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1页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2页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共9页。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重点)2.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重点)3.掌握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重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2)分类:按性质和规模聚落可分为城市乡村两大类型。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以我国村落为例)地区规模分布、形态人口北方平原区较大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较小相对分散多呈带状分布较少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项目密度布局形态造价山区稀疏字形平原密集网状3.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1)依据: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表现(1)高原地区的聚落呈狭长的条带状。 (  )(2)山区的聚落分布分散多呈团聚型。 (  )(3)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形态多呈条状分布。 (  )(4)山区和平原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相差不大。 (  )(5)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聚落即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理环境影响 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提示:(1) 高原地区的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呈狭长的条带状。(2)× 山区的聚落分布相对分散呈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3)×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线路受限较多呈网状分布。(4)× 山地和丘陵地区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成本也较高所以线网密度较小而平原地区较大。(5)D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深深地打上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材料一 青藏高原聚落的分布景观图。材料二 北方地区平原聚落。问题1 (区域认知)青藏高原的聚落为何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提示: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问题2 (区域认知)平原地区乡村聚落与山地、高原地区的乡村聚落相比有哪些差异?提示: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状、棋盘式的格局人口也比较多;而山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也比较少。[归纳总结]     地形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                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聚落形态原因分析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呈狭长的条带状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农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区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1读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史前某村落沿EF线的地形剖面图(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C水文 D.矿产资源(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形状可能是   (  )A团块状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1)A (2)B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先民选择在邻近河流的平原地区居住这说明地形是当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第(2)M位于两条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其聚落会沿河谷延伸呈带状分布。]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材料 盘山公路景观图。问题1 (综合思维)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的原因。提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因为山区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限制因素多为降低建设成本和修筑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相对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的公路。问题2 (综合思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区交通线选址的原则。提示: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问题3 (综合思维)图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字形分析该交通线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提示: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归纳总结]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影响原则原因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低些成本也较低河网密布的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布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走向山区的路线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地面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些节约建设成本和少占用土地保证运输安全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影响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比较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大平原地区密度较大地形等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2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如图所示为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左下方道路呈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植被  B.气候   C.河流    D.地形(2)建设矮寨特大悬索桥主要是为了(  )A缓解噪声污染 B.提高通行效率C减少洪涝灾害 D.增加科技含量(1)D (2)B [(1)根据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可知道路呈字形与植被、气候、河流无关;山区由于地势起伏大公路多选择呈字形迂回前进的方式。第(2)由材料可知矮寨特大悬索桥跨越峡谷附近人烟稀少不可能存在噪声污染;在两座山之间建设大悬索桥可以实现两座山之间直行避免了迂回前进提高了通行效率。](教师独具)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结合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Aa         BbCc Dd2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宗教中心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开阔平坦河流交汇处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1.A 2.C [在河流的交汇处易形成城市。a处与bcd处相比地形更开阔平坦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读下图回答343.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D发展沿线旅游业4下列有关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增加了工程量3.C 4.B [3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高度字形铁路。第4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缩短隧道开挖长度减少工程费用降低施工的强度和难度。](教师独具)教材P8990活动1(1)4—3为山区的聚落4—4为平原地区的聚落。山区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原因:丽江古城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和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又因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夏无酷暑。条件:从图文资料中可知,丽江古城位于地势开阔的山间盆地(坝子)中,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分成多股干流穿越城区,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水源条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特征。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交通线也大多从这里穿过。4除地形之外还有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社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社会经济因素。5结合家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即可。教材P91活动1第三级阶梯上交通线路密度大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上交通线路密度依次减小。2我国东部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交通线路稠密;而西部地势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交通线路稀疏。教材P92活动从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形区不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征不同而且交通线路的形态也有差异。西部的川西高原交通线路稀疏大都沿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分布;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教材P93活动1(1)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因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充足,因此兰州市沿黄河谷地分布。(2)以东西走向为主。(3)兰州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很大。在高原、山区河谷地带往往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平坦水源充足而成为聚落分布区和交通线路密集区。2C。理由:A方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修建和运营带来很大困难工程造价高;B方案线路较长且穿越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C方案线路也较长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工程造价低,故C方案比较合理。教材P94活动四川盆地周围山地环绕地形闭塞山地阻隔了其对外交通联系因此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修建了宝成、成昆、襄渝、成渝、川黔等铁路以及一系列公路改变了以往川渝地区对外交通联系困难的封闭格局。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共5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案,共6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案设计,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