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背景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梳理教材夯实基础,探究重点提升素养,随堂演练知识落实,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核心归纳,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KE CHENG BIAO ZHUN
1.认识地表喀斯特地貌及地下喀斯特地貌。2.认识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3.了解主要喀斯特地貌及河流地貌的特征与成因。
XUE XI MU BIAO
NEIRONGSUO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
1.概念:地壳中的可溶性岩石如 ,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 ,从而在地表和 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2.分布:广西、 、 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3.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
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
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
坝子农业分布在溶沟中。
1.河谷地貌(1)位置:河流流经的 。(2)成因:水流侵蚀形成“ ”形河谷。(3)形态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 ,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 。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 地区。(2)成因:冲积平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 而成。(3)形态特点:河谷呈 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 ;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 ;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2)形态特点:河道呈“ ”形。洪水泛滥时可能冲断河曲颈部,弯曲部分脱离河道,形成 。4.三角洲 (1)位置:河流入海或 处的河口段。(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3)形态特点:形态多样,近似 ;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
河流上游河谷呈“U”形。
河流冲积平原多位于河流上游。
一般情况下,越向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细。
河曲只有平原地区才会出现。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
1.读图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①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2.图1所示地貌在我国__________地区分布广泛。3.图2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_。
峰林 溶蚀洼地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4.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
答案 不能。 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
地表喀斯特地貌与地下喀斯特地貌
图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TUOZHANTISHENG
如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地貌为A.峰林 B.石柱C.落水洞 D.溶蚀洼地
解析 ①为地上喀斯特地貌——峰林。
解析 石钟乳、石笋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淀积而成。
2.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A.由碳酸钙淀积而成B.由流水溶蚀而成C.由流水搬运而成D.由地面塌陷而成
探究点二 河流侵蚀地貌
1.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分别对应图乙中的哪个河谷?其形态有何特点?
答案 上游河谷AA′对应Ⅰ,河道较窄,岸壁较陡,呈“V”形;中游河谷BB′对应Ⅱ,河谷逐渐开阔;下游河谷CC′对应Ⅲ,河谷更开阔,呈槽形。
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河谷AA′以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向下侵蚀(下蚀)为主;河谷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和堆积为主。
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3.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4.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
解析 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探究点三 河流堆积地貌
材料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图。1.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 图A:洪积—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三角洲。
2.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流速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回答5~6题。5.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
解析 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
解析 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
6.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②波浪作用明显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解析 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V” 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解析 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读图,回答3~5题。3.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漓江风光、②象鼻山、③峰林都是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④溶洞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4.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5.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 石钟乳、石笋、石柱主要是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地貌。
解析 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三角洲,都是河流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处分布,乙在___处分布。
解析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解析 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
(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解析 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关键能力·课堂探究,随堂演练·强化落实,石灰岩,2地下喀斯特地貌,宽而浅,牛轭湖,三角形,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探究点一喀斯特地貌,探究点二河流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课件ppt,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