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咏物言志诗》教案第1页
    《咏物言志诗》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咏物言志诗》教案

    展开

    语文学科教案设计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1课时    咏物言志诗                 大纲要求 知识与能力掌握咏物言志诗的解题方法、技巧。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物言志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重、难点阐释 学法指导 教具设计 教学过程问题引导二次备课、咏物抒怀诗题解及常见意象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歌。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从古人咏叹的对象来看,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月亮、松、竹、梅、兰、菊、莲、柳等都是诗歌中常见的所咏之物。咏物诗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折柳送别、闻雁思归、听梧桐而心悲凉,客观物象常常寄托着诗人特有的情感;借梅赞其标格高雅节操凝重,借菊赞其欺霜傲雪品格高尚,借莲赞其出淤泥而不染处浊世而气节高洁,借竹赞其根固有节坚贞高雅,借松赞其经冬不凋刚强坚贞,借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借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借草木的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诗人借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咏物抒怀诗的类型:(一)描摹情态类    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二)托物言志类    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三)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表面上看,是讽刺柳条得意轻狂,柳絮自不量力,实际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得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四)以物喻人类    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北宋宰相李纲《病牛》: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五)托物言理类    苏轼的《琴诗》就是此类诗歌最好的例子: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一)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如以下两首:题榴花  (朱熹)                     杨柳枝  (白居易)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二)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如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如白云泉  白居易                                    画眉鸟  (欧阳修)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白云泉》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画眉鸟》则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咏物抒怀诗的常用手法(一)整首: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抒怀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二)局部:1、比喻(以物喻人,物我合一)    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绦;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緌2、拟人    朱敦儒《卜算子》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把梅拟人化,既别致,又含蓄。黄庭坚《水仙花》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同此趣。3、对比、衬托    宋代王曙《牡丹》枣花虽小结实成,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以枣桑衬牡丹,讥讽华而不实之辈。陈毅《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以百花衬红梅,赞美不惧恶劣环境之人,都于鲜明对比之中,增加感染力。 4、环境烘托    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突显物的品质。如: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以冰雪林来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用大雪来烘托青松。风雪中的青松有一种凛然的浩气,他沉淀了岁月飞扬的热情,象征着陈毅磊落的胸襟,那种雄气蓬勃的张力,与世抗衡的凌厉,令人刻骨惊心,肃然起敬。总之,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咏物诗常见的考题形式方法归纳考题形式: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2)通过分析意象(物象),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3)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物象)的寓意,进而分析诗歌蕴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4)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 六、高考链接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4.C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故选C。15.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解析】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便是魏征的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解题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分析形象的主要特征一定要认真品味修饰性的形容词和副词)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作者本人或所附注解),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教学反馈(后记)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