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第一框题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1.教材依据:
本次课程内容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我与社会》。是在学生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步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开始。从内容上看,本框教材分别从“感受社会生活”与“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目入手,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参与的社会生活范围在不断延伸,随之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为八年级上册整个教材的展开起到了统领的作用。
2.课标依据: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健全人格部分的“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以及责任意识部分的“关心社会”。
3. 学情依据:
初中学生处于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生理发育期和精神成长期,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正视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引导其“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从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来看,他们己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参与社会生活之问的关系。他们不仅需要来自家庭、同伴、老师的认可,而且需要获得更富社会性的存在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处于自我建构的心理关键期,对“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期望的那个人”等自我建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中学生这种强大的自我建构需求是其心理成长的迫切需要,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和理解 “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4.方法依据: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我与社会,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并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素养。
通过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讨论故事主人公所参与的社会生活,分析不同的社会身份与社会关系,提高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素养。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教学难点: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暑假发生的热点大事
1.思考:你是如何得知这些事件的?或者,我们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这些信息?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以刚刚结束的暑假生活为切入点,回忆并分享社会中的热点大事,总结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
2.谈谈你假期去做了哪些事?
师: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假期生活,无论走进哪个领域,我们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当我们大家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以及自己亲身参与的假期生活为参照物,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二、合作探究
1.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设计意图】以火爆全网的二舅为例,从最初的瘫在床上到走出院门,帮助邻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思考:视频中提到了二舅具备哪些技能?
怎样才能像二舅一样无所不能?
结论:技能的掌握离不开社会交往与社会实践。
师:我们发现,二舅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是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由之前的“卧床不起”,到之后的“走出院门”,由“养活自己”到“照顾整个村子”。二舅不再是一个整日躺在床上的二舅了,而是一个村里人都爱,且离不开的歪子,可以说,正是社会生活让二舅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仅仅是二舅,参与社会生活对我们也同样重要,我们四肢健全,又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那社会生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2.感受社会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以二舅的人生作为衬托,反思并感受社会生活于我们的意义在哪里。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圈,会发现,从婴幼儿时期到长大成人,随着我们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育、能力的提高,生活圈在不断扩大,圈内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我们与越来越多的人在打交道,对社会的感受就会越来越丰富。我们开始审视和关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小到社区,大到国家,为他建言献策、为他自豪、为他分忧。
3.人的身份与社会关系
活动:你是谁——情境变变变
【设计意图】创设不同的情境,向陌生人介绍自己,感受随着参照物的变化,身份与关系的变化,领悟其中的内在关联。
假设老师是你家新搬来的邻居,你准备如何向我介绍你?
摇身一变,老师变成了学校新来的老师——,你是谁?
向同学的父母——
继续变,老师变成了爸爸的同事——
有一天我们走出国门,去其他国家游玩, 你又准备向当地人如何介绍自己?
介绍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视频——
思考:在二舅身上,你能找到哪些社会关系?
【设计意图】理论——运用的顺序,在辨别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从二舅身上找到其可能的社会关系,做到学以致用。
思考:你身上存在哪些社会关系,并有哪些社会身份呢?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自身实际的问题,绘制网络图,感受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
思考:结合以上三句话,根据你的认识,表达你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设计意图】以鲁迅、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的四句经典语录为思考切入点,领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师:社会网络革命理论介绍
【设计意图】介绍社会革命网络,概括学生在三句名言中领悟到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第二点内容。
板书设计:
反思教学
本节课从暑假生活的热点大事与学生经历的身边小事入手,利用暑假参与社会生活的契机,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随后以“二舅”的社会生活为线索,贯穿全程,辅之以必要的补充和运用,共同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关系、身份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真实情境中学科素材的运用,本课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站位过低,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深度学习,深度理解,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用不一样的角度为学生带来新奇且有价值的道德引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遵守规则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老师疑虑,导入新课,新授,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