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测试题:作业5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测试题:作业5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日光温室可能位于,研究表明,“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作业(五)(2017·河北衡水模拟)近年日光温室鲜切花产业发展较快,但反季节栽培郁金香、百合等鲜切花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下图为冬季某地日光温室晴天、雨天、多云、雪天四种天气条件下,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读图,完成1~3题。1.该日光温室可能位于( )A.江苏 B.江西C.海南 D.黑龙江2.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对应的天气为( )A.晴天 多云 雨天 雪天B.多云 雨天 雪天 晴天C.雪天 晴天 多云 雨天D.雨天 雪天 晴天 多云3.研究表明( )A.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温室郁金香的质量和花期B.晴天和雨天温室外温度下降幅度较温室内小C.雪天融雪过程释放热量,导致室外温度不断下降D.同一天气条件下,靠近地表处地温变化幅度较大答案 1.A 2.A 3.D解析 第1题,从图可知,该地冬季的室外温度最高达到20 ℃,最低在-6 ℃上下,冬季均温在0°~20°之间,可推测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故可排除位于热带的海南和位于北温带的黑龙江。由题可知,该地冬季会出现降雪,该地位于纬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故该日光温室最可能位于纬度较高的江苏。第2题,①图室外白天气温高达20 ℃,晚上气温低于0 ℃,昼夜温差较大,为晴天;②图中午时室外温度比晴天中午时的气温低,但也在15 ℃左右、且昼夜温差较①小,为多云;③图室外温度在4 ℃~8 ℃之间,且变化较小,为雨天;④图室外温度在-8 ℃~4 ℃之间,均温最低,最可能是雪天。故A项正确。第3题,同一天气条件下,受地面吸热、散热影响,靠近地表处的地温变化幅度较大。故D项正确。仅依据题目所给图文材料,看不出温度条件对温室郁金香质量和花期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室外气温变化特点可判断①图表示晴天,③图表示雨天。从两图可以看出晴天室外温度下降幅度较室内大,雨天室外温度下降幅度较室内小。故B项错误。融雪过程中,由固态到液态,需要吸收热量而不是释放热量,因此室外温度才不断降低。故C项错误。(2017·河北定州中学模拟)在低温的冬夜,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有时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也称为“霜柱”),它是潮湿土壤中的水分沿着土壤缝隙向上蒸发,水汽在地表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俗称树挂,是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雾滴(或者水汽)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的疏松冻结层,是一种冰雪美景。读图,回答4、5题。4.地冰花与雾凇现象形成的共同天气条件是( )A.寒潮过境,带来大风降温天气B.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C.气温低于0 ℃,晴朗且风小D.冷锋过境,带来降雪天气5.地冰花与雾凇现象在我国的分布特点是( )A.两者都主要分布在南方B.两者都主要分布在北方C.地冰花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D.雾凇现象主要分布在南方答案 4.C 5.B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地冰花与雾凇都是在较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水汽凝结形成的。寒潮过境,大风天气,水汽与雾气容易消散,不会形成,A项错误。地冰花中的水汽来自土壤,而非大气,B项错误。气温低,晴朗风小,有利于水汽凝结,C项正确。冷锋过境,往往伴随大风天气,雾气消散,不利于形成雾凇,D项错误。故选C项。第5题,由材料可知,雾凇和地冰花主要出现在寒冷的冬夜里,南方地区气温高,不容易发生,而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如果土壤和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就会形成,故选B项。(2017·河北衡水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 048米。这里的人发现夏季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的“白夜”现象。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完成6~8题。6.“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A.暖流流经,增温增湿B.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暖锋过境,气温升高D.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7.该地夏天可以看到“白夜”现象的原因( )A.海拔高 B.晴天多,光照充足C.大气散射作用 D.纬度高,有极昼现象8.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A.东去种麦 B.南下踏青C.西山牧羊 D.北山滑雪答案 6.D 7.C 8.C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北美的西部地区,而且处于西风带的纬度范围,结合北美地形的分布可知,K城处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愈接近地面,温度愈高,故选项D正确。第7题,所谓“白夜”,由于地轴偏斜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在高纬度地区,有时出现黄昏还没有过去就呈现黎明的现象。这种天还没黑就出现黎明的现象正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使得空中隐有光亮。因此C项正确。第8题,K城的河流位于山地背风坡,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当该河进入主汛期时,说明此时是夏季;东去种麦是春季或秋季;南下踏青是春季;北山滑雪在冬季;西山牧羊属于山地牧场,在夏季,故选项C正确。(2017·福建泉州模拟)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如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9~11题。9.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10.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A.1890年 B.1920年C.1940年 D.1960年11.与1900年相比,1920年黄河三角洲( )A.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B.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慢C.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慢D.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快答案 9.B 10.A 11.A解析 第9题,从文中读出,季风系数可以表示季风环流强弱,如果数值为正,说明比往年强,如果数值为负,说明比往年弱。从图中看出1960~1970年,夏季风由强转弱,而冬季风一直强于往年,因此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该些年份温度偏低,导致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第10题,江淮区伏旱期不明显,说明夏季风弱,雨带在南方滞留时间长。从图中找到夏季风距平为负且数值最大即可。第11题,1920年的冬季风系数与1900年差不多,但是1920年夏季风指数比1900年数值大,说明夏季风强,降水多,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大,含沙量大,引起三角洲的泥沙沉积多,海岸线前移速度快。12.(2017·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打靶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图1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图2为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 ℃,西部可达5 ℃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达2 000~3 000 m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 mm。(1)说明W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偏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推测W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年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雨区),东部处于背风坡(雨影区)。(2)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3)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冬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4)(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解析 (1)主要联系风带和地形回答。年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雨区),东部处于背风坡(雨影区)。(2)联系洋流、海洋和地形影响分析回答。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3)主要分布在降水多的地区。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冬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4)主要对比热量和光照对植被的种类和疏密的影响回答。13.(2017·山东青岛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荔枝主产地位于长江、赤水、习水沿岸河谷地带,合江荔枝在全球分布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市场价格最高。荔枝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对气候条件尤其是气温非常敏感,生存的温度要求是年平均温度18 ℃以上,最适宜的温度是22~25 ℃,尤其是冬季不耐冰雪霜冻;最低温度低于2 ℃就可能遭受冻害,会使来年荔枝产量大为减少甚至绝收。从最近5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来看,合江县年平均气温为18.1 ℃,极端高温为43.4 ℃,极端最低气温-2.2 ℃,平均有霜期仅6天,大约每三年有一年是完全无霜的。下图示意我国荔枝主要分布区。(1)分析合江县气候对荔枝生产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地农民常用绿肥、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覆盖于荔枝树下,分析这种做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合江荔枝市场价格最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①:针对荔枝直接食用较多的现象,推测其原因。问题②:针对荔枝果汁等精深加工厂较少的现状,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年均温较高(有霜期短甚至无,减少霜冻危害);夏季降水丰沛。(2)夏季可减少阳光强烈直射地面,降低土温,冬季可减少地面热量损失,起到保暖作用;既能增加降水下渗,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防旱保湿;可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3)分布纬度最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品质最好;成熟期最晚,与其它产地大规模上市时间错开。(4)问题①:荔枝直接食用口感好;进行加工附加值不高。问题②:制成荔枝果汁等产品后口感不好;收获期短,集中上市,适宜加工的时间短;荔枝产量不稳定,原料供应不稳定;进行加工成本高,增加的附加值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测试题:作业8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测2005~2007年期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测试题:作业13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灌溉农业区相比,该雨育农业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测试题:作业7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最可能是,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