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氢原子光谱教案及反思
展开eq \([先填空])
1.定义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分类
(1)线状谱:由一条条的亮线组成的光谱.
(2)连续谱:由连在一起的光带组成的光谱.
3.特征谱线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且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故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
4.光谱分析
(1)定义: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
(2)优点:灵敏度高.
eq \([再判断])
1.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2.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
3.线状谱和连续谱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eq \([后思考])
为什么用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展开?
【提示】 不同颜色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经过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也不同.
eq \([合作探讨])
太阳光谱是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下出现一些不连续的暗线.
探讨1:某种元素的原子光谱中的亮线与其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具有什么关系?
【提示】 一一对应关系.
探讨2:利用太阳光谱能分析得出太阳内部含有哪些元素吗?
【提示】 不能,只能分析太阳大气层中含有的元素.
eq \([核心点击])
1.光谱的分类
2.太阳光谱
(1)太阳光谱的特点:在连续谱的背景上出现一些不连续的暗线,是一种吸收光谱.
(2)对太阳光谱的解释:阳光中含有各种颜色的光,但当阳光透过太阳的高层大气射向地球时,太阳高层大气中含有的元素会吸收它自己特征谱线的光,然后再向四面八方发射出去,到达地球的这些谱线看起来就暗了,这就形成了连续谱背景下的暗线.
3.光谱分析
(1)优点:灵敏度高,分析物质的最低含量达10-10 g.
(2)应用:①应用光谱分析发现新元素;②鉴别物体的物质成分;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太阳中存在钠、镁、铜、锌、镍等金属元素. ③应用光谱分析鉴定食品优劣.
1.(多选)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原子光谱是连续的
C.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D.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解析】 原子光谱为线状谱,A正确,B错误;各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C错,D对.
【答案】 AD
2.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是线状谱
B.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
C.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线状谱,也可以利用连续谱
D.观察月亮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解析】 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而月亮反射太阳光,也是吸收光谱,煤气灯火焰中钠蒸气产生的光谱属稀薄气体发光,是线状谱.由于月亮反射太阳光,其光谱无法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答案】 B
3.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
【导学号:54472051】
A.太阳表面大气中缺少相应的元素
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
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元素
D.地球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元素
【解析】 太阳是高温物体,它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会被太阳大气层中的某些元素的原子吸收,从而使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分析太阳的吸收光谱,可知太阳大气层的物质组成,因此,选项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
(1)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是阳光透过太阳的高层大气层时而形成的,不是地球大气造成的.
(2)某种原子线状光谱中的亮线与其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一一对应的,两者均可用来作光谱分析.
eq \([先填空])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光谱研究的意义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
(2)气体发光原理
①气体放电:玻璃管中稀薄气体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会电离,形成自由移动的正负电荷,于是气体变成导体,导电时会发光.
②氢光谱: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
(3)巴耳末公式
①公式:eq \f(1,λ)=R(eq \f(1,22)-eq \f(1,n2))(n=3,4,5,…).
②意义:巴耳末公式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分立特征.
2.经典理论的困难
(1)用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时遇到了困难.
(2)经典理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宏观物体,但不能用来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
eq \([再判断])
1.氢原子光谱是利用氢气放电管获得的.(√)
2.由巴耳末公式可以看出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3.在巴耳末公式中,n值越大,氢光谱的波长越长.(×)
eq \([后思考])
1.能否根据巴耳末公式计算出对应的氢光谱的最长波长?
【提示】 能.氢光谱的最长波长对应着n=3,代入巴耳末公式便可计算出最长波长.
2.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原子的光谱是怎样的?而实际看到的原子的光谱是怎样的?
【提示】 根据经典理论,原子可以辐射各种频率的光,即原子的光谱应该总是连续的.
实际看到的原子的光谱是分立的线状谱.
eq \([合作探讨])
探讨1:巴耳末是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耳末公式的吗?
【提示】 不是.巴耳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的,不是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来的.
探讨2:根据巴耳末公式可知氢原子发光的波长是分立值,它是人为规定的吗?
【提示】 不是.巴耳末公式准确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实际波长,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
eq \([核心点击])
1.氢原子的光谱
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如图1831所示.
图1831
2.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在氢原子光谱图中的可见光区内,由右向左,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3.巴耳末公式
(1)巴耳末对氢原子光谱的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下面的公式:eq \f(1,λ)=Req \b\lc\(\rc\)(\a\vs4\al\c1(\f(1,22)-\f(1,n2))),n=3,4,5…该公式称为巴耳末公式.
(2)公式中只能取n≥3的整数,不能连续取值,波长是分立的值.
4.其他谱线
除了巴耳末系,氢原子光谱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4.(多选)以下论断中正确的是( )
A.按经典电磁理论,核外电子受原子核库仑引力,不能静止只能绕核运转,电子绕核加速运转,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
B.按经典理论,绕核运转的电子不断向外辐射能量,电子将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内
C.按照卢瑟福的核式结构理论,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原子是不稳定的,说明该理论不正确
D.经典电磁理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宏观物体,但不能用于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
【解析】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出在经典电磁理论不能用来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
【答案】 ABD
5.(多选)巴耳末通过对氢光谱的研究总结出巴耳末公式eq \f(1,λ)=Req \b\lc\(\rc\)(\a\vs4\al\c1(\f(1,22)-\f(1,n2)))(n=3,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巴耳末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耳末公式
B.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
C.巴耳末依据氢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耳末公式
D.巴耳末公式准确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
【解析】 由于巴耳末是利用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4条谱线做了分析总结出的巴耳末公式,并不是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来的,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也就是氢原子实际只有若干特定频率的光,C、D正确.
【答案】 CD
6.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谱线的波长为λ1,其次为λ2,求eq \f(λ1,λ2)的值等于多少?
【解析】 由巴耳末公式可得:eq \f(1,λ1)=Req \b\lc\(\rc\)(\a\vs4\al\c1(\f(1,22)-\f(1,32))),
eq \f(1,λ2)=Req \b\lc\(\rc\)(\a\vs4\al\c1(\f(1,22)-\f(1,42))),所以eq \f(λ1,λ2)=eq \f(\f(1,4)-\f(1,16),\f(1,4)-\f(1,9))=eq \f(27,20).
【答案】 eq \f(27,20)
巴耳末公式的两点提醒
(1)巴耳末公式反映氢原子发光的规律特征,不能描述其他原子.
(2)公式是在对可见光的四条谱线分析时总结出来的,在紫外光区的谱线也适用.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脉 络
1.了解光谱、连续谱和线状谱等概念.(重点)
2.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重点)
3.知道经典物理的困难在于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光谱分立特征.(难点)
光 谱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经典理论的困难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6 核裂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6 核裂变教学设计,共8页。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6 核裂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6 核裂变教学设计,共8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子的发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子的发现教学设计,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