田生态系统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和破坏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与常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复杂度大幅提高,拥有更完善的物质能量流动途径,从而能更高效地利用、传输和转换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更好地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波动。稻田养鱼生产的关键是利用鱼在系统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鱼在田间的活动和排泄达到一定程度地中耕和不间断施肥的效应。
(3)由于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所以图乙中的A是生产者。生产者可被消费者摄食,能量由生产者流入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又可被分解者分解,所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量都可流向分解者,则图乙中的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的能量也可流向C,D最可能也是生产者。所以,图乙中的分解者是C。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周而复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网和食物链流动的,因食物链的起点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所以生物体内的碳元素最终来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碳也就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在食物链中传递。
(4)据表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固定的能量:900×106J,表中A是生产者,B是第二营养级,D是第三营养级,C是分解者,D的同化能为18,B是同化能为100,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100×100%=18%,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分析表可知900<700+85+13+120,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减少的。
(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即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1)2;四、五;蝗虫。
(2)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稻鱼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复杂度大幅提高,拥有更完善的物质能量流动途径,从而能更高效地利用、传输和转换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更好地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波动。
(3)C;有机物。
(4)900×106;18%。
(5)物质循环。
1.食物链的书写原则: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掌握食物链的书写、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完全变态 carvifolia 切断传播途径 自然选择 抗原 特异性 【解析】解:(1)按蚊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生物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部分是种加词,因此Artemisia是属名,carvifolia是种名。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大家“齐动手,清积水”,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期用氯喹来治疗,会使单细胞寄生虫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导致疗效下降,这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
(5)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完全变态;
(2)carvifolia;
(3)切断传播途径;
(4)自然选择;
(5)抗原;特异性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1)肾单位; 过滤(或滤过); ②;肾小囊; 重吸收。
(2)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 肾小球。
(3) 【解析】(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图中的①是肾小球,具有过滤(或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小分子的物质可以过滤到②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2)根据尿常规化验单结果可知,数据异常的成分有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这些都是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都是不应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的,如果尿中出现了这些成分,说明患者的肾小球结构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加大,使不能滤过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过滤到肾小囊腔中了。
(3)血液透析是指将血液引流至体外,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过滤到透析液中,透析仪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到过滤作用。另外具有半透膜的管道弯曲盘绕,可以加大过滤面积,提高透析的效率。画出血液透析部位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肾单位;过滤(或滤过);②肾小囊;重吸收。
(2)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肾小球。
(3)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图1示肾单位结构: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熟练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功能及尿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杀灭杂菌 腐生 二氧化碳 细胞核 低温保存 【解析】解:(1)在装瓶前,玻璃瓶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以杀死其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排除实验外其它环境的污染。
(2)酵母菌的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来源。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腐生生活。
(3)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4)醋酸杆菌属于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故与酵母菌相比,醋酸杆菌显著的结构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5)食物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因此,为了防止葡萄酒变质,要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对未喝完的酒要把瓶塞完全按照原样塞回瓶子里,防止微生物进入,污染葡萄酒或者低温保存。
故答案为:
(1)杀灭杂菌;
(2)腐生;
(3)二氧化碳;
(4)细胞核;
(5)低温保存。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2,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食品保鲜的方法、发酵技术的特点等知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四平十四中、十七中、二十中中考生物四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海南省海口十四中集团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