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PPT+教案含练习全套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2课时课件PPTpptx、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2课时教案含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回顾思考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2.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1)8 g氧气能保证 1 g氢气充分燃烧;(2) 64 g氧气能保证8 g氢气充分燃烧;(3)8 g氧气能保证 12 g镁充分燃烧;(4) 8 g氧气能保证12 g镁充分燃烧;(5)要获得20 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 180 g水;(6)电解36g水,最多获得 4 g氢气。导入新课【过渡】大家表现得非常好,我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会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基本流程和解决方法,但是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的(过量问题),这时候我们又该如何使用已知数据呢?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计算题我们又应该怎么解答,解题的技巧又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讲授新课一、计算中的过量问题【教师提问】在多媒体呈现以下的例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解答上述问题。例1 2 g氢气和2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水?【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该题目。【小组讨论】如何解答这类题目?该如何使用已知数据?【教师点拨】和学生共同解答该题目并板书。解:设2 g氧气完全反应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生成水的质量为y。2H2 + O2 2H2O4 32 36x 2 g y4∶x=32∶2 g 解得x=0.25 g32∶2 g=36∶y 解得y=2.25 g0.25 g<2 g,氢气过量。答:生成水的质量为2.25 g。【课堂练习】12 g碳和24 g氧气反应生成多少克CO2?答案:解:设24 g氧气完全反应需要碳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 + O2 CO2 12 32 44x 24 g y12∶x=32∶24 g 解得x=9 g32∶24 g=44∶y 解得y=33 g9 g<12 g,碳过量。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 g。【教师总结】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中,如果反应物不是恰好完全反应的,要注意反应物的剩余(过量)问题,不能不加判断地将已知数据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二、计算中的质量守恒问题例2 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呼吸问题,可在水中加入增氧剂,主要成分为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1)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位养鱼爱好者做如下实验:取少量增氧剂加入足量的水中,称量数据如下。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钙的质量。 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烧杯及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增氧剂15 g111.8 g水和小烧杯100 g【小组讨论】表中哪一数据可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教师点拨】题中所给的数据都是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在解题时要注意甄别。 【教师总结】此题的突破口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值,即生成氧气的质量,然后根据氧气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过氧化钙的质量。 答案:(1)2CaO2+2H2O2Ca(OH)2+O2↑(2)解:氧气的质量为15 g+100 g- 111.8 g=3.2 g。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钙的质量为x。 2CaO2+ 2H2O 2Ca(OH)2 + O2↑144 32x 3.2 g 144∶32=x∶3.2 g x=14.4 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钙的质量为14.4 g。 【课堂练习】取200 g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质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则混合物中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各为多少?时间1 min2 min3 min4 min混合物的质量200 g195 g184 g184 g 【学生思考】独立思考,尝试解答该题目。【教师点拨】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当反应进行到第3分钟时,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再变化,说明混合物中的高锰酸钾已经反应完全。反应中混合物的质量差值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可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教师讲解】与学生共同解答该题目并板书。解:设混合物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O2↑316 32x (200-184) g316∶x=32∶(200-184)g解得x=158 g则MnO2的质量为200 g-158 g=42 g。答: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 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42 g。课堂小结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关注反应物的剩余(即过量)问题,只有确定完全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方程式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比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是获得已知数据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堂达标1.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 g,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 g,问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可能是多少?答案:解:2H2 + O2 2H2O 4 32 36 x y 18 g (1)如果氢气完全参加反应,设氢气质量为x。 4∶36 = x∶18 g x=2 g 氧气质量为20 g-2 g=18 g。 (2)如果氧气完全参加反应,设氧气质量为y。 32∶36 = y∶18 g y=16 g 答: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可能是18 g或16 g。 2.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0 g放入大试管中进行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反应时间/min1.01.52.02.53.03.5剩余固体质量/g5.14.54.24.084.084.08(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1.92(2)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92 g 245∶96 = x∶1.92 g x = 4.9 g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6.0 g -4.9 g=1.1 g。答: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1.1 g。 板书设计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二课时) 一、计算中的过量问题例1 见教学过程二、计算中的质量守恒问题例2 见教学过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备课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该怎么计算呢,正比例,课堂探究,解题注意,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复习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5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我能行,最易出错的地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