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展开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在千年前就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下列乐器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 AB. BC. CD. D
2.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企业生产的体育器材出现在多个项目的赛场上。它们凭借过硬的质量、创新的产品形态,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乒乓球使用的材料ABS塑料属于纯净物
B. 杠铃采用的弹簧钢材料60Si2Mn属于合金
C. 水翼帆板采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智能柔道垫所用“芯片”的主要成分为
3. 广东文化汇聚了中原文化的精髓与海洋文明的活力,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历史文化”:古时海上丝绸之路上运输的丝绸的主要成分中只存在离子键
B. “饮食文化”:煲广式靓汤过程中利用了萃取原理
C. “民俗文化”:珠海菉猗堂的蚝壳墙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D. “城市文化”:在广州塔上演的“灯光秀”利用了丁达尔效应
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 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
C. 明矾溶于水可形成胶体,有吸附作用,可用于净水
D. 利用焰色试验可检验生活中所有常见的金属元素
5. 下列关于以甲烷和氧气为原料的新型燃料电池(电解质为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氧气端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 溶液中氢离子向氧气端定向移动
D. 每消耗1ml甲烷,理论上该电池最多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6.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弱酸转化强酸:
B. 氧化物转化为酸:
C. 盐转化单质和氧化物:
D. 单质转化为多种盐:
7. 劳动开创未来,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和涉及的化学知识均正确且相互对应的是
A. AB. BC. CD. D
8. 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制取并探究其性质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9. 苯佐卡因(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常常用于创伤面和痔疮的治疗,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 ml该分子能与4 ml H2发生加成反应
B. 该分子中C原子有sp、sp2、sp3杂化
C. 该分子同时具有碱性和酸性
D. 实验室用对氨基苯甲酸与乙醇反应制备该分子,该制备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10.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B. 在1ml完全溶于1L水后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C. 1ml合成氨反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原子的数目为
D. 标准状况下,11.2L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11.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氯气并探究其性质,带孔的黑匣子是制备氯气的装置。下列不同反应阶段的预测现象及其相应推断正确的是
A. 干花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B.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只变红,说明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酸性
C. 淀粉溶液变蓝,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
D. Fe粉燃烧放出棕红或棕黄色烟,说明氯气能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12. 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可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其中X与另外四种元素都不在同一个周期,W与R同族,且基态W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Y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Z、W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依次减小
B. 原子半径:
C. 在中,提供孤电子对的为Z
D. 第一电离能:
13. 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14. 部分含Mg或Cu或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若a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则直接加热蒸干c溶液一定能得到溶质c
B. 在a→c→f→e转化过程中,一定出现置换反应
C. 在制备d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白色沉淀
D. 若d能溶解于氨水中,则组成该碱的金属元素一定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
15. 氨氧化法制硝酸中发生主反应 和副反应 两个竞争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反应每生成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推测反应
B. 加入催化剂Ⅰ更有利于的生成
C. 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时体系内的浓度降低
D. 平衡后增大压强,物质的浓度不变
16. 微酸性次氯酸水广泛应用于果蔬、医疗器械等的消毒,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市面上出现一种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水的电解设备(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电解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b的电极反应:
B. A、B离子交换膜分别是阴、阳离子交换膜
C. 理论上每转移2 ml e-,阴极室增重46 g
D. 制备微酸性次氯酸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6分。
17.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用电化学分析法测定的值。
回答下列问题:
Ⅰ.电解液的配制。
(1)用配制450mL溶液。
①配制该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填选项字母)。
A. B. C. D.
②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为_______g。
Ⅱ.值的测定:通过测定阳极铜片质量的变化量和通过电路的电量Q,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已知:一个电子的电量为,1ml电子的电量为)。
(2)在25℃、101kPa下,电流为0.1A,以精铜片为电极电解溶液,15min后关闭直流电源,阳极铜片的质量减少,同时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为,生成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已知粗糙表面会改变金属的动力学性质,利于氧气的析出,故实验开始前可对精铜片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
(3)某同学提出阳极副反应较为明显,同时电解废液含有的硫酸铜对环境污染大,为了避免这些不利条件,实验小组继续探究电解方式。
查阅资料:
a.EDTA(乙二胺四乙酸)为四元有机酸,其酸根()能络合,形成络合物,酸性较强时,会生成EDTA,使其配位能力下降。
b.电解过程中电压高时易引发电极副反应,电流强度相同时,电压与电解质溶液浓度成反比。
提出假设:用溶液替换硫酸铜溶液进行电解可以消除铜离子污染。
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时,以精铜片为电极,用溶液替换硫酸铜溶液,电解10min。
实验结果:在阳极铜片上积累了灰蓝色的固体物质,测得的实验值误差较大。
①灰蓝色物质积累使测得的实验值比理论值_______(填“偏小”或“偏大”)。
实验小结:该方案只能解决铜离子污染问题,不能减少副反应。
优化方案:其他条件相同时,配制等浓度EDTA和的混合溶液作电解液,以精铜片为阳极、铂为阴极进行实验,利用电流传感器测定通过电路的电量,并测算在一定电解时间内阳极铜片质量的减少量,进而计算出实验值。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②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③根据实验1~3的相关数据,为减少副反应,应选择最佳EDTA的浓度为_______。
④EDTA的回收:向电解废液中加入_______(填试剂名称)调节溶液,析出EDTA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固体调节溶液pH至7~8,再加入足量固体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使金属离子浓度大大降低。
18. 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金属可实现金属的循环利用,某废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含有镍、铝、铁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种该废催化剂回收利用工艺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该废催化剂中铝元素以的形式存在;“焙烧”后镍、铁变成相应的氧化物;加入盐酸调“”可获得完整晶型的勃姆石()。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i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2)写出“调”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浸出”时所加“试剂”为_______,“氧化”的目的为_______。
(4)若常温下“滤液Ⅱ”中的浓度约为,当“”时,刚好会有析出,因此“”至少应大于_____,才能使溶液中沉淀完全(当离子浓度时认为该离子已完全沉淀)。
(5)勃姆石焙烧得到的将用于制备催化剂,已知在以下4种不同焙烧温度下所得的比表面积大小如图所示,则最佳的焙烧温度为_______(填图中数据)。
(6)超细氧化镍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功能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原子A坐标参数为(0,0,0),B为,则原子C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
②人工制备的晶体常存在缺陷,个别会被代替,但晶体依旧呈电中性,某氧化镍组成为,则该晶体中与的离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
19. 联氨()又称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回答下列问题:
(1)的电子式为_______,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
(2)、常用作火箭发射推进剂中的反应物质。
已知:① ;
② ;
③ ;
④ 。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已知联氨为二元弱碱,常温下联氨的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 。常温下将盐酸滴加到联氨()的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微粒的分布分数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的分布分数,X表示或或]:
①_______。
②a点溶液的_______。
③在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和氧气反应的产物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相同时间内测得和氧气反应产物的产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温度低于400℃时,肼和氧气发生的主要反应中反应物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T℃下,若只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增大容器体积,变大
C.温度高于900℃时,与的产率降低,但是反应速率加快了
D.温度高于900℃时,和的产率降低的原因一定是平衡逆向移动
②1200℃时,向某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10ml肼和2.50ml氧气,发生反应和,平衡时若生成0.40ml,0.10m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
20. 一种抗高血压药替米沙坦中间产物ⅵ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加料顺序、反应条件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ⅱ的分子式为_______,其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反应①是化合物ⅰ与_______(填物质名称)反应生成化合物ⅱ;化合物ⅲ的某同分异构体能与饱和。溶液反应且其核磁共振氢谱上只有4组峰,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任写一种)。
(3)关于上述示意图中的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若通过电解反应进行反应②,则可在阴极得到化合物ⅲ
B. 化合物ⅲ到ⅳ的转化中,有键的断裂
C. 化合物ⅴ和ⅵ中均含有1个手性碳
D. 化合物ⅴ中,所有C、N原子均可做配位原子
(4)根据化合物ⅲ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5)以苯和乙炔为有机原料,合成化合物ⅶ(),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苯出发,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
②路线中涉及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其中两种直线形分子反应得到的产物为_______。
A.石磬
B.竹笛
C.二胡
D.铁琴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帮厨活动:厨房油污用纯碱溶液洗涤
碳酸钠水解产生气泡
B
学农活动:塑料大棚下种植蔬菜
塑料材质不透水不透气,不易燃烧
C
自主探究:用梅子汁酿酒时加入适量
可抗氧化并杀菌
D
社区服务:用石灰浆刷墙翻新
氢氧化钙溶解度小,易析出固体
A.制备
B.净化、干燥
C.收集
D.验证的还原性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氢化钠()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
氢元素化合价为价
B
键能:
键长:
C
丙烯腈、1,3-丁二烯和苯乙烯合成ABS树脂
合成ABS树脂的反应是缩聚反应
D
蔗糖难溶于四氯化碳
蔗糖是极性分子
实验序号
理论电流I/A
实测电量Q/C
EDTA的浓度
阳极铜片减少的质量/g
实验值
1
0.1
4.88
0.10
0.0016
2
0.2
11.46
0.10
0.0035
3
0.1
5.66
0.25
0.0019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①
_______
_______
②
_______
_______
加成反应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劳动开创未来,成就梦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考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