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ppt课件,共5页。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我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教师讲述]截至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 9008万人;中国香港总人口740.98万人;中国澳门总人口65.31万人;台湾省人口2316.21万人。当今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人口众多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可是大家知道吗,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占到世界的1/3。为什么清朝人口一度会有如此快速的增长呢?带着这个悬念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答案提示:14亿。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新知(授新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展示表格]年代耕地面积(顷)1661年(顺治十八年)5 493 576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 078 4301724年(雍正二年)6 837 914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7 414 495 [提出问题]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讲述]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展示图片]清代开荒执照[提出问题]甘薯、玉米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农作物的推广,成为清朝前期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物质条件。它反映了什么?[教师总结]粮食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活动探究1]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展示图片] 种植的烟草 加工的烟草种植茶叶 晾干茶叶 学生看图表,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学生读图,通过读图了解清朝鼓励开荒的政策。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提示:粮食产量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提示: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续 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授新课) [教师讲述]烟草传入中国后,到18世纪末叶,种植遍及全国。福建浦城、浙江塘西、湖南衡州、山东济宁等地成为著名的烟草产地。[教师总结]清朝前期,我国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活动探究2]分组讨论清朝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璹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清朝康熙南巡,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1)康熙帝命焦秉贞绘制《耕织图》,说明了什么?材料二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从监国战略需要出发,为了更好地治理黄、淮等流域水患,整饬吏治和收抚民心,先后六次南巡(具体时间分别为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时为了避免给各地带来额外开支,所用费用基本均由朝廷承担,“不许分毫派取民间”。材料三 清朝的赋税、粮食一半依赖江浙地区。为了防止海潮侵害农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非常重视海塘建设。所谓海塘,就是用巨石沿海岸修筑的防潮堤坝。这种堤坝,叫鱼鳞石塘。(2)结合材料二、三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材料四 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教师总结]材料一说明了统治者重视农业的生产;材料二、三说明了统治者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材料四反映了清朝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提出问题]宋朝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清朝时期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怎样的发展与变化? [提出问题]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教师归纳]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提示:(1)统治者重视农业的生产。(2)统治者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3)清朝前期,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答案提示:“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以苏州、湖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湖广熟,天下足”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展,湖南、湖北地区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同时它也表明清朝前期我国高产农业区域的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展。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答案提示: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清朝前期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续 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授新课)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展示图片]清代缂丝龙纹丝织品 清代丝织品 康熙官窑珍品 乾隆官窑豆青釉碗 [展示材料]材料 乾隆五年(1740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云南铜矿的最高年产量达到1 400多万斤。乾隆时,贵州铅矿年产黑铅也达到1 400多万斤。广东的冶铁规模也很大。广东佛山镇是冶铁中心,佣工数万,铁器制造业也很发达,那里有铸锅业、炒铁业、制铁线业、制钉业和制针业等行业,而尤以铸锅业最为有名。所铸铁锅不仅行销国内各地,而且也大量输出国外。[提出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行业的发展?[展示图片]《前门街市图》(局部)[教师讲述]《前门街市图》(局部)描绘了乾隆时期,京城前门大街两旁店铺林立的景象。[展示图片]《盛世滋生图》(局部)[教师讲述]《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提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分析]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提出问题]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材料中“天下有四聚”是指哪些城市?为什么被称为“天下有四聚”? 学生欣赏清朝前期的丝织业。 学生欣赏清朝前期的制瓷业。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手工业。 学生阅读教材和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答案提示:两幅图反映了清朝前期商业的发达。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提示:京师、佛山、苏州、汉口。因为这些城市的商业发达。 通过欣赏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手工业。 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图片和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清朝商业发展的概况。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续 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授新课) 三、人口的增长展示图表,提出问题。时间人口17世纪初2亿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1.19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5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3.1亿 (1)观察图表,想一想1655年清朝的人口数量为什么会骤减到1.19亿?(2)乾隆五十九年清朝的人口为什么增加到3.1亿?(3)清朝前期的人口快速增长,会带来什么问题?[教师分析](1)原因:有明末以来的经济衰退和连年战乱,造成了人口锐减。(2)清朝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3)人地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天然植被和原始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造成了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学生阅读图表,回答问题。答案提示:(1)原因:明末以来的经济衰退和连年战乱,造成了人口锐减。(2)清朝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3)人地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天然植被和原始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造成了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可以感受到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板书提纲清朝初期 学生分析,并做好笔记。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乾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也标志着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萧条冷落的中衰之世。康乾盛世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争议的原因是一方在用传统史学话语叙述,另一方则在用近代化全球视野叙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课内容ppt课件,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课件ppt,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课件ppt,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