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第1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法律保障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教学案课题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编号18主备 审核 课型新授班级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行为规范在社会中的作用;了解法律的特征;认识法律对我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权利的保护作用。能力目标:体会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地要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重点法律的特征和法律的作用难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教学教法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复备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思考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图片一:交通混乱不堪图片二:交通井然有序 学生活动:过渡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二、自主学习、新知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9-94页)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的内容。】(从课本正文中找出并划出预习问题的答案,用红笔写问题,黑笔划答案,注意把答案序号标清楚。)1.法律的特征2.法律和道德、纪律规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4.法律的作用预习结束后,小组内互对答案,有问题的老师点拨。三、课堂活动(一)法律的特征教师活动:观看图片,辨别下列情境属于哪种行为规范?有什么共同的作用?学生活动: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法律与道德、校规校纪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过渡语:那么三者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探究与分享一:阅读课本p90的探究,思考法律与道德、校规校纪有什么不同? 完成课本上的表格。学生活动:讨论并思考问题,代表展示。过渡语:为了更好的领悟法律的特征,我们来研究几个情境《罚单风波》。教师活动:有一周末,天气不错,我开着车到廉江谢鞋山去玩。我把车停在附近的路边,下车去买了两瓶水,前后不到几分钟,就被交警贴了一张罚单,我的心情瞬间糟糕透了......情境一:交警:您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6条规定,没有在规定位置停车。问题:是谁制定了这么不近人情的法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通过法律的制定流程以及社会上已存在的道德认可后变成法律,得出结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情境二:我能不能不去交罚款呢?如果不交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看法,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观看图片让学生理解国家强制力有哪些。情境三:想想觉得真冤枉,马路边停了这么多车,大家都停了那么长时间了,我只是停了这么一小会,就给我贴了罚单。请同学们给我评评理,这公平吗?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看法,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法律对全体社会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探究与分享二:观看视频《人民的名义》,结合这三个人物的结局,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教师活动:点评并归纳总结:二、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3.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过渡语: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总结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那么同学们是否都掌握了,我们来练一练。教师活动:练一练:下列材料分别表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学生活动:略。过渡语:知道了法律的特征以及与道德、校规校纪的不同,那法律有什么作用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发现。(二)法律的作用 案例一:2015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16年是高考作弊入刑实施的第一年,据报道,各省作弊现象比往年有大幅减少。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活动: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得出法律的第一个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案列二:细数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以及我国旅游法规定,对于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学生活动: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得出法律的第二个作用: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案例三:2018年初,小孙因在成都某小区内实施盗窃行为被警察和保安抓获,检察院通过审查分析证据,认定了小孙的两次入户盗窃、数额较大的事实。最终,在庭审中,法院依法判处小孙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学生活动:略。(分析案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得出法律的第三个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教师活动:通过三个具体的案例归纳总结:三、法律具有什么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四、课堂小结根据板书,回顾知识点。五、分层训练、当堂检测一、单选题1.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法律(  )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是我们的保护伞守护人 2.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特殊性表现在(  ) 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由国务院制定或认可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奥运冠军孙杨曾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公安机关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该案例表明(  )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知名人士违法应加重处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属于正式的规则的是(  ) 法律 社会制度 守则、纪律 风俗习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6年11月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民法总则草案全面规定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在重大制度设计上有很多亮点,内容非常丰富。与一审稿相比,增加了16条具体法律条文的草案二审稿,吸纳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很好地回应了社会关切。据此回答第6~7题。 6.由上述材料可知,法律的特征之一是(  )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7.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依据上述材料,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法律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社会中的一切事务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林肯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这句话揭示了(  ) A.道德与法律一样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C.法律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全民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D.道德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9.2016年,国家全力审查地方政府高层贪腐问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织成员、副院长曹卫平涉嫌严重违纪,2月接受组织调查,一个月后被免去职务,成为新年落马的首虎。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法律只对贪腐问题具有强制性 C.只享受权利,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会受到加倍惩罚 D.国家制定法律完全是为了惩治犯罪分子 10.俗话说养儿防老,但陈姓兄妹8人却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而相互推诿责任,致使年近九旬的老母亲袁某无人赡养,老人无奈之下将8个子女告上法庭。2016年5月,巴东法院对这起赡养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有人认为,这样的家务事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进行法律处罚。法律的作用除了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  ) 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指引、教育人向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11.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 (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阶下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5   BBDAC6--10 BCDAD11.   (1)从陈某的失足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道德、纪律、法律的制约。不同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因此遵守规矩十分重要,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幻灯片出示课题,师生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