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浙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浙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浙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浙江省杭州市浙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审题:义乌二中 陈前兵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绿波速度是指保持这个速度可以最大提升车辆通行能力,在平交路口减少车辆等待红灯的时间(见图1)。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一般是林荫小路,供行人和骑单车者(排斥电动车) 进入的游憩线路(见图2) 。完成1、2题。
1.关于绿波路段设立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红绿灯少的地方才能够实行 B.减少高峰期的高架路拥堵
C.一路畅行,没有红灯的限制 D.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效率
2.关于绿道和绿波速度中的“绿”说法正确的是
A.都能减少交通拥堵 B.提升行者的体验感
C.两者可以合二为一 D.绿道一般在森林里
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到农村进行实践调研发现,玻璃大棚里普遍施气肥,即增加大棚里二氧化碳含量 (如图) 。完成3、4题。
3.农民利用玻璃温室大棚可以
A.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B.降低土地利用成本
C.缩短了气候生长期 D.增加农作物的品种
4.向大棚里加入二氧化碳气体,除了增加光合作用外,还可以保温,主要是
A.增加太阳辐射能力
B.增强大气的反射能力
C.增强地面吸收能力
D.增加吸收地面辐射能力暑假,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上,小明与同学拍了一张神奇的照片 (图2) ,一个孤零零的巨石矗立在田里,远处的南迦巴瓦峰云遮雾罩,难见真容。完成5、6题。
5.矗立在田里的巨石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作用 B.流水搬运 C.冰川作用 D.地震崩塌
6.照片上,南迦巴瓦峰云遮雾罩,难见真容的原因,小明及同学分析最可能正确的有
①海拔太高,拍不到 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遇地形抬升 ③山风与暖湿谷风相遇
④山顶冰川冷却下沉气流与暖湿谷风相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随着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中俄之间的已有天然气管道已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在此背景下,中俄之间又规划了新的输气管道(如图) 。完成7、8题。
7.中俄输气管道的修建对我国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高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率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少碳排放
④提高能源安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与西线相比,东线
①待建路线长 ②沿线天然气市场需求小
③管道输气量大 ④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国际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 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2023年上海市总人口为1519.47万,下图为该市该年不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完成9、 10题。
9.2023 年上海老龄人口占比数据反映了该市
A.劳动力稀缺
B.劳动力成本上涨
C.人口迅速减少
D.缺乏竞争力
10.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见效快的措施有80岁及以上
①鼓励生育 ②促进外来人口迁入
③产业升级 ④鼓励老年人外出养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城市极主要指城市或区域发展中具有特定功能和影响的核心区域或点,边缘城市指的是接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小的城市,多极化城镇是指受城市区辐射的小城镇。图1为巴黎都市区空间布局模式图,图2为法国城市地区结构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巴黎都市区的空间模式表现为第11、12题图
A.同心圆状 B.扇状 C.多核心状 D.棋盘格状
12.法国城市地区“城市极-边缘城市-多极城市”的空间结构
A.土地利用比较集约 B.城市极工业易出现“空心化”现象
C.城市极会更加拥挤 D.该空间结构不太适合我国的都市区
世界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周边,下图为欧洲地中海周边的气候分布图。完成13、 14题。
13.地中海地区的地中海气候最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海陆分布 D.洋流
14.与同纬度大陆东岸相比,地中海地区的植被叶片细小,且有蜡质层,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人类活动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站。 南极泰山站纬度接近74° ,于2023年11月22日开始出现极昼。下图为我国5个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秦岭站开站当天,我国5个南极科考站中仍处在极昼现象当中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16.与其他科考站相比,秦岭站建在冰架附近有利于观察研究
A.南极绚丽极光
B.南极冰川的最高点
C.全球气候变化
D.动植物生存状况右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7、 18题。
17.此时,图示区域
A.①地风暴潮达到最强B.②地位于冷锋的锋前
C.③地的风向为西北风 D.④地受下沉气流影响
18.关于图示四个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的风速比首尔大 B.东京的气压比北京高
C.东京的降水比杭州多 D.杭州降温将比北京快
北京时间7月15日凌晨03:00,2024年欧洲杯决赛在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柏林时间采用的是东一区时间,夏季用夏令时,时间拨快1小时。完成19、20题。
19.2024年欧洲杯决赛开始时的柏林夏季时间是
A.14日21: 00 B.15 日 20:00 C.15 日 10:00 D.14 日 19:00
20.某球迷在观看了 2 个小时的决赛后,走出球场时,看到天空上月亮比入场时降低了不少,则此时的月相可能是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国外某收费会员超市,会员审核严格,因其严控质量关,强大的供应链,空间超大,货物众多且在价格上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会员一次购很多天所需货物,往往超过千元,要是兼代购赚钱,购物更多。完成21、22题。
21.根据该超市的特征,该超市属于
A.金融业 B.公共服务业 C.生活性服务业 D.生产性服务业
22.若该该超市在我国建分店,则选址应在
A.靠近地铁口,方便消费者携带货物 B.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C.选择小城镇,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 D.大都市边缘,停车场大,方便停车
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在武汉市正式投入运营,用户通过 App 等平台,即可呼叫“全无人”车辆。车辆会自己开到用户输入的乘车地,在后排落座的乘客点击屏幕上的“开启行程”之后,就能自动带你去目的地,沿途通过雷达自动规避障碍。完成23题。
23.无人驾驶网约车自己开到用户乘车地和目的地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BDS B. RS+BDS C. RS+BDS+GIS D. RS+BDS+GIS+AI
读我国2022年四大地区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完成24、25题。
24.表格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四大地区分别是 第24、25题表
A.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B.东部 西部 中部 东北
C.中部 东部 西部 东北 D.东部 西部 东北 中部
25.货物进出口总额丙比乙大的原因
A.经济规模大 B.水陆交通便利 C.生产成本高 D.边境口岸多四大地区
GDP 总值(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
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甲
511161.2
4.6
38.9
56.5
253847.7
乙
218737.8
8.2
31.8
50.0
21739.5
丙
205185.2
11.0
37.9
51.1
27779.4
丁
50249
13.2
34.4
52.4
12260.7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孟加拉国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密度超过1100 人/平方千米。2023 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65%、28.79%和54.63%。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材料二:图1为孟加拉国示意图,图2 为达卡市气候图,表1为孟加拉国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构成表。
第26题表 1:孟加拉国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构成
(1) 说出孟加拉国人均碳排放低的原因。(5分)
(2) 从农业发展角度,简析该国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6分)
(3) 从资源禀赋角度,说明该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构成中水电占比低的原因。 (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恢复植被,库布齐沙漠减少了扩展和侵蚀,逐渐绿化,植被覆盖度由2002年的16.2%增加到现在的53%。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治沙样本”。
材料二:黄河干流河套平原河段是凌汛高发区,近年来,我国治沙专家通过引凌汛水入库布齐沙漠,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周边略图。
天然气
燃油
柴油
燃煤
光伏
进口电力
水电
47.78%
26.55%
3.88%
14.18%
1.89%
4.78%
0.95%
(1) 从水循环角度,说出库布齐沙漠过去水分利用效率低的原因。 (5分)
(2) 从河道特征角度,分析河套平原区黄河河段易发生凌汛的原因。 (4分)
(3) 引凌汛水入库布齐沙漠后,沙漠绿化效果非常明显,试从土壤的角度加以说明。 (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2024年6月30日,历经7年艰苦建设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深中通道,实现全线通车,深中通道由西部“深中大桥”和东部“深中隧道”组成,深圳、 中山正式进入“同城时刻”,往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可不再绕道,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
材料二:图1为珠三角地区略图,图2为深中通道示意图
(1) 从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5分)
(2) 简析继港珠澳大桥后再建深中大桥的原因。 (4分)
(3) 与桥梁建设方案相比,评价“深中隧道”采取隧道方案的优缺点。 (6分)
(4) 分析深中通道通车后对中山市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5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浙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