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一(上)期末学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一(上)期末学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人工合成的病毒能够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只是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人工合成病毒含有遗传物质
B. 该人工合成病毒能进行细胞呼吸
C. 该人工合成病毒的结构和功能与天然病毒存在差异
D. 人工合成该病毒可视为人工合成生命
【答案】B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详解】A、该人工合成病毒与天然病毒一样,也是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因此也含有遗传物质--核酸,A正确;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B错误;
C、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该人工合成病毒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因此推测该人工合成病毒的结构和功能与天然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存在一定差异,C正确;
D、病毒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增殖,属于生物,故人工合成该病毒可视为人工合成生命,D正确。
故选B。
2. 科研中使用高纯度的蛋白质研究其变性和复性,具体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
B. 蛋白质变性是因为原有空间结构破坏
C. 变性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是不可逆的
【答案】B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详解】AB、蛋白质变性改变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般不会打开肽键,A错误,B正确;
C、变性后的蛋白质没有打开肽键,所以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错误;
D、由图示信息可知,在高浓度的尿素处理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改变是可逆的,但是在高温下,空间构象不能恢复,所以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有时是可逆的,有时是不可逆的,取决于处理条件,D错误。
故选B。
3. 维生素D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物质与维生素D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
A. 糖原B. 叶绿素
C. 磷脂D. 血红蛋白
【答案】A
【分析】(1)叶绿素分子中的元素为C、H、O、N、Mg;糖类物质的组成元素为C、H、O;脂肪分子的组成元素为C、H、O;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为C、H、O、N、S、Fe。
(2)题图分析:由图分析可知,维生素D分子中所含的元素有C、H、O。
【详解】维生素D的组成元素为C、H、O,糖原的组成元素为C、H、O,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为C、H、O、N、S、Fe,所以,维生素D与糖原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据下表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主要能源物质最多的是①
B. 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D都可为人体供能
C. 如果长期将①作为主要食物,人体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
D. 需控制体重的人应减少摄入①和②
【答案】B
【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3)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详解】A、人体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表中主要能源物质最多的是①,A正确;
B、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属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但维生素D不能为人体功能,B错误;
C、①中不含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磷和钙的吸收,所以长期将①作为主要食物,可能会出现缺钙症状,骨质疏松,C正确;
D、食物①和②中分别富含糖类和脂肪,所以需控制体重的人应减少摄入①和②,D正确。
故选B。
5. 生物学研究常运用特定的科学方法来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下列科学方法与对应的应用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分析】(1)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2)用物质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
(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详解】A、运用物理模型,以实物的形式直观地表现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称为模型构建法,A正确;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采用的是有氧和无氧的装置,是对比实验,B正确;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用3H标记的亮氨酸,检测放射性物质的途径,C正确;
D、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该结论是建立在动植物细胞基础之上,并未将所有生物的细胞都进行研究,因此不属于完全归纳法,D错误。
故选D。
6. 三酰甘油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疏水化合物,分子结构如图。一定量的三酰甘油分子在细胞内的水环境中会( )
A. 聚集成三酰甘油脂滴B. 形成三酰甘油双分子层
C. 形成三酰甘油单分子层D. 散乱分布于水环境
【答案】A
【分析】脂肪是有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
【详解】三酰甘油是疏水化合物,在细胞内的水环境中,由于疏水性的原因,三酰甘油分子会聚集成三酰甘油脂滴,以避免与水分子接触。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质核糖体与原核生物核糖体在结构上相差较大。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核糖体,这类核糖体与原核生物核糖体较为相似。某种抗生素对细菌核糖体有损伤作用,大量摄入会危害人体,其最可能危害人体细胞的( )
A. 细胞质核糖体B. 内质网
C. 线粒体D. 叶绿体
【答案】C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
【详解】据题意可知,线粒体、叶绿体同样含有核糖体,这类核糖体与原核生物核糖体较为相似,某种抗生素对细菌(原核生物)核糖体有损伤作用,因此推测大量摄入会危害人体,其最有可能危害人类细胞线粒体中的核糖体(注意人体细胞不含叶绿体),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如图是哺乳动物细胞局部的电镜照片,1~4均为细胞结构。下列关于1~4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1是无氧呼吸的场所
B. 2是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C. 3是单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4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场所
【答案】AC
【分析】据图分析,1~4均为细胞核的结构,则1是染色质,2是核孔,3是核膜,4是核仁,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1表示染色质,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2表示核孔,是核质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B正确;
C、3是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错误;
D、4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AC。
9. 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下列证据不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
A. 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B. 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C. 真核细胞内的DNA有极高比例的核苷酸序列经常不表现出遗传效应,线粒体DNA和细菌的却不是这样
D. 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有少数几种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绝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
【答案】D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详解】A、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这支持内共生学说,A正确;
B、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这支持内共生学说,B正确;
C、真核细胞内的DNA有极高比例的核苷酸序列不表现遗传效应,线粒体和细菌的DNA却不是这样,这支持内共生学说,C正确;
D、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有少数几种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绝大多数由核指导合成,这不支持内共生学说,D错误。
故选D。
10. 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结果如图。若图中a点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b点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是( )
A. 甲乙
C. 甲=乙D. 无法判断
【答案】A
【分析】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液,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详解】依据图示信息,从a点到b点,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加,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变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处于失水状态,因此,a点外表皮细胞液浓度小于b点外表皮细胞液浓度,即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一(上)1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上)1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