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考试卷(1套)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考试卷(1套),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考试卷(1套)(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烧制烧器 C.风力发电 D.木材制凳2、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C.取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3、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还有一些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火上浇油 B.浪里淘沙 C.铁杵成针 D.木已成舟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古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 B.溶解NaCl固体C.滴加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量取9.5mL液体C.取用粉末固体 D.点燃酒精灯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作导线B.食醋用于清洗热水壶内的水垢C.氢气用作火箭燃料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以延长保质期8、宿松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木雕 B.剪纸C.竹编 D.酿酒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请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1)改正实验A中的错误 ___________。(2)实验B的后果 ___________。(3)C实验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后要先 ___________。2、某学生用量筒量液体体积,开始他仰视了刻度线,读数为29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2mL,则他倒出液体的实际体积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mL。3、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空:(1)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_______;(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___________;(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________;(4)气球爆炸________。4、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颜色 ②状态 ③气味 ④味道(1)厨房里的糖水和盐水______。(2)氧气和水______。(3)铜丝和铁丝______。(4)医用酒精和水______。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A.电灯发光;B.镁条燃烧;C.酒精燃烧;D.白糖熔化;E.白糖受热变黑;F.铜铸成铜器;G.铜器生锈;H.酒精挥发6、现有10mL和50mL量筒,若要量取8.2mL的液体药品时,最好选用___________量筒,同时还需要的仪器应该是___________,量取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若观察时视线是仰视,则此时读出的液体体积数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化学实验需要实验仪器,我们必须认识仪器并学会正确使用仪器。现有如下仪器:(1)用仪器名称回答: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指出:写仪器名称,下同)②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______;③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④可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仪器是______;(2)给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给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给物质加热时,点燃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______、______和焰心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8、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取用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夹取,用过的该仪器立刻用_________________,以备下次使用;(2)在组装仪器时,要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9、请写出下述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1)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___________。(2)给盛有液体体积超过1/3的试管加热___________。(3)不垫石棉网,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___________。(4)用外壁附水的试管盛固体加热___________。10、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放置方法 有如图六种.那么,在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请选择试管的放置方法是(填字母编号): (1)给试管的固体加热:______;(2)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______;(3)往试管里滴加液体:______;(4)洗涤后的试管放置:______。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如图1是某泡打粉的部分说明,它是西点膨大剂的一种,经常用于蛋糕及西饼的制作,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泡打粉如何能使面食膨胀松软?(查阅资料)(1)面食的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制作过程中产生了气体;(2)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受热易分解。(3)碳酸钙不溶于水,与小苏打不反应,900℃以上才能分解。以上信息属于小苏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小苏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猜想与假设)根据使用说明,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①______。②泡打粉在受热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设计并进行实验)(1)小明取少量泡打粉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①,请把猜想①补充完整。(2)小聪为探究猜想②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实验前应首先检查______,小聪取一定量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珠,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经验证为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解释与结论)该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的原因是______,因此该泡打粉烘焙加热使用效果最佳。(反思与交流)为什么实验(2)中小聪只取小苏打而不取碳酸钙?______。(仪器的洗涤与整理)最后清洗试管时,清洗干净的标志是______。实验后,发现试管a破裂,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2、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收集证据)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探究)(1)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②吹灭蜡烛,立即将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___。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明,同时排除了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结论与解释)(2)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反思与评价)(3)①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②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___________。3、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小明将一只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收集证据)(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占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___________的猜测。(解释与结论)(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的猜测是正确的.(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________。4、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也称“母子火焰”,如图所示。对此他们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假设)猜想1: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猜想2: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猜想3:可能是_______;猜想4: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混合气体。(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1错误,原因是_______。(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换一根较长的导管插入焰心,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实验分析)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导管口________,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猜想2正确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________猜想3正确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________猜想4正确(实验拓展)(1)实验中湿毛巾的作用是_______。(2)熄灭蜡烛,出现白烟,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产生白烟的原因是______。5、某校的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的燃烧做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操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越来越旺,然后轻轻吹灭,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提出问题)同学们对白烟产生浓厚兴趣;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甲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乙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丙同学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收集证据)同学们进行了下列的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甲同学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2)吹灭蜡烛,乙同学立即用一块干燥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色固体物质,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___。(3)吹灭蜡烛,丙同学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由此可以排除___________的猜测,排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解释与结论)(4)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_____的猜测是正确的。(5)甲同学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6)乙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自己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7)甲同学的反思可能是:___________。6、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金属与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下列问题:(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猜想该气体是什么气体(提示:只生成一种气体)并简述推测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推测(要求:简要完成操作步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有关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一小块金属后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收集一试管该气体,_______若有:_______________则是:________ 7、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小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填“大”或“小”)。探究二:小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的______温度最高。探究三:小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的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探究四: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小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小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小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注:一氧化碳能燃烧)。(实验探究)实验方案预期现象实验结论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______则小贝的猜想正确______则小芳的猜想正确如果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则小婷的猜想正确(结论)小芳的猜想正确。(继续探究)同学们继续对蜡烛燃烧产物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______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______(拓展延伸)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蜡烛白烟,蜡烛重新燃烧。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于蜡烛的燃烧进行再探究。他们首先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方法为___________,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次熄灭燃烧蜡烛采用以下方法:(1)用嘴吹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猜想假设)猜想①: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猜想②:呼出气体隔绝了氧气;(实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慢慢推进注射器蜡烛然烧旺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快速推进注射器______猜想②不成立(拓展延伸)同学们继续探究,发现生活中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2)烧杯盖灭(猜想假设)猜想③:氧气被消耗使蜡烛熄灭;猜想④: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使蜡烛熄灭;(实验验证1)同学们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混合气体中,发现蜡烛正常燃烧,从而证明猜想__________不成立。(实验验证2)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实验小组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到熄灭过程中的气体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剩余氧气浓度14.11%,二氧化碳浓度3.019%。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由此你对燃烧新的认识为___________。9、(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由此可得,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此外还可以知道石蜡的物理性质为 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 ______层,分别为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ls 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 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后发现 ___。结论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和____。(4)熄灭蜡烛,发现蜡烛冒_____,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由上述观察可 得∶蜡烛燃烧过程发生的变化类型为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最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考试卷通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考试卷可打印,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