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师大附中2020级2021-2022学年5月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读江苏某年各地区土地价格及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完成1-2题。1.影响苏州、南通两城市地价较高的因素最有可能的是①行政级别 ②经济集聚程度 ③上海辐射带动作用 ④城市规模 ⑤国家政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2.地价差异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利于A.优化产业布局 B.规避产业竞争 C.延长产业链条 D.承接产业转移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颁布的生产牌照,该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开始兴起。2006年以后,随着手机芯片技术的革新和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201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型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我国手机品牌跻身世界高端市场。据此完成第3-5题。3.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地价低廉 B.位置优越 C.政策支持 D.劳动力丰富4.2006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主要得益于当地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完备的产业链条 C.优惠的地方政策 D.庞大的消费市场5.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型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这表明我国国产手机制造业①重视国际市场开拓 ②生产规模不断壮大 ③注重高端品牌塑造 ④技术研发水平提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三沙市是海南省地级市,位于南海中南部,平均海拔5米,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城市。2015 年三沙市彻底解决了驻岛军民“喝水难”问题,但“吃菜难”问题仍未解决。三沙市先运土开荒种菜,后修建了防台风、防日晒、防暴雨、防腐蚀的“四防”温室蔬菜大棚,最后在永兴岛海滩.上通过“点沙成土”技术,把一种粉状植物性纤维黏合材料混入沙中,再经浇水施肥,把散沙变成“沃土”,在半亩试验田里收获了1500多斤蔬菜。据此完成6-8题。6.推测三沙市彻底解决驻岛军民“喝水难”问题的主要方法是A.开采地下水 B.建设海水淡化工程 C.收集雨水 D.靠补给船运来淡水7.三沙市曾修建温室蔬菜大棚,推测其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有①占地面积大,难推广 ②用水量大,岛上少淡水③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④风吹日晒,大棚易被风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用“点沙成土”技术种植蔬菜,首先攻克的难题是A.海沙疏松 B.高盐高碱 C.有机质低 D.海沙厚度小镁是生产镁合金的主要原料,多蕴藏于白云石中。2002年,陕西省府谷县镁业开始起步,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被誉为“世界镁都”。但2021年9月起,府谷县40余家镁厂通过停产、减产等方式整体压减产量。下图示意府谷县镁业产业链。据此完成9-10题。9.府谷县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镁都”,主要得益于①原料丰富 ②技术改良 ③成本低廉 ④资金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2021年府谷县整体压减原镁产量,主要目的是A.提高原镁市场价格 B.降低镁产品市场风险C.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D.维持产业链供应稳定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建有我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这里曾是快速沙化的荒滩,牧业难以为继。光伏面板架起后,昔日茫茫戈壁“变身”为草原牧场,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牧光互补,实现生态与畜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下图分别为塔拉滩位置示意图、当地光伏发电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1-12题。 11.塔拉滩是光伏发电基地的理想选址,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低,气温高 ②地势平坦开阔 ③空气洁净 ④海拔高,阳光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光伏面板架起后,茫茫戈壁“变身”为草原牧场的主要原因是A.吸收阳光,光合作用增强 B.阻挡风沙,土层厚度增大C.热量集聚,地表温度增高 D.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 冰川物质平衡指冰川积累与消融之间的关系,即积累量与消融量之差。根据冰川的所在地区的水热状况和冰川的物理属性可分为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大陆型冰川又称为冷型冰川,海洋型冰川对气候变化更敏感。下图示意两类冰川物质平衡的多年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13.与乙类冰川相比,甲类冰川A.侵蚀作用弱 B.消融较明显 C.运动速度快 D.冰川补给多14.导致甲、乙两类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山体高度 C.冰面反射 D.全球变暖15.两类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可能会使A.冰川扩张加剧 B.岛屿数量减少 C.山地雪线下降 D.臭氧空洞扩大 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梯田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求、适应山地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由于田块沿山体等高线排列成阶梯状而得名。我国梯田开发历史悠久,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山区纷纷建设梯田。如今,很多梯田被开发为旅游景区。下图为我国局部示意图及云南哈尼梯田和甘肃秦安县梯田景观。(1)比较哈尼梯田与秦安梯田农业水源条件差异,并说明原因。(3分)(2)近年来许多地方的梯田被弃耕,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3)分析大范围梯田弃耕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应对弃耕的有效措施。(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M处是新加坡的石油化工中心(右图)。2009 年,通过填海工程,将原有的七个小岛连成一片,使岛屿面积由最初的10 扩大到32。同时,在海床下150米处,建了9个岩洞做为储油空间,每个都有340米长、20米宽、27 米高,并修建了9千米的通道,与岛内复杂的基础设施相整合。整个岩洞的建设过程充满各种挑战和风险。(1)分析新加坡石油化工中心选择建在M地的原因。(3分)(2)分析新加坡兴建海底岩洞用于储油的原因。(6分)(3)简析海底岩洞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4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塔里木河的下游河段和台特玛湖长期干涸。2000~2004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抓住开都河进入丰水周期的有利时机,实施了5次应急生态输水工程,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2005年以后进入常态输水阶段,通过大西海水库接纳干流来水,每年择机向下游开闸放水。2018年为第19次生态输水,水头仅用7天就抵达了台特玛湖,是历年来用水最少、用时最短的一次。下图为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工程线路示意图。(1)塔里木河第1次应急输水时间是2000年5~7月,第2次为2000年11月~2001年2月。试分析这两次输水时机选择的主要原因。(4分)(2)分析第19次生态输水用时短的主要原因。(4分)(3)说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程的社会效应。(3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右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4分)(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6分)(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6分)(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4分)
试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BACBCBCABCDDADB16.(共11分)(1)(3分)差异:哈尼梯田水源条件优于秦安梯田。(1分)原因:哈尼梯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长,降水丰富,而秦安梯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雨季短,降水少(1分);哈尼梯田森林植被覆盖率较秦安梯田高,涵养水源能力强,水源充足(1分)。(2)(4分)受地形限制,耕作难度大,需要劳动力数量多(或劳动力成本高);难以开展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低;梯田投入较大,产出较低,收益低;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每点1分,共4分)(3)(4分)不利影响:弃耕导致我国有效利用的耕地资源减少,造成粮食减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梯田弃耕后缺乏维护,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入河泥沙增加,破坏生态。(每点1分,共2分)有效措施:利用梯田美景发展农业观光、体验等特色旅游;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增加经济收益;推广小型农机具,满足梯田耕作。(每点1分,共2分)17.(13分)(1)(3分)可充分利用原有小岛,减少填海费用;与主岛分隔,有利于减少对主要居住区的影响;临近马六甲海峡,水深条件好,利于建设深水海港;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降低运输成本。(每点1分,共3分)(2)(6分)增加石油储备,保证能源安全;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兴建岩洞储油可节省地面空间;新加坡人口稠密,位于交通枢纽,安全要求高,地下岩洞储油,更加安全可靠。(每点2分,共6分)(3)(4分)建设规模大(存储空间大),工程量大;深处海底(易透水、渗漏),施工难度大;工程复杂(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场所状况复杂(拥堵的航道等) ,易对施工造成干扰;热带雨林气候,天气闷热,影响工人身体健康。(每点1分,共4分)18.(11分)(1)(4分)第1次: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增加,夏季降水较常年多,导致博斯腾湖的水位升高。第2次:冬季调水腾出湖泊库容,利于承接次年汛期的洪水,提高防洪能力。(2)(4分)以往年份的生态输水,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提高,河水的下渗量减少;由于历次输水的冲刷,河道更加通畅(疏浚河道),水流速度加快。(每点2分,共4分)(3)(3分)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减轻风沙危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绿色走廊,遏制两侧沙漠可能合拢的趋势,保障国道畅通。(每点1分,共3分)19.(20分)(1)(4分)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每点2分,共4分)(2)(6分)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每点2分,共6分)(3)(6分)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每点2分,共6分)(4)(4分)优势物种为灌木(2分);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级阶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