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22 《礼记》二则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22 《礼记》二则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道之行也,文题解读,选贤与能jǔ,学习字词,讲信修睦mù,第二层,第三层,梳理文章,天下是公共的,同“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重点)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重点)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难点)
导入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 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 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 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 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 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创作背景《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话,是孔子对学 生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期 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孔子之名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道之行 也”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题目揭示了文章的 主要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矜寡孤独( guān)
朗读指导本文排比句、对偶句比较多,应读出层次感。部分句子 朗读节奏划分示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
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层
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全文的总括语。描绘了“大同”社会的 未来图景,表达了对“大同”社会的美 好期待。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用作动词, 以……为亲
用作动词,以……为子有终老的保障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 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 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 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 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 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
配。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 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 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 人(的事)不会发生,于是(家家户户)都从外面带上门 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同“举”)
古今异义1.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2.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
(“矜”同“鳏”,老而无妻)
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归还
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 今义:货物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读wèi,为了
判断句天下为公(“为”,表示判断)倒装句不必藏于己(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不必于己藏”)
政权(也可以把社 会财富包括进来) 属于社会的全体 成员,而不属于 任何个人。
和“能"(即德才兼 备)。
1.“大同”社会的社会纲领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 以分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 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 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 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 平安定。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 以分析。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 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 出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对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 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 “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 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 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 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3.文章是如何描绘“大同”社会的未来图景的?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 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 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 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 孙中山等都曾受到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 份宝贵的财富。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有何联系。“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 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 人和孩子生活很幸福,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 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表现。大同社会的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 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谐安定相似。
6.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偶,在语词上不一一相对,但句子 结构、表意风格仍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 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 喻说理的效果。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 生活的期待。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互相关爱,人人都得到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全社会亲如一家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1.请将文中与下面句子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路不拾遗。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 的?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古代儒家经典,也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诗》,又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书》,即《尚书》,是我国古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 著作汇编。《礼》,又称《礼记》,今传有戴德本、戴圣本等。《易》,又称《易经》,它不仅对了解商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 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还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书,按照年、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 四时,故名《春秋》。
五 经“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与“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五经”
课后作业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大道之行也》全文。【乙】《桃花源记》全文。1.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词。
选贤与能(不独子其子(
同“举”,推举 以……为子
(3)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2.翻译下面的句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 述。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 其用,人尽其力。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 定的生活。【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 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 来的。【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备课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精品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孙中山先生手迹,关于礼记,写作背景,学习目标,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课课件ppt,文件包含大道之行也ppt、虽有嘉肴ppt、大道之行也mp3、虽有嘉肴mp3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