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
B.一名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的功约为
C.一个标准大气压强为
D.将两个鸡蛋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约为0.8J
2.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行走B.搬石头没有搬动
C.用绳子将货物提起来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3.如图,我们平时吃饭用的筷子是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之一,下列工具中与筷子属于同类杠杆的是( )
A.开瓶器B.托盘天平
C.核桃夹D.镊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也有可能自发地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
B.的冰变成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C.铝块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D.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5.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推力为;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水平推力为,两次推力的率分别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
C.;D.;
6.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古人用脚踏碓(duì)舂米(将稻米去皮)的情景,脚踏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木杠绕着O点能够上、下转动,木杠的前端装有锥形石头。不断用脚踩踏木杠后端,就可以舂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脚踏碓相当于省力杠杆
B.稻米受到的重力和石头对稻米的撞击力是一对平衡力
C.使用脚踏碓这种杠杆可以省功
D.石头下端做成锥形是为了增大压强
7.如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A.B.C.D.
8.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B.做功越快的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大
C.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D.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9.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B.,因为甲方法的阻力臂短
C.,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短D.,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臀的2倍
10.有一斜面长为、高为,现用力沿斜面将重力为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则下列关于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B.C.D.
11.如图是物体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是( )
A.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B.竖直向上垫起的排球
C.从地面斜向上踢出的足球D.从肩上斜向上投掷出去的铅球
12.如图为模拟盘山公路,现将连接了重小球的细线穿入一根长的细管,如图,将细管从竖直放置的圆柱体底部点开始斜向上缠绕5圈后,恰好绕至顶部点,相邻细管间的高度均为,在点处通过细线用的拉力(与管的轴线平行)将管口的小球从点匀速拉至点,则缠绕在圆柱体上的细管(模拟的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 )
A.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如图是某轻轨站的设计方案,站台比正常运行时的轨道高一些,列车靠惯性上坡进站时,它的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自动减速;下坡出站时,能量转化正好相反,自动加速。这样设计的好处是______。
14.如图所示,在使用该滑轮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若用该滑轮提升同一个物体,使其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沿和方向,则______(选填“>”“=”“<”)。
15.如图所示,从A点沿水平桌面自由滚落的小球运动轨迹如虚线所示,D为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点,C、F两处等高,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从B向D下落过程中______能增大,整个过程中机械能______(选填“一定”或“不”)守恒。
16.2024年4月30日,神舟17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船距离地面几十公里的时,会和大气层高速摩擦,这主要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飞船的内能;如图所示,返回航随降落伞一起匀速下落过程中,它们的机械能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如图所示,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的点悬挂一个重为的物体,在点施加一个作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值为______N;若保持物体悬挂的位置不变,改变力的方向,由如图竖直方向到虚线方向,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力F将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8.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前半段是背部由平躺地面变成脊柱弯曲,后半段是上半身完全离开地面。(1)仰卧起坐时,人体可看成杠杆模型,为支点,肌肉的拉力为动力,先将头向前抬起,可以减小______力臂;在平躺至坐起的过程中,运动员肌肉所施加的动力变化情况是______。
(2)同学们可以改变仰卧起坐的快慢,来控制体育锻炼的效果,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其实质是改变______的大小。
19.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了,则重力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______J;如图乙所示,如果在物体A的上面再放一个物体,使一起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加速运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
20.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的热水,另一杯是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2)若空气的温度是25℃,则______杯水的内能会增加,其改变内能的方式是______。
2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帮助汽车脱困,滑轮B的作用是______;汽车被水平匀速拉动,用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为1600N,则此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22.如图所示,水平实验台宽为1,边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C、D(C、D体积忽略不计),现将长为31的一轻质杆平放在上,其两端到的距离相等,两端分别挂有质量均为的空容器,实验中向中装入一定质量的细沙,要使杆始终水平静止不动,可向中注入一定质量的水,请分析:,取)
(1)若操作中,向中注入水的体积为时,观察到传感器示数恰好为零。则容器B中水的质量为______kg,容器A中细沙的质量______kg;
(2)若向中装入细沙的质量为,当杆始终水平静止不动时,中注入水的质量范围为______至______(结果用表示)。
三.简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8分,解答28、29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3.(6分)(1)如图用直棒提升重物,画出图示位置所用最小力和阻力的力臂。
(2)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是力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的力臂和力。
(3)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绳子的绕法。
24.(7分)如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1)小球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______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______(选填“木块”或“小球”)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2)分析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出的结论是:______相同的物体,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3)如果水平面光滑,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实验。
(4)小球在撞击木块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小球具有______
25.(4分)小冰利用铁架台、杠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使用的钩码质量均相等,杠杆上每格长度均相等。
(1)实验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小冰可以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是小冰在实验中记录一次数据的情景,此时,杠杆平衡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______。小冰如果将这时两侧的钩码都向外移动一格,则杠杆的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3)杆秤就是杠杆平衡条件的一个应用,是中国最古老也是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的一种称质量的简易工具,由带有秤星的秤杆、秤砣、提纽等组成。如图丙所示,此杆秤有两个提纽,使用它称较重的物体时,常用离秤钩较______(选填“近”或“远”)的提纽。
26.(6分)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测得数据如表: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图做的;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通过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6)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7.(7分)小明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A.同一个斜面,所推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明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如表: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_____拉动木块;
(2)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3)对比实验1、2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猜想______(填字母序号);细心的小明发现第2次实验中的额外功大于第1次实验中的额外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第1次实验中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4)请写出小明验证猜想B综合分析数据的过程:______;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8.(6分)工人需把重的木箱搬到高,长的斜面顶端。如图所示,工人站在斜面顶端,沿斜面向上用时20s将木箱A匀速直线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顶端,已知拉力为。求:
(1)拉力的功率大小;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木箱A在斜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29.(6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的物体,小明站在地面上用力匀速往下拉绳,拉力时,使物体在内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求:
(1)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大?
(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若小明的重力为,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N小明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机械效率为多少?
30.(6分)压缩的弹簧可以将小球向上弹起,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小萌同学利用甲图探究“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将弹簧和金属球(球上有一直小孔)(足够长)上面,每次将小球压缩弹簧后松手。
(1)实验时每次将弹簧压缩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分析比较______(“小球第一次弹起的高度”、“小球最终静止时的高度”或“任意某一次的弹起高度”),从而比较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
(2)当压缩的弹簧时,小球离开弹簧后继续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时______能。小萌记录小球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小球在“”、“”、“”时刻的动能最大的是______时刻;
(3)上表中的数据是小荫同学的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______正比(选“成”或“不成”),表格中第5次实验小球上升的高度应为______cm。物理量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物重G物/N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长度s/m
有用功W有用/J
总功
W总/J
斜面机械效率
1
30°
3
2.5
0.6
1.2
1.8
3
60%
2
30°
5
3.8
0.6
1.2
3
4.56
3
42°
3
2.8
0.8
1.2
2.4
3.36
71%
实验次数
弹簧压缩量x(cm)
上升的高度h(cm)
1
1.00
1.50
2
2.00
6.00
3
3.00
13.50
4
4.00
24.00
5
5.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