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通用)一轮讲义:第2章第7节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通用)一轮讲义:第2章第7节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通用)一轮讲义:第2章第7节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通用)一轮讲义:第2章第7节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通用)一轮讲义:第2章第7节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展开

    7节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本节复习脉络:考点|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69)[识记基础梳理]1实质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迁移的方向。2主要类型(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破坏作用形成风化壳。(2)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3)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4)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3相互关系                                                       1冲积扇的形成河流流出山口至山麓地带后由于坡度小流速降低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地貌。冲积扇坡度比较平缓从顶部向边缘堆积物逐渐变细。2风蚀蘑菇的形成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理解要点突破]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潟湖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3.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15·全国)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29790054119752004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1D 2.B [1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1979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年至2004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第2读图可知1992年至1997年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弱。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小所致。而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C错;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D错。]考向2 地貌形成与外力作用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3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C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湄公河河口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a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b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c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d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a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b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c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2)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考向3 河流地貌的形成和特点(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46题。4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5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4C 5.B 6.B [4洪积扇主要是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地势平坦处堆积形成的。C对: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数量众多且贺兰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有利于河流、沟谷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A错:贺兰山东麓和西麓相比坡度差异不明显。B错:岩石裸露不是形成洪积扇的条件。D错: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降水集中关系不大。第5②③对:由图可知甲地主要位于低山区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且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流速较慢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因此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错: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差异与其他洪积扇区相比不明显。错:风化物粒径较小与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没有直接的关系。第6B对: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A错: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C错: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D错:该地水源短缺但不是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考向4 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8题。 【导学号:297900557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8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7C 8.D [7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基岩为花岗岩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A选项错误;乙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不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多发生在坡度大的山谷地区B选项错误;由图例可知丙村位于冲积平原黏土上丁村位于山麓处黏土土层厚C选项正确;根据图中引水渠水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可以推断丁村比丙村的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D选项错误。第8根据图中地表水的流动方向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根据引水渠水流的方向可以判断地势北高南低故选项A错误;山前冲积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该地地势低平受外力侵蚀很小B选项错误;洪积扇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所携带泥沙数量的多少而不是降水量的多少且该地为华北地区降水量差异不大C选项错误;水渠中的水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D选项正确。]地理图表专攻()|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对应学生用书第7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识记常考图示][领悟判读技巧]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1)主要的岩石类型: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主要的地质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影响: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外力作用则可夷平地表使地表差异减小。2. 此类图的判读技巧(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运用母题迁移]考向1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母题示例]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910题。 9. 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沉积岩 侵入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①②   10.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   BC   D9D 10.A [9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和分布可知图中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是岩浆;为沉积岩;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因为高温高压而形成的变质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第10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环节上升喷出后冷凝形成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地表岩石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内部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经过高温重熔形成新的岩浆。]考向2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母题示例]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完成1112题。 【导学号:297900561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1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    B   C    D【思维流程】111211C 12.C [11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第12大洋中脊处新洋壳的岩石属于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浆岩正确。][迁移应用]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指化学沉积作用   B指搬运作用C指成岩作用   D指火山喷发作用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1AD 2.AC [1根据箭头指向图中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发生了化学沉积作用;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发生了沉积作用;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因此应为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与堆积没有固结成岩作用;箭头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因此应为火山喷发作用。第2由图可知:生物圈连接大气圈与土壤、沉积物所在的岩石圈因此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以及植被的破坏引起的;火山活动通过岩浆喷发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2018·泰安模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34题。1          23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    B   C    D4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3B 4.B [3波浪岩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由图2可知碎屑物形成岩石为沉积岩;岩浆和岩浆岩可以互相转换为岩浆为岩浆岩为变质岩。第4波浪岩属于花岗岩其形成首先要经过岩浆侵入地层冷却凝结然后经地壳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受风化剥蚀作用影响最后在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下形成波浪的形状。]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