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模块四化学与社会发展课时14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模块四化学与社会发展课时14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块四 化学与社会发展课时14 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2017兰州中考)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B )A.核能 B.天然气 C.可燃冰 D.风能2.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燃烧一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3.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是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火警电话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4.(2017长沙中考)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A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6.(2017上海中考)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C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7.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二、填空及简答题8.(2013河北中考)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9.(2017温州中考)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__。(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 ℃热水的作用:__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__。10.(2017德州中考)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的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_煤、石油、天然气__。(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H2OCO+H2__。(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易被压缩,固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可燃冰为固态物质,故难以被压缩__。(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__ABC__(填序号)。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课时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8盐化肥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4常见的溶液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