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课 题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授课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 计 人 导学目标1、根据事实建立溶解性的概念2、根据分析、推理,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分析找出概念的四个要素3、进一步建立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学习要点重 点难 点考 点易 错 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概念课 中 导 学(一)溶解性的概念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①溶解性的定义:把一种物质( )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②事实:高锰酸钾 溶于水, 溶于汽油; 碘 溶于水, 溶于汽油。(填“易”或“难”) 20℃时,100g水中溶解30g硝酸钾达到饱和;50℃时,100g水中溶解90g硝酸钾达到饱和③结论:溶解性的大小与 、 、 有关。(二)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及应注意的四个要素①固体的溶解度的定义: ②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要素?Ⅰ条件Ⅱ标准Ⅲ溶液状态Ⅳ单位③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某一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 课 中 导 学(三)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20℃时的溶解度 思考:是否存在绝对不溶的物质? 课 堂 练 习 1、判断并说出错误的理由:1)在20ºC时,100克水中溶解了23克食盐,则食盐在20ºC时的溶解度为23克。 2)在20ºC时,100克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23克,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3克。3)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克,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克。4)在20º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克,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克 2、在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硝酸钾,则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____g。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溶物质。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5、现有60℃硝酸钾溶液500g,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则溶液中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硝酸钾的溶解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20g某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 20℃时,20g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 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D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某物质,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陆家街中学“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 编号 090 课 题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3课时授课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 计 人 导学目标1、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学习要点重 点难 点考 点易 错 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课 中 导 学(一)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有: 和 。(二)溶解度曲线:以横坐标表示 ,纵坐标表示 ,溶解度随着 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 下 的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例:A点表示: ; 练:B点表示: ;(2)交点:表示的是 下 的 。此时两种物质 也相同。例:D点表示: ;练:E点表示: ; 课 中 导 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例: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练: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2、线:观察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的差别物质a: 物质b: 物质c: 课 堂 练 习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g溶液。(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2、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1)当温度约_______________时,硝酸钾与氧化钠的溶解度相等。(2)当温度______________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3)图中P点表示硝酸钾的_______________溶液。(4)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陆家街中学“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 编号 091 课 题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4课时授课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 计 人 导学目标1、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掌握温度变化时,溶液的变化学习要点重 点难 点考 点易 错 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温度变化时,溶液的变化温度变化时,溶液的变化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课 中 导 学复习: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特点,以及指出分别有哪些物质具有这些特点?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具有这种曲线。2、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具有这种曲线。3、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具有这种曲线。 1、E点的含义: 。即:20℃时,水的质量= g,甲物质的质量= g,溶质的质量= g2、当温度由20℃升高到33℃时,水的质量= g,甲物质的质量= g,溶质的质量= g,即图中 点。此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要想使该溶液达到饱和,如何操作: 。 课 中 导 学3、当温度由20℃降低到12℃时,水的质量= g,甲物质的质量= g,溶质的质量= g,即图中 点。此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且 。小结:(1)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 溶液; 如果要使它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向该溶液中 或 使之到达曲线上(2)曲线上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 溶液,且 。课 堂 练 习写出依据下列各点数据配制成的溶液是否饱和?如果不饱和,怎样操作可以变为饱和?如果饱和,是刚好饱和,还是有多少g固体没有溶解? 点A:点B:点C:点D:点E:点F: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9-5,实验9-6,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9-5,实验9-6,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