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第1页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第2页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共8页,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10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共8页。
    2.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文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质胜文则野 质:质朴,朴实
    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回归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讽刺时政
    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B.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也 贼:伤害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伐:讨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克己复礼为仁
    B.其恕乎 其皆出于此乎
    C.复众人之所过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D.而浮乎江湖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朝闻道,夕死可矣 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D.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5.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C.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不拘于时
    B.仁以为己任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C.人而不仁 知止而后有定
    D.人之有是四端也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子喻于义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B.仁以为己任
    C.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8.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B.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译: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出迹象的时候容易得到解决
    C.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译:所以说人们都有同情、怜悯他人的心绪
    D.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译: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
    9.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礼和乐是外在的表现,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
    B.孟子认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四端和四肢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
    C.“大学之道”的“八目”中修身为根本,是联结内修和外治的枢纽。
    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要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体系。孔子之后,孟轲和荀况分别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思想的仁政德治和礼治思想,进而形成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庞大系统。
    B.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
    C.老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D.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以进,跽而言曰:“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干:求取
    B.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C.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却:止步
    D.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与:赞同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引绳而束缚之 夫人有恩而背之
    B.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行道之人何罪哉
    C.先生匍匐以进 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
    D.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须眉皓然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14.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3分)
    ①中山狼 ②东郭先生 ③丈人
    15.丈人说:“解衣以活友……先生其此类乎!”他认为东郭先生和左伯桃都是“仁陷于愚”;但有论者对此并不赞同,并评论道:“东郭非仁实愚,左伯桃非愚实仁。”请结合文中及注释里的具体内容谈谈该论者如此评论的理由。(6分)
    三、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8小题(共12分)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①
    谢朓②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③。
    白日丽飞薨④,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⑤不变!
    [注]①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京邑:指南朝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②谢朓:南齐文学家。此诗作于他出任宣城太守途中。③灞:水名,流经长安城东。诗人王粲作于汉末长安大乱时的《七哀诗》中曾有“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之句。京县,西晋都城洛阳。诗人潘岳《河阳诗)中曾有“引领望京室”之句。④薨(méng):屋脊。⑤鬒(zhěn):黑发。
    1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灞涘”二句,借典故写登高远望,表现出诗人对京邑的眷恋之情。
    B.“白日”二句,写豪门多光耀,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
    C.“去矣”二句,写此去久远、欢宴难再,为下文惆怅泪流积蓄情势。
    D.“有情”二句,写黑发会变,真切地传达出有情人望乡产生的愁绪。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中的“还望”明示诗人已在离京途中,与《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的情态相类似。
    B.“白日丽飞薨”中的“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栗”用法有相同之处。
    C.“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与《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D.诗中“佳期”指归期,秦观《鹊桥仙》中的“佳期”指有情人相逢的时刻,两个“佳期”都是美好的。
    18.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简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19.按原文填空(共12分)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十二章)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论语》十二章)
    (3)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十二章)
    (4)大学之道, ,在亲民, 。(《大学之道》)
    (5)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老子》四章)
    (6)岂曰无衣,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秦风·无衣》)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2题。(共12分)
    江南性情的古镇
    ①当初以“南浔”二字为南浔命名的人,不仅文气,还懂音律。把两个温婉典雅的汉字放在一起,念过一遍,字底潜藏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自然环境,以及市井中的热闹喧哗、车水马龙和士子的琅琅书声,都在脑海中纷至沓来,都在眉梢眼际瞬间复活了。
    ②不管穿越到一百年前、两百年前,还是三百年前,甚至更加遥远的过去,站在古镇的街角,我都有充足的理由毫无障碍地回到从前:从那悬挂拙朴牌匾的大门进入,从那雕刻着雅致吉祥花草的窗户进入,从大气祥瑞的花厅进入,从构思巧妙的后花园进入,从轩敞的船埠进入,从如虹的拱桥上进入……瞬间抵达,只在扭头之间。
    ③在我所能到达和愿意到达的时空里,我想象自己正翩翩年少,明眸皓齿,谈吐不凡,一袭青衣,风流婉转。身后有书童紧随,提着竹制书箱,笔墨纸砚齐备,供我随时吟诗作赋。我的名字不仅在小镇如雷贯耳,甚至整个江南。我的诗词和书法让所有说得上我的名字的人感到自豪。
    ④也是在这样一个江南草长、纸鸢乱飞时节,我漫步在这个古镇上,春雨将石板街浸润得如同玉石铺砌,穿镇而过的浔溪上,桨声欸乃,各式木船往来穿梭。两岸古树高大,桃红柳绿,鸭和鸬鹚在水上各自热闹。我穿街过巷,去到一座深庭大院,庭院似画,古色古香。
    ⑤我该是在小镇上读书,还是讲学?
    ⑥这个问题不是问题的关键,刘家的嘉业堂藏书楼,应是我必去之所。回廊型的二层楼房上下,所有库房中,自唐宋以来的各种善本,等着我去阅读。关键是,这样一个位于太湖南端的小镇,仅宋、明、清三朝,出进士41人,任州、县官57人;清代年间可查考的学者达450人,著作约1200多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我倚仗千年文脉、良好师承和自身领悟,没有理由不忝列到这些人中。于是后世之人,大抵可以读到我信手拈来、一挥而就的浸透浓郁江南水乡韵味的诗词曲赋。我是那样喜欢雨后的石板街,那上面是千百万双布鞋、草鞋的鞋底摩挲、擦拭出来的光芒,是岁月的包浆和乡愁,更是小镇与世界相互悦纳的见证。
    ⑦后世的实业家张静江、刘承干、张石铭,鉴湖女侠秋瑾,以及教育家蔡元培、政治家邵力子等知名人士,都属于此江南文脉,而且血脉纯正、一脉相承。
    ⑧也是在这样江南微雨、燕子斜飞时节,我穿行在这个混血的古镇中。在这个水路与陆路交汇的小镇上,文人与商人齐会,中式与西式交融,庄重与戏谑错杂,古典和现代融合,端淑与活泼互渗。从局部到整体考察小镇,朴素与华丽、自然与雕砌、安静与躁动,全都交织在一起。似乎所有的生活样式和生活情绪,都能在小镇上找得到一席之地。有一座临河的广惠宫,既供奉道教的黄大仙,又供奉佛教的观世音菩萨,各有信众,堪称奇观。自信地让一切性情相安无事地融合在一起,这便是江南包容万端的阔大胸襟。
    ⑨就着这水乡古镇的曲折街巷,在想象中,我还应该是个多情的翩翩男子。
    ⑩我该在悠长的巷子中,逢着一个撑着油纸伞、带着丁香气质的姑娘,姣好的面孔,如瀑的秀发。只需要一个眼神,两个寂寞已久的灵魂便相互懂得,从此同进同出,形影不离,无论晴雨,无论世道如何变迁。
    ⑪或在静夜,趁着月光满庭,轻风叩门,醉眼矇眬,蘸取窗外浓浓的月光,用娟秀的小楷,从上到下,由右向左,用繁体字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深情款款的书信。
    ⑫这是一座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水乡小镇,更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小镇。在这样一座古镇,只要有一点点文人情怀的人,都忍不住把自己切换进去,纵情穿越,经历这座古镇的前世今生。
    ⑬一座小镇,要是单单只有粉墙黛瓦、翘角飞檐,而没有温婉的昆曲、华丽的越剧,以及读书讲学之声,那些被岁月打磨的器物,不管多么美轮美奂,历史多么久远,那上面沉淀的,仅仅是单调的时间。而在丝绸一般粼粼的波光中,若有书生的叩问,有踟蹰的脚步,有对美与善的追求,那么,这一座古镇,便是一本热气腾腾的文化史书,是一卷可以诵读的江南画卷。
    ⑭在一道临河的奇石馆前面,静静垂悬两支巨笔,这或许是古镇南浔的一个隐喻,一种象征:或继续停驻,在尘封的往事中自赏或叹息;或在运动变化之中掀开新的一页,添纸提笔,再续辉煌。
    (取材于李新勇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仅文气,还懂音律 文气:文雅、不粗野。
    B.自唐宋以来的各种善本 善本:价值高的本子。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蓬生麻中:好坏人混杂。
    D.不管多么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美好、漂亮。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运用一组排比句式,表明了“毫无障碍地回到从前”的理由,也显示出南浔较好地保留了原貌。
    B.正因为南浔的文化底蕴,才能有机会逢着一个“带着丁香气质的姑娘”,写给远方的朋友一封繁体字的书信。
    C.文章构思巧妙,通过想象“我”穿越过去,以南浔传统才子的视角,再现了江南文脉相承的南浔古镇的特点。
    D.文章的结尾以奇石馆前的两支巨笔,隐喻、象征南浔未来的两种可能,寄寓了作者对南浔后续发展的期待。
    22.作者为什么把“南浔”称作是“江南性情的古镇”?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五、名著阅读与表达(共16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①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②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
    ③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23.在孔子看来,学《诗》有哪些作用?请根据以上几则《论语》选文简要说明。
    24.微写作(共10分)
    有人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小说中情节的安排有时也是如此。如,迎接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迟到、探宝钗时黛玉恰逢宝玉、秦可卿去世时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条理清楚。(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1.(3分)C[却:后退。]
    12.(3分)D[D都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A项:连词,顺承/连词,转折;B项:助词,取独/助词,的;C项:连词,修饰/介词,用。]
    13.(3分)C[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
    14.(3分)[参考答案要点]①中山狼: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易反易覆小人心②东郭先生:妇人之仁、善恶不分、心慈手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好了伤疤忘了痛③丈人:足智多谋、除恶务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5.(6分)[参考答案要点]东郭非仁实愚,左伯桃非愚实仁的意思是:东郭并非仁慈而是愚蠢,佐伯不愚蠢,是一个真正仁慈的人。
    东郭先生明知狼“性贪而狠”还去救它,此谓善恶不分;在丈人将狼骗入囊中并示意他杀狼时,东郭先生还心怀“仁慈”,因此“实愚”。东郭先生不能明辨是非的愚蠢。因此“非仁”。
    左伯桃对处境及自身行为的后果有清醒的判断。因此“非愚”。面对困境,他没有自私自利,而是舍己为人,因此“实仁”。
    [评分参考]结合文本分别概括东郭先生和左伯桃的行为表现各得1分,具体分析过程各占1分,分析后根据题干要求得出结论得2分。如果学生只是照抄原文,酌情扣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8小题(共12分)
    16.(3分)B 17.(3分)C
    18.(6分)[参考答案要点]①内容方面作用:未逝的晚霞铺展成多彩的锦缎,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素绢。内容作用:诗句呈现出的绚丽悦目(澄净开阔)的景物与全诗迟缓的情调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旧乡的留恋。②结构方面作用:与上句“白日丽飞夢,参差皆可见”相接,与下句“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相连,六句诗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美好、多彩空灵的画面,将诗人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展现出来。
    (二)按原文填空(共12分)
    19.(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3)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4)在明明德 在亲民(5)生于毫末 起于累土(6)与子同裳 与子偕行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2-23题(共12分)
    20.(3分)C 21.(3分)B
    22.(6分)[参考答案要点]①南浔古镇历史悠久、外形古色古香②文化底蕴深厚、文脉相承③交织着水乡的爱恨情仇、具有江南包容万端的特点。
    五、名著阅读与表达(共16分)
    23.(共6分)[参考答案要点]①可以指导为政,助力外交(授之以政而达,使于四方能专对)。②可以增进交流而协调人际关系(不学诗无以言、可以群可以怨、事父事君)。③可增加知识(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可训练思维以培养联想力观察力(可以兴可以观)。
    24.微写作(10分)略
    [参考译文]
    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简子一箭射到狼,箭羽陷入狼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驱赶着车子追赶它。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到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晨赶路迷了路,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先生是否有志于帮助天下之物呢?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白骨长肉(一样的)啊,我怎敢不付出诚心(报答)呢!”
    先生说:“墨家的宗旨,以博爱为本,我终完会有办法救你的。即使有灾祸,我也一定不会推辞。”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狼请求道:“情况紧急啊!希望先生赶紧想办法啊!”于是蜷缩起四肢,(让东郭先生)拿绳子(把自己)绑起来,像蛇一样盘曲,龟一样屏息,来听凭先生(处置)。先生将狼装在袋子中,退避到路旁,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不久简子到了,寻找狼没找到,非常生气。拔出剑斩断车辕的顶端,并指给东郭先生看,骂道:“隐瞒不报狼的去向的人,就和这车辕一个下场!”先生趴到了地上,匍匐着前进,长跪着说:“(你找不到狼,)(我这)过路的人有什么罪啊?鄙人虽然患钝,难道不知道狼吗?它生性贪婪而狠凶狠;您能除掉它,我本就应当献出微薄之力,又怎么会隐瞒着不说呢!”简子无言以对,回车上路。
    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走啊!”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我非常俄,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想着为天下作贡献,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于是张开利嘴舞动尖爪,向先生(进攻)。
    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后退,躲避在驴子后面,说:“狼辜负了我!”狼说:“我本来不想辜负你的,但老天生下你们,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吃的啊!”相持已经很久,远远望见一个老者拄着木杖走过来,胡子眉毛雪白。先生又喜又惊,丢下狼迎上前去,哭着下跪拜倒,说道:“乞求老人一句话来救我活命!”老人询问原故,先生于是讲述了事情的始末,在老人的手杖前磕头。老人听了,用手杖敲打狼说道:“别人对你有恩而背叛他,没有比这更不好的啊!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人,他作为儿子也一定孝顺;又说虎狼也知道父子之情。如今你背叛有恩的人到如此的地步,就是连父子之情也没了啊。”狼说:“当初,东郭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关在袋子里,用诗书压我,我曲着身子不取喘息。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说:“这都不足以令人信服。试着再把狼装到袋子里,我看那情状果然是困苦不。”狼欣然按照他说的做。先生又绑了狼放进袋子里。老人用眼神示意先生拿匕首刺狼。先生说:“这不是害狼吗?”老人笑道:“离兽背叛恩德如此,还不忍心杀它,您的确是仁者,然而也够愚蠢的啊!脱下衣服救活朋友,在对方角度来考虑是好,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先生大概就是这类人吧!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说完大笑。先生也笑了。于是老者便抬手帮先生操刀一起杀死了狼,(将狼)丢弃在路上后离去。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A
    B
    D
    A
    C
    B
    C

    相关试卷

    [语文]北京市西城区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北京市西城区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共7页。

    北京市西城区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9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