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 三国鼎立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 三国鼎立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6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统一全国,素养提升,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三国鼎立,思维导图,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知道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嵩里行》
1、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任务一、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
表达了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渴望统一的理想。
曹操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
任务二、根据教材P92,归纳曹操成为北方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的原因?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曹操以独特的政治手腕巩固了自己的势力,是优秀的政治家。
父亲为宦官养子,占据兖州、徐州,部分豫州,处于乱战之地,受战乱涂炭。
北方两大军事集团都想吞并对方,统一北方。
任务三、根据教材,完成知识填空。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操注重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是优秀的军事家。
任务三、根据所学和相关史事,归纳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优势:制定正确的战策方针
相关史事 官渡决战前夕,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曹操听说后,高兴得顾不上穿鞋,赤脚相迎。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军粮可供支持战争,曹操开始并没有以实相告。在许攸的一再追问下,曹操只得说出实情。许攸得知曹军粮食只够吃一个月,便告诉他袁绍的辎重屯积在乌巢,当率精兵前往袭击。曹操依计而行,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这天下是我曹操的!哈哈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写下这首《龟虽寿》的曹操已52岁,他的“壮心”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奠基者,现在200多篇,是优秀的文学家。
面对曹操南下的攻势,刘备和孙权是如何应对的?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任务一、结合视频及教材内容,梳理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
曹军长途跋涉,兵士疲惫,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军中瘟疫横行。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材料三:“周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一:诸葛亮:“曹操之众,远来疲弊,此所谓‘强驽之末’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汉书》
任务二、根据材料思考,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三国演义》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文学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因而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北方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南发展,占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任务一、阅读教材并绘制“三国鼎立” 简图:①明确三国方位。②注明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
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任务二、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历史的进步吗?
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国为加强实力,进行政治、经济建设,积极开发边疆地区,改善了民族关系。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进步: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这个是京剧《捉放曹》中曹操的形象,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我们学完了本课,认识了曹操,怎么评价他呢?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他性格狡诈、多疑、残暴,骄傲自满。
忠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思考: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什么样的精神?
学史崇德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军国大政。他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法令严明,治蜀有方。诸葛亮多次出师北伐曹魏,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践行了他所说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诺言,体现了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们常引用、传诵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体现出为理想和事业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兢兢业业、竭尽心力的献身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1、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2、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课文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6课三国鼎立pptx、官渡之战mp4、赤壁之战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汉末年,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历史进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