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回答问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jiāo),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xiá)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ié)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循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jiáo)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使人明智, 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使人深刻, 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矫(jiāo) B.狡黠(xiá) C.诘(jié)难 D.味同嚼(jiáo)蜡(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藻饰 B.滞碍 C.循章摘句 D.吹毛求疵(3)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史 读诗 科学 伦理学B.读诗 读史 伦理学 科学C.科学 伦理学 读诗 读史D.伦理学 科学 读史 读诗(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都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B.人之才智如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C.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比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二、选择题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_______①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②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③一个纯粹的人④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⑤一个有道德的人⑥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A.②⑤③④⑥① B.②③⑥⑤①④ C.④②⑤⑥③① D.④②③⑤⑥① 三、情景默写3.根据提示填空。(1)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5)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烈对比,揭露了宫市制度的不合理。(6)《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题目。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到,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目前已有多省市实行了美育中考改革,教育部将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美育进中考的意见、建议,争取扩大美育进中考的试点范围,并不断总结经验,让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市推进艺术进中考,其中河南省已经做了部署,现在还只是在部分地市实行;江苏、湖南、云南三省都已经开始实行。另外,山东、四川、山西、内蒙和吉林5省已有12个地市开始实行美育中考这项改革,分值在10到40分之间。(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对这一改革,你是否赞成?请简要陈述理由。 五、名著阅读5.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复活的土地(节选)艾青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1)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_”。(2)艾青被称为“土地的歌者”,请你分析这首诗中“土地”这一意象的作用。 六、基础知识综合6.书法临写与鉴赏。(1)请用正楷将下面书法作品中的成语书写在格子里。(2)对以上书法作品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该作品横轻竖重,方正端庄,笔画无粘连,粗细均匀。B.该作品形体宽扁,横长竖短,蚕头燕尾,一波三折。C.该作品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该作品笔法流动自如,“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七、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和“即”更换为其他词好不好?为什么?(2)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对比阅读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①。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节选自《孟子》注:①餍:yàn,饱,满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蹴尔而与之③何以利吾国④苟为后义而先利(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分别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九、现代文阅读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材料一:①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②《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的活动。③在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材料二:①2019年我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和76.97%的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②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材料三:①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1)假如三则材料组成一篇文章,请结合三则材料,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材料一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3)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妈妈,稻子熟了袁隆平①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②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③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④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⑤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⑥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⑦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⑧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⑨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⑩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⑪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⑫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⑬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1)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种子”的不同含义。①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②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⑩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文章语言朴实感人,写作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从人称和修辞两个角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4)2021年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似乎在我们的记忆里,袁老一直是“爷爷”,我们好像忘了“爷爷”也是妈妈的儿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情感? 十、作文11.未来之路会怎样?迷茫还是清晰?遥远还是邻近?平坦还是坎坷?未来之路怎么走?面对艰难险阻,原路返回,还是另辟蹊径?请以“未来之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1.(1)A(2)C(3)A(4)C 2.D3. 水何澹澹 蒹葭萋萋 蜡炬成灰泪始干 柳暗花明又一村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4.(1)艺术已进多省中考,将扩大美育进中考试点范围。(2)观点一: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能一考了之。理由:①客观来看,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学生在学习其他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要分出精力重点学习、复习音乐、美术课程,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②通常城市孩子接触音乐、美术教育较早,而乡村地区孩子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美育入中考,也加大了教育不公平。③美育教育首先应该教导学生养成从生活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激发兴趣,还需要学生做到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在于从激发孩子兴趣到养成习惯这一重要步骤。观点二:美育应该加入中考。理由:①艺术类课程与实践是学生应该承担的学业责任,是不应该被减下来的负担。②艺术类学习与实践纳入学业要求,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③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恰恰需要艺术课程学习与实践,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5.(1) 土地 太阳(2)“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6.(1)惠风和畅(2)D 7.(1)不好,“北风卷地白草折”中的“折”字体现了边塞之奇,奇在北风之大,连草木都被摧毁。“胡天八月即飞雪”奇在八月天就下雪,“即”字写出了“立即”“突然”的意味。都表现出边塞环境变化多端,因此不能换。(2)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8.(1)①同“避”,躲避;②用脚踢;③有利;④如果。(2)①(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②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3)孟子在【甲】文中阐明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乙】文阐明了对百姓施行仁政的观点。(4)“义”是正义,也是仁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正义。仁义能够让人们团结一致,互敬互爱,益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有利于人们提高自我的人生境界,有利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所以我们仍然要坚持。 9.(1)加强劳动教育,刻不容缓(2)示例一:引用论证。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示例二: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示例三:道理论证。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3)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②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10.(1)①别人眼中的“这粒种子”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的种子”。②在袁隆平的眼中的“这粒种子”却是母亲对作者的启蒙和教育。(2)①母亲英语启蒙,让“我”开阔视野;②母亲对“我”求学鼓励,让“我”获得胆识;③母亲讲尼采,教育“我”坚定信心。(3)①用第二人称“您”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显得亲切自然;②示例: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第⑩段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抒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4)①思念之情: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②感激、敬重之情: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③愧疚之情: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多陪她,特别是在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后悔)之情。 11.例文:未来的路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然而又有一句古话说:“常问路的人才不会迷路。”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人生之路,路途漫漫,泥泞之路,坎坷不断。理想就在远方,既然选择了远方,不论路途多么遥远,便只顾风雨兼程。然而你是否想过,如果能向他人虚心求教,我们离理想是否更近了一步?实现理想的方法无非两个,一个是排除杂念,坚持内心的目标;另一个则是虚怀若谷,向他人虚心求教。如果我们能将这两点融合在一起,我们与理想的距离将不再遥远。心无旁骛,虚怀若谷,各有特色。心无旁骛能使我们坚定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摒弃一切杂念,无视一切风雨,无视坎坷,只顾风雨兼程,到达理想的彼岸。虚怀若谷则能使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是挫折时,向他人虚心请教,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找到通往理想的捷径。两种要素特点互补,缺一不可。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应使心无旁骛与虚怀若谷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现心无旁骛,虚怀若谷的有机结合,我们需要有理性的思维,在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应思考做这件事的原因,或是这件事带来的结果。明确我们的目标之后,才能为我们的理想的实现指明一条道路。实现心无旁骛,虚怀若谷的有机结合,我们需要拥有自信和勇气。在我们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自信能使我们最大化地发挥出我们的力量,自信能使我们轻松地越过阻碍我们的障碍。如果没有自信,各种消极的思想便在心中滋生,从而破坏我们达到理想的决心。勇气能使我们坚强的面对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勇气能使我们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没有勇气,何谈虚心求教?没有勇气,何谈获得帮助?没有勇气,何谈成功?实现心无旁骛和虚怀若谷的有机结合,我们需要坚毅的性格和谦虚的态度。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如果没有坚毅的性格,我们无法走完这条充满艰险人生之路。在穿过这条荆棘之路时,有时我们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这时便需要我们拥有谦虚的态度,当别人对你的行为提出建议时,你就要虚心地接受,这对于我们不走或少走弯路是很有帮助的。心无旁骛,虚怀若谷,对于无用的闲言散语,无需理会;对于有用的建议,谦虚接受,坚定目标,不断努力,理想就在眼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好未来的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正道高级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正道高级完全中学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积累,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临写与鉴赏,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积累,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