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教学课件ppt,共37页。
本节聚焦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什么重要意义?2、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3、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探究 · 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目 的 :自来水、缓冲液(如NaH₂PO₄/Na₂HPO₄) 和 缓冲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如 何维持pH稳定的。用 具 :烧杯、pH 计或pH试纸等材料:0.1ml/L的HCl、0.1ml/L的NaOH、自来水、 pH=7的缓冲液、生物材料(如:肝匀浆、马铃薯匀 浆)过程(见教材P8)
探究 · 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结果记录表
生物兴趣小组实验结果记录表
1、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 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 更像缓冲液?更像缓冲液2 、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 机制进行解释。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在加入 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
探究 · 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滴加盐酸或NaOH 溶液的滴数
乳酸+NaHCO₃——乳酸钠 +肾脏排尿碱过多:Na₂CO₃+ H₂CO₃—→2NaHCO₃肾脏排尿
缓冲物质:H₂CO₃/NaHCO₃、NaH₂PO₄/Na₂HPO₄酸过多:
实验结论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₃/H₂CO₃ 其次还有HPOP₄2-/H₂PO₄- 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课外调查:结果展示课外实践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请完成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腋窝温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变化调查表。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口腔(37.2°C) 腋窝(36.8°C) 直肠(37.5°C)
请据调查结果表,认真思考并回答P₁2的4个问题。
结论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 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 一般女子略高于男子。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和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 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举例说 明。如: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多饮多尿、吃太咸就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右图是某人的 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讨论1.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 这说明什么?3. 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 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思考:以上分析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那么内环境的化 学成分是否也是动态平衡的呢?
血液生化检测化验单(部分)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 包括多种代谢产物含量。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 碍时,检测值超出正常范围,因此该指标可反映健 康状况。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 一 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1 )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处于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有差异。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那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提示(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谷转氨酶)略微低于正 常值,这通常没有临床意义,建议定期复查。若该值偏 高,说明肝功能受损。(2)葡萄糖含量超标,且糖化血清白蛋白严重超标,可能 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 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3)甘油三醋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 脉粥样硬化等。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认真阅读教材P₉ 相关 内容,然后讨论回答。1、稳态是如何定义的?稳态的实质是什么?2、稳态的特点是什么?稳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判断: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稳态的定义: 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 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 .稳态的特点:(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的 一种动态变化(动态平衡) 。(2)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稳态的影响因素:(1)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2)体内细胞代谢的进行。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学生活动1:请认真观察教材P₉图1-4,回答以下问题: 1: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哪些系统直接参与?2:这些系统的相应器官是如何适应相关功能的?3:养料(葡萄糖)、氧气进入细胞并被利用和二氧化碳、尿素从产生到排出体外,分别通 过多少层生物膜?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什么?学生活动2:请根据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说说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通过调节作用
结论: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思考:机体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 调一致呢?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认真结合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₁0相关 内容,然后回答。1. 按时间顺序请说说人们对稳态的调节的认识过程。 2.是谁提出了稳态的概念?3.我们一般认为免疫是一种防卫功能,为什么说免疫也是一种重要的调节?
思 考: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完成教材P₁0“思考 ·讨论”的3个 问题。
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 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 ·讨论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
讨论:高原反应、高烧、腹泻,你还能 说出稳态失调的其他病例吗?血糖过低和过高分别出现低血糖和糖尿病。 血钙过低→佝偻病等。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何关系?你知道如何治疗尿毒症吗?
尿毒症是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发的病症。当某种原因导致肾功能衰竭时, 则形成的尿液不足,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致使大量含氮废物及其他毒性 物质在体内堆积,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 坏,由此所引起的自身中毒和产生的综合征状称为尿毒症。治疗尿毒症的方法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是将患者 的血液经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机,在透析机中透过透析膜与透析液之间进行物 质交换,以排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每周需治疗2~3次,每次4~5 h。腹膜透 析是在腹腔中置一导管,将腹透析液灌入腹腔,靠腹膜的半透膜性质,使血 液与腹透析液间进行物质交换,以排出体内毒素。透析液每日置换4~6次替 代肾维持生命。肾移植是尿毒症的根治疗法,如果成功,病人的生活质量将 明显改善,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移植后必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降 低病人出现的排斥反应。由于肾源不足,供体短缺已成为限制肾移植的重要 因素。
思考:请根据以上病例的分析,说说内环境稳态失调的 原因是什么?小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2. 人体自身的调节出现障碍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学少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读教材(1)正常渗 思考 胞形态与功能 阅读教可P11 第(2)适宜一 自然段,思 酶发挥作用 考内环境稳态(3)正常 的意义?如何 量:机体的能量保 障 理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4)细胞正常生命活动 质和条件.注 意:的条件? 必将引起细胞代谢
讨论: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 机体健康?(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去思考)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 境的能力讨论:内环境稳态正常的人,其一定是 正常的人吗?
稳态概念的发展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 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系统 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 态、酶活性的稳态等。例如,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 到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会变成癌细胞;正常人体内调节 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如 果它们的分泌紊乱,人体血糖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 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可见,在 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稳态已经成 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四、稳态概念的发展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₁1的 相 关内容,了解“稳态”存在 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
课堂练习学生活动:请自主完成教材P₁2的“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1. (1)(×);(2)( √);(3)(×);(4)(×)。2.D。
拓展应用提示“人造子宫”看起来像一个大塑胶袋,确切地说是用特殊材质制成的一种生物袋。它 要代替母羊子宫孕育羊羔,这个生物袋内必须装“羊水”,能够为早产羊羔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 环境。该“羊水”模拟自然子宫羊水的成分种类和含量,除水和电解质外,包含多种可以促进羊 羔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也包括抗生素、尿素等。此外,这种 “羊水”还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人造子宫”接有专门管道,需要每天注入定量电解质 溶液,以确保“羊水”得到更新,保持相对稳定。另外,“人造子宫”外部配置了机器胎盘,与早产羊羔的脐带连通。早产羊羔靠机器胎盘来 获得养料,排出代谢废物,以保持羊羔内环境的稳定:含有养料和O₂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输送 到羊羔体内,羊羔的心脏也将较多含有CO₂ 和其他代谢废物的血液挤压到机器胎盘中,后者将血 液更新之后再回输到羊羔体内。
“复习与提高”参考答案1.图示如下。淋巴液
内环境稳态例如 例如 例如渗透压 温度 酸碱度
血浆组成O₂ 、养料内环境CO₂ 、 代谢废物
组织液O₂ 、养料CO₂ 、代谢废物
1.C; 2.C。
2. (1)“酸碱体质理论”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理由如下。 回 X 圆①该理论中的“酸碱体质”概念模糊,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中都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 分法。②该理论认为身体偏碱就是健康的,其实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内环境相关知识显示,体 内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的正常pH稳定在 7.35~7.45,呈弱碱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健康身体的每部分都偏碱性。例如,胃液呈强酸性, 尿液呈弱酸性,阴道分泌物也呈弱酸性。③该理论认为,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这是颠倒因果关系。在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 毒(pH 低于7.35)的情况发生,但这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利尿剂) 或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腹泻)而出现酸中毒。④该理论认为,若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这也没有科学根据。食物虽有酸性、碱性的 区分,但内环境相关知识表明,普通食物不可能引起内环境的酸碱度变化,因为人体内存在缓冲 系统可以自动调节pH, 使之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若日常饮食受该理论影响,将可能导致人体 营养失衡,由此会引发更多疾病。(2)积极向亲朋好友宣传相关科学知识,劝阻他们不要受生产厂家的广告误导。
3.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 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 度,清除航天服内CO₂、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 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 境的稳态。
P10思考与讨论1.提示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 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发热 时的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 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 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 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对于6个月至4 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出现 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痴,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 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降低。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时, 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 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 时人体会出现疲倦、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下 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若外界环境变化不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 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 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教学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血液中的pH调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教学课件ppt,共19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教学ppt课件,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