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第1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第2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二十八章;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如图,P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一点,连接PB,PC,则tan∠BPC的值可能是(    )
    A. 0.9
    B. 1.2
    C. 1.5
    D. 1.8
    2. 如图,关于△ABC,有以下结论:①若O是锐角△ABC的外心,∠A=50°,则∠BOC=100°;②若O是△ABC的内心,∠A=50°,则∠BOC=115°;③若BC=6,AB+AC=10,则△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是12;④△ABC的面积是12,周长是16,则其内切圆的半径是1.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AD上,点E在BC上,把这个矩形沿EF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G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3且∠AFG=60∘,GE=2BG,则折痕EF的长为(    )
    A. 1
    B. 3
    C. 2
    D. 23
    4. 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落在BD上,点A恰好与BD上的点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于点E、G,连接GF,给出下列结论:①∠ADG=22.5°;②tan∠AED=2−1;③四边形AEFG是菱形;④若S△AEG=1,则S△DGC=3+22.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5. 我们定义: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异三角形.根据定义:
    ①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②在Rt△ABC中,∠C=90°,AB=c,AC=b,BC=a,且b>a,若Rt△ABC是奇异三角形,则a:b:c=1:3:2;③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D是半圆 ADB的中点,C、D在直径AB的两侧,若在⊙O内存在点E,使AE=AD,CB=CE.则△ACE是奇异三角形;④在③的条件下,当△ACE是直角三角形时,∠AOC=12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在矩形ABCD中,2OG ,可得 △AGD 的面积 >△OGD 的面积;
    ④ 由折叠的性质与平行线的性质,易得 △EFG 是等腰三角形,即可证得 AE=GF ;
    ⑤ 易证得四边形 AEFG 是菱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 BE=2OG ;
    ⑥ 根据四边形 AEFG 是菱形可知 AB//GF , AB=GF ,再由 ∠BAO=45° , ∠GOF=90° 可得出 △OGF 时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出 OG=OF=22x,根据 ,求出x2=22,即可得到答案 .
    【解答】
    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GAD=∠ADO=45°,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G= 12 ∠ADO=22.5°,故①正确;
    设AE=x,
    ∵△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E=2EF=2AE= 2 x,
    ∴AB=AD=x+2x,
    ∴ tan∠AED=ADAE=x+2xx=2+1,故②错误;
    ∵∠EFD=∠AOF=90°,
    ∴EF/​/AC,
    ∴∠FEG=∠AGE,
    ∵∠AGE=∠FGE,
    ∴∠FEG=∠FGE,
    ∴EF=GF,
    ∵AE=EF,
    ∴AE=GF,
    ∵AE=EF=GF,AG=GF,
    ∴AE=EF=GF=AG,
    ∴四边形AEFG是菱形,故③正确;
    ∵四边形AEFG是菱形,
    ∴AB//GF,AB=GF,AE=EF=AG=GF=x,
    ∵∠BAO=45°,∠GOF=90°,
    ∴△OGF时等腰直角三角形,
    ∴OG=OF=22x,
    ∴S△GOF=12×22x×22x=14x2,
    S△BEF=12×x×x=12x2,

    S  正方形ABCD =AB  ​2 =2+12x2=3+22x2,

    ∴14x2+12x2+2×1=14×3+22x2,
    ∴x2=22,
    ∴S△DOC=143+22x2=143+22×22=322+2,
    S△GOD=12×22x×22+1x=2422+1×22=22+1,
    ∴ S△DGC=322+2+22+1=22+3 , 故⑥正确.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③④共三个.
    故答案为A.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新定义的知识,勾股定理以及圆的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抓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 ① ;根据勾股定理与奇异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2+b2=c2 与 a2+c2=2b2 ,用 a 表示出 b 与 c ,即可判断 ② ;由 AB 是 ⊙O 的直径,即可求得 ∠ACB=∠ADB=90°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与圆的性质,即可判断 ③ ;分别从 AC : AE : CE=1 : 2 : 3 与 AC : AE : CE=3 : 2 : 1 去分析,即可判断 ④ .
    【解答】
    解:设等边三角形的一边为 a ,则 a2+a2=2a2 ,
    ∴ 符合奇异三角形”的定义.
    ∴① 正确;
    如图,

    ∵∠C=90° ,
    则 a2+b2=c2① ,
    ∵Rt△ABC 是奇异三角形,且 b>a ,
    ∴a2+c2=2b2② ,
    由 ①② 得: b=2a , c=3a ,
    ∴a : b : c=1 : 2 : 3 ;则 ② 错误 ;
    ∵AB 是 ⊙O 的直径,
    ∴∠ACB=∠ADB=90° ,
    在 Rt△ACB 中, AC2+BC2=AB2 ,
    在 Rt△ADB 中, AD2+BD2=AB2 ,
    ∵ 点 D 是半圆 ADB 的中点,
    ∴AD=BD ,
    ∴AD=BD ,
    ∴AB2=AD2+BD2=2AD2 ,
    ∴AC2+CB2=2AD2 ,
    又 ∵CB=CE , AE=AD ,
    ∴AC2+CE2=2AE2 ,
    ∴△ACE 是奇异三角形;则 ③ 正确 ;
    ② 由 ① 可得 △ACE 是奇异三角形,
    ∴AC2+CE2=2AE2 ,
    当 △ACE 是直角三角形时,
    由 (2) 得: AC : AE : CE=1 : 2 : 3 或 AC : AE : CE=3 : 2 : 1 ,
    当 AC : AE : CE=1 : 2 : 3 时, AC : CE=1 : 3 ,即 AC : CB=1 : 3 ,
    ∵∠ACB=90° ,
    ∴∠ABC=30° ,
    ∴∠AOC=60°
    当 AC : AE : CE=3 : 2 : 1 时, AC : CE=3 : 1 ,即 AC : CB=3 : 1 ,
    ∵∠ACB=90° ,
    ∴∠ABC=60° ,
    ∴∠AOC=120° ,
    综上可知: ∠AOC=60° 或 120°. 则 ④ 错误.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三边关系.
    过点A作AF⊥AE,使得AF=2AE=8,则EF=42+82=45,说明 △BAE ∽ △DAF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BE=12DF ,故可知当 DF 最大时, BE 最大,在 △DEF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当 D , E , F 三点共线时, DF 最大,最大值为 DE+EF=6+45 ,即可求解.
    【解答】
    解:过点A作AF⊥AE,使得AF=2AE=8,则EF=42+82=45,
    在Rt△ABD中, tan∠ABD=2 ,即 AD=2AB ,
    ∴ADAB=AFAE ,即 ADAF=ABAE ,
    又 ∵∠EAF=∠BAD=90° ,
    ∴∠DAF=∠BAE ,
    ∴△BAE ∽ △DAF ,
    ∴BEDF=AEAF=12 ,
    ∴BE=12DF ,
    故当 DF 最大时, BE 最大,
    在 △DEF 中, DF≤DE+EF ,故当 D , E , F 三点共线时, DF 最大,最大值为 DE+EF=6+45 ,
    此时,BE的最大值为 12DF=25+3 .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及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切线与相似三角形相结合,找准线段及角的关系.
    连接 OA 、 OB 、 OP ,延长 BO 交 PA 的延长线于点 F. 利用切线求得 CA=CE , DB=DE , PA=PB ,再得出 PA=PB=32r. 利用 Rt△BFP ∽ Rt△OAF 得出 AF=23FB ,在 Rt△FBP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BF ,再求 tan∠APB 的值即可.
    【解答】
    解:连接 OA 、 OB 、 OP ,延长 BO 交 PA 的延长线于点 F .

    ∵PA , PB 切 ⊙O 于 A 、 B 两点, CD 切 ⊙O 于点 E
    ∴∠OAF=∠PBF=90° , CA=CE , DB=DE , PA=PB ,
    ∵△PCD 的周长 =PC+CE+DE+PD=PC+AC+PD+DB=PA+PB=3r ,
    ∴PA=PB=32r .
    在 Rt△PBF 和 Rt△OAF 中,
    ∠FAO=∠FBP∠OFA=∠PFB ,
    ∴Rt△PBF ∽ Rt△OAF .
    ∴AFFB=AOBP=r32r=23 ,
    ∴AF=23FB ,
    在 Rt△FBP 中,
    ∵PF2−PB2=FB2
    ∴(PA+AF)2−PB2=FB2
    ∴(32r+23BF)2−(32r)2=BF2 ,
    解得 BF=185r ,
    ∴tan∠APB=BFPB=185r32r=125 ,
    故选: B .   
    8.【答案】A
    【解析】解:①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ABG,连接EF,如图,

    则G、B、E、C在同一直线上,AG=AF,∠ABG=∠ADF=90°,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EG=BE+BG=BE+DF=12a+13a=56a,
    ∵EF=EC2+CF2=(12a)2+(13a)2=56a,
    ∴EG=EF,
    ∵AE=AE,
    ∴△AEG≌△AEF(SSS),
    ∴∠EAG=∠EAF,
    ∵∠GAF=90°,
    ∴∠EAF=45°,
    故①正确;
    ②∵∠EAF=∠DBC=45°,
    ∴A、B、E、N四点共圆,
    ∴∠ANE+∠ABE=180°,
    ∵∠ABE=90°,
    ∴∠ANE=90°,
    故②正确;
    ③连接AC与BD交于点O,则OA=OB=OD=12BD,AC⊥BD,

    ∵BC/​/AD,
    ∴△MBE∽△MDA,
    ∴BMDM=BEAD=12,
    ∴BM=13BD,
    ∴OM=OB−BM=12BD−13BD=16BD,
    ∴tan∠AMN=OAOM=12BD16BD=3,
    故③正确;
    ④∵CD//AB,
    ∴△DNF∽△BNA,
    ∴DNBN=DFAB=13,
    ∴DN=14BD,
    ∵BM=13BD,
    ∴MN=BD−BM−DN=512BD,
    ∴DN:MN:BM=3:5:4,
    故④错误;
    故选:A.
    ①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ABG,连接EF,证明EG=EF,再证△AEG≌△AEF得∠EAG=∠EAF,便可求得∠EAF,从而判断①的正误;
    ②证明A、B、E、N四点共圆,得∠ANE与∠ABE的数量关系,便可判断②的正误;
    ③连接AC与BD交于点O,证明△MBE∽△MDA用BD表示OA、BM,进而表示OM,便可求得tan∠AMN,从而判断③的正误;
    ④由相似三角形求得BM、DN与BD的数量关系,进而求得MN与BD的数量关系,便可求得DN:MN:BM的值,进而判断④的正误.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四点共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直角三角形,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题是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延长GF交AD于点H,连接FC,FB,FA,如图,

    ∵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AB,CD的中点,
    ∴MN是线段BA,CD的垂直平分线.
    ∴PD=PC,PA=PB.
    ∵△FPG是△PED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
    ∴△FPG≌△PED,
    ∴PD=PG.
    ∴PC=PG.
    ∴①的结论正确;
    ∵PD=PC,
    ∴∠PDC=∠PCD=12(180°−∠DPC).
    ∵PC=PG,
    ∴∠PCG=∠PGC=12(180°−∠CPG).
    ∴∠PCD+∠PCG=12[360°−(∠DPC+∠CPG)].
    ∵∠DPC+∠CPG=90°,
    ∴∠PCD+∠PCG=135°.
    ∵∠BCD=90°,
    ∴∠BCG=45°.
    ∵△FPG≌△PED,
    ∴∠DEP=∠GFP.
    ∵∠HFP+∠PFG=180°,
    ∴∠DEP+∠HFP=180°.
    ∵∠DEP+∠HFP+∠EHF+∠EPF=360°,
    ∴∠EHF+∠EPF=180°.
    ∴∠EPF=90°,
    ∴∠EHF=90°.
    即GH⊥AD.
    ∵AD/​/BC,
    ∴GF⊥BC.
    ∴∠CGF=45°.
    ∴tan∠CGF=1.
    ∴②的结论正确;
    ∵PA=PB,PM⊥AB,
    ∴∠APM=∠BPM,
    ∵PM/​/AE,
    ∴∠PEA=∠BPM,∠PAE=APM.
    ∴∠PEA=∠PAE.
    ∴PA=PE.
    ∵PE=PF,
    ∴PA=PB=PE=PF.
    ∴点A,B,E,F在以点P为圆心,PA为半径的同一个圆上.
    ∴∠FAB=12∠FPB=12×90°=45°.
    ∴点F在对角线AC上,
    ∴∠FCB=45°.
    ∵∠BCG=∠CGF=45°,
    ∴△FC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C平分∠FCG,
    ∴BC垂直平分FG.
    ∴③的结论正确;
    由以上可知:点F在正方形的对角线AC上运动,
    ∴当EF⊥AC时,EF的值最小.
    此时点E与点D重合,
    DF=AD⋅sin45°=4×22=22.
    ∴④的结论不正确.
    综上,结论正确的序号有:①②③,
    故选:B.
    延长GF交AD于点H,连接FC,FB,FA,由已知可得MN为AB,CD的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图形旋转的性质可得①的结论正确;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可得∠BCG=45°,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通过计算可得∠EHF=90°;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C⊥FG,则∠CGF=45°,可说明②的结论正确;通过证明点A,B,E,F在以点P为圆心,PA为半径的同一个圆上,利用圆周角定理可得∠FAB=45°,得到A,F,C三点共线,得到△C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③的结论正确;由题意点F在对角线AC上运动,当EF⊥AC时,EF的值最小,连接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得④的结论不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圆周角定理,垂线段的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与性质,图形旋转的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过点F作FN⊥AB于点N,并延长NF交CD于点M,

    ∵AB/​/CD,
    ∴MN⊥CD,
    ∴∠FME=90°,
    ∵tan∠ABF=2,
    ∴FNBN=2,
    设BN=x,则FN=2x,
    ∴AN=4−x,
    ∵点F是点D关于直线AE对称的点,
    ∴DE=EF,DA=AF=4,
    ∵AE=AE,
    ∴△ADE≌△AFE(SSS),
    ∴∠D=∠AFE=90°,
    ∵AN2+NF2=AF2,
    ∴(4−x)2+(2x)2=42,
    ∴x1=0(舍),x2=85,
    ∴AN=4−x=4−85=125,MF=4−2x=4−165=45,
    ∵∠EFM+∠AFN=∠AFN+∠FAN=90°,
    ∴∠EFM=∠FAN,
    ∴cos∠EFM=cos∠FAN,
    ∴FMEF=ANAF,即45EF=1254,
    ∴EF=43,
    ∴DE=EF=43.
    故选:C.
    过点F作FN⊥AB于点N,并延长NF交CD于点M,设BN=x,则FN=2x,则AN=4−x,由对称的性质得出DE=EF,DA=AF=4,证明△ADE≌△AFE(SSS),得∠D=∠AFE=90°,由勾股定理求出x,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以及对称的性质,熟练掌握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是BC的中点,
    ∴AB=BC=CD=AD=2,∠ABC=∠C=∠ADF=90°,CE=BE=1,
    ∵AF⊥DE,
    ∴∠DAF+∠ADN=∠ADN+∠CDE=90°,
    ∴∠DAN=∠EDC,
    在△ADF与△DCE中,∠ADF=∠C,AD=CD∠DAF=∠CDE,
    ∴△ADF≌△DCE(ASA),
    ∴DF=CE=1,
    ∵AB/​/DF,
    ∴△ABM∽△FDM,
    ∴S△ABMS△FDM=(ABDF)2=4,
    ∴S△ABM=4S△FDM;故①正确;
    由勾股定理可知:AF=DE=AE=12+22=5,
    ∵12×AD×DF=12×AF×DN,
    ∴DN=255,
    ∴EN=355,AN=AD2−DN2=455,
    ∴tan∠EAF=ENAN=34,故③正确,
    作PH⊥AN于H.
    ∵BE/​/AD,
    ∴PAPE=ADBE=2,
    ∴PA=253,
    ∵PH/​/EN,
    ∴AHAN=PAAE=23,
    ∴AH=23×455=8515,HN=4515,
    ∴PN=PH2+NH2=26515,故②正确,
    ∵PN≠DN,
    ∴∠DPN≠∠PDE,
    ∴△PMN与△DPE不相似,故④错误.
    故选:A.
    ①正确.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②正确.作PH⊥AN于H,求出PH,HN即可解决问题.
    ③正确.求出EN,AN即可判断.
    ④错误.证明∠DPN≠∠PDE即可.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由翻折可知: NC=NE ,所以点 E 在以 N 为圆心, NC 长为半径的圆上,点 B , N , E 共线时,如图所示:此时 BE 最大,由翻折可知: MN 是 CE 的垂直平分线,延长 GN 交 AB 于点 D ,可得 DN 平分 ∠ANB ,过点 D 作 DH⊥BN ,然后证明 Rt△AND ≌ Rt△HND(HL) ,可得 AN=HN=6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如图,由翻折可知: NC=NE ,  
    所以点 E 在以 N 为圆心, NC 长为半径的圆上,点 B , N , E 共线时,如图所示:此时 BE 最大,  
     
    在 Rt△ABC 中, ∠A=90° ,  
    ∵AB=8 , tan∠ABC=ACAB=32 ,  
    ∴AC=12 ,  
    ∵ 点 N 是边 AC 的中点,  
    ∴AN=CN=6 ,  
    ∴NE=6 ,  
    由翻折可知: MN 是 CE 的垂直平分线,  
    ∴∠ENG=∠CNG ,  
    延长 GN 交 AB 于点 D ,  
    ∴∠BND=∠AND ,  
    ∴DN 平分 ∠ANB ,  
    ∵DA⊥AN ,  
    过点 D 作 DH⊥BN ,  
    ∴DA=DH ,  
    ∴DB=AB−AD=8−DH ,  
    在 Rt△AND 和 Rt△HND 中,  
    DN=DNDA=DH ,  
    ∴Rt△AND ≌ Rt△HND(HL) ,  
    ∴AN=HN=6 ,  
    在 Rt△ABN 中, AB=8 , AN=6 ,  
    ∴BN=AB2+AN2=10 ,  
    ∴BH=BN−HN=10−6=4 ,  
    在 Rt△DBH 中, DB=8−DH ,根据勾股定理得:  
    DB2=DH2+BH2 ,  
    ∴(8−DH)2=DH2+42 ,  
    解得 DH=3 ,  
    在 Rt△ADN 中, DH=DA=3 , AN=6 ,根据勾股定理得:  
    DN2=AD2+AN2 ,  
    ∴DN2=32+62=45 ,  
    ∴DN=35 ,  
    ∵∠A=∠NGC=90° , ∠AND=∠GNC ,  
    ∴∠ADN=∠NCG ,  
    ∵sin∠ADN=ANDN=635=255 ,  
    ∴sin∠NCG=sin∠NCE=255.   
    13.【答案】3或1或3−32
    【解析】解:分三种情况:
    (1)当点P在AB边上时,如图1,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30°,
    ∴∠ABD=∠CBD=15°,
    ∵∠AED=45°,
    ∴∠BAE=30°,
    ∵∠AEP=90°,
    ∴∠APE=60°,
    ∴tan∠APE=tan60°=3;
    (2)当点P在BC边上时,如图2,

    ∵∠AEP=90°,∠AED=45°,
    ∴∠PED=45°,
    ∴∠AEB=∠PEB=135°,
    ∵BE=BE,∠ABD=∠CBD,
    ∴△ABE≌△PBE(ASA),
    ∴BA=BP,EA=EP,
    ∵P、C两点重合,∠EAC=∠APE=45°,
    ∴tan∠APE=tan45°=1;
    (3)当点P在CD边上时,设AP交BD于点G,连接CE、CG、AC,如图3,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D垂直平分AC,
    ∴EA=EC,GA=GC,∠CED=∠AED=45°,
    ∵∠EAP=90°,
    ∴∠AGE=∠AED=45°,
    ∴AE=AG,
    ∴AE=EC=CG=GA,
    ∴四边形AECG是正方形,
    ∵AD/​/BC,∠ABC=30°,
    ∴∠BAD=150°,
    ∵∠BAE=30°,∠EAP=90°,
    ∴∠DAP=30°,
    ∴∠APC=60°,
    ∴∠GCP=30°,
    在Rt△GCP中,设GP=a,则GC=3a,
    ∴AE=AG=3a,AP=(3+1)a,
    ∴tan∠APE=AEAP=3a(3+1)a=3−32.
    综上所述,tan∠APE=3或1或3−32.
    故答案为:3或1或3−32.
    分三种情况:(1)当点P在AB边上时,如图1,利用菱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PE=60°,进而可得结果:(2)当点P在BC边上时,如图2,利用菱形的性质和ASA可证△ABE≌△PBE,进一步即可推出∠EAC=∠APE=45°,于是可得结果;(3)当点P在CD边上时,设AP交BD于点G,连接CE、CG、AC,如图3,利用菱形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四边形AECG是正方形,根据菱形的性质易得△APD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进而可得∠APC=60°,即得∠GCP=30°,在Rt△GCP中,设GP=a,则GC=3a,则AE、AP可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于是可得答案.
    此题是填空题的压轴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正确添加辅助线,掌握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14.【答案】1213
    【解析】解:过点E作EF/​/AD,交BC于点F,过点C作CM⊥AB,垂足为点M,如右图,
    ∵∠CAD=∠BAD,AO=AO,∠COA=∠EOA,
    ∴△AOC≌△AOE(ASA),
    ∴OC=OE,AC=AE,
    ∵EF/​/OD,OC=OE,
    ∴CD=DF,
    ∴EF=2OD,
    设OD=a,则EF=2a,
    ∵AE=EB,EF/​/AD,
    ∴DF=FB,
    ∴AD=2EF=4a,
    ∵CE=AD,AO=AD−OD,
    ∴CE=4a,AO=3a,
    ∴OC=12CE=2a,
    在Rt△AOC中,AC=OC2+AO2=13a,
    ∴AE=AC=13a,
    ∵S△ACE=12AE⋅CM=12AO⋅CE,
    ∴AE⋅CM=AO⋅CE,
    ∴13a×CM=3a×4a,
    ∴CM=121313a,
    ∴在Rt△ACM中,sin∠CAB=CMAC=121313a13a=1213,
    故答案为:1213.
    过E点作EF/​/AD,利用三角形相似,各线段长度,则勾股定理求得AC,利用面积相等,求得CM,从而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位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性质之间的线段和角度转化,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1;5−12
    【解析】解:(1)∵MN为⊙O的直径,
    ∴∠MPN=90°,
    ∵PQ⊥MN,
    ∴∠PQN=∠MPN=90°,
    ∵NE平分∠PNM,
    ∴∠MNE=∠PNE,
    ∴△PEN∽△QFN,
    ∴PEQF=PNQN,即PEPN=QFQN①,
    ∵∠PNQ+∠NPQ=∠PNQ+∠PMQ=90°,
    ∴∠NPQ=∠PMQ,
    ∵∠PQN=∠PQM=90°,
    ∴△NPQ∽△PMQ,
    ∴PNMP=NQPQ②,
    ∴①×②得PEPM=QFPQ,
    ∵QF=PQ−PF,
    ∴PEPM=QFPQ=1−PFPQ,
    ∴PFPQ+PEPM=1,
    故答案为:1;
    (2)∵∠PNQ=∠MNP,∠NQP=∠NPM,
    ∴△NPQ∽△NMP,
    ∴PNMN=QNPN,
    ∴PN2=QN⋅MN,
    ∵PN2=PM⋅MN,
    ∴PM=QN,
    ∴MQNQ=MQPM,
    ∵cos∠M=MQPM=PMMN,
    ∴MQNQ=PMMN,
    ∴MQNQ=NQMQ+NQ,
    ∴NQ2=MQ2+MQ⋅NQ,即1=MQ2NQ2+MQNQ,
    设MQNQ=x,则x2+x−1=0,
    解得,x=5−12,或x=−5+12OB,求出OA,OB的长各是多少即可.
    (2)首先根据射线BC平分∠ABO交x轴于C点,设∠OBC=∠ABC=α,则tan2α=2tanα1−tan2α=43,据此求出tanα的值是多少;然后求出OC的值是多少,即可确定出点C的坐标.
    (3)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①当AC、BQ为四边形ABCQ的两条对角线时;②当AQ、BC为四边形ABCQ的两条对角线时;③当AB、CQ为四边形ABCQ的两条对角线时;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求出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是多少即可.
    (1)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分析推理能力,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考查了从已知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并能利用获取的信息解答相应的问题的能力.
    (2)此题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③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4.【答案】(1)证明:∵点D为AB边中点,
    ∴AD=BD,
    ∵DF=ED,
    ∴四边形AEBF是平行四边形,
    ∵EF⊥AB,
    ∴四边形AEBF是菱形;
    (2)解:如图,连接CD,过点F作FG⊥BC于点G,得矩形AFGC,

    ∵cos∠EBF=BGBF=35,BF=5,
    ∴BG=3,
    ∴FG=AC=4,
    ∵四边形AEBF是菱形,
    ∴CG=AF=BF=5,
    ∴BC=CG+BG=5+3=8,
    ∴AB=AC2+BC2=42+82=45,
    ∵∠ACB=90°,D是AB的中点,
    ∴CD=12AB=25.
    ∴CD的长为25.
    【解析】(1)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即可证明四边形AEBF是菱形;
    (2)过点F作FG⊥BC于点G,得矩形AFGC,根据cos∠EBF=35,BF=5,可得BG=3,FG=AC=4,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D的长.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相关试卷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标准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标准困难)(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