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知识清单)-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知识清单)-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共14页。
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知识清单)【知识结构】【考点清单】知识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具有生命。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③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④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通过趋利避害来适应环境⑤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大部分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⑥生物都在进化知识点二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知识点三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实验室中常用的显微镜如右图所示。2、显微镜的主要结构(1)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和载物台。(2)调节部分: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和遮光器。(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和反光镜。3、显微镜主要结构的功能(如图)4、镜头与放大倍数5、视野明暗的调节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2)对光①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②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睁开(方便记录),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3)放片: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通光孔。(4)调焦①眼睛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接近载玻片,防止物镜压碎装片;②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③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5)观察: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①如果装片中是个“上字”,则看到的物像是 ;②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6)更换高倍镜的操作步骤(将视野由A转换到B该怎样操作?) ①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③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变少,细胞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观察到的范围变小。知识点四 临时装片的制作1、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1滴清水。(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侧割出约0.5cm×0.5cm的正方形区域,用镊子撕取一小块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它展平。(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细胞结构)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1滴生理盐水。(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2)用清水漱净口腔,将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自己口腔内侧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3)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3、观察细胞时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知识点五 科学观察1、用心观察(1)科学观察是人们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信息的活动。(2)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地观察与研究。2、拓展观察力(1)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做出判断。(2)为了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扩大观察的范围,科学家研究和发明了许多方法,设计与制作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观察范围。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1)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而且需要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2)常见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3)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例如,在前面观察指纹的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描述性记录法。知识点六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七 常见的植物1、植物的分类2、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1)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①种子外有果皮包被②有根、茎、叶,还有花、果实、种子③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2)裸子植物:种子直接裸露着的植物。①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②根、茎、叶发达,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③很多裸子植物植株高大,是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3、孢子植物:能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的植物。4、常见植物的比较知识点八 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一条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样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3、无脊椎动物: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绝大部分的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称为无脊椎动物。4、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知识点九 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1)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2)二歧分类检索表除了表解形式外,还可以转换成文字形式的检索表。2、生物的分类等级(1)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2)分类依据:生物之间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等的差异(3)两种生物相同的分类等级越多,它们的共同特征也就越多。知识点十 生物的多样性1、生态因素(1)定义: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2)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同种生物间的种内关系和不同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包括互助互利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等。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2)食物网:某一区域中的各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有的表现在外表形态或色泽上,有的表现在具有特殊的内部结构特点。(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生态系统:生物学家将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5、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1)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范围向上可达离地面约10km的高空,向下可达距离海平面11km左右的海底,或者距地面深达2~3km的岩石层。2、生态系统的类型(1)主要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2)形成原因: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的差异,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1)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也较为稳定。而环境污染、乱砍滥伐、气候异常等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2)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破坏,从而加速了某些生物的灭绝。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日常措施:为了保护生物,保护环境,我们应当从自己做起,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做好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2)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时间人物贡献说明1665年胡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观察到的是细胞壁19世纪30年代布朗发现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世纪40年代施莱登施旺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0年后微耳和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细胞学说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意义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镜头目镜物镜图示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计算公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情况调节方式图示环境较亮时选小光圈、平面镜环境较暗时选大光圈、凹面镜气泡特点判断方法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较粗的黑边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变形或移动现象原因对策细胞严重重叠洋葱鳞片内表皮撕得太厚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洋葱鳞片内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折叠重新制作装片时,用解剖针展平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结构不清楚未滴加碘液滴加碘液有黑色圆圈等气泡太多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类型结构名称结构功能植 物 细 胞动 物 细 胞②细胞膜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最外层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②保护细胞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⑥细胞质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④细胞核外有核膜包围,内含遗传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⑤液泡内有液体,叫做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③叶绿体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①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类型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代表植物图示蕨类植物阴暗潮湿有根、茎、叶孢子繁殖肾蕨、芒萁铁线蕨鸟巢蕨苔藓植物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葫芦藓墙藓 藻类植物水中没有根、茎 、叶的分化衣藻、水绵紫菜、海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代表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郁金香、睡莲、玉兰、油菜、樟裸子植物√√√√马尾松、侧柏、水杉、银杏、苏铁孢子植物蕨 类√√√孢子繁殖肾蕨、芒萁、铁线蕨、鸟巢蕨苔藓类√√葫芦藓、墙藓、地钱藻 类衣藻、水绵、紫菜、海带动物名称图示特征代表动物鱼类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覆盖鳞片,通过身体躯干与尾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运动,鱼流线型的身体可以大大减小它们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黄鱼、带鱼鲨鱼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爬行类通常以身体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的鳞片或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够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蛇、鳄鱼、龟变色龙、鳖鸟类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②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长有大型羽毛③骨骼轻薄而坚固④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⑤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家鸽、鸡、鸭鹅、鹦鹉哺乳类①大部分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具有保温作用②和鸟类一样,哺乳动物也属于恒温动物③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白鳍豚、鲸、蝙蝠金丝猴、斑马、长颈鹿类群特征代表动物刺胞动物①具有可用于攻击和防卫的刺细胞②外形呈辐射对称,没有背腹和左右之分③身体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开口,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此进出。水母、水螅、珊瑚虫扁形动物①身体呈两侧对称,有背腹、左右之分②身体只有一个开口涡虫、血吸虫线形动物体形细长如线而得名,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蛔虫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环形的体节构成蚯蚓、沙蚕、水蛭软体动物身体非常柔软,外面大多有坚硬的壳加以保护海洋中的各种贝、螺及乌贼、章鱼,淡水中的河蚌、田螺,陆地上的蜗牛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蚊、蝇、蝶、蛾等各种昆虫,以及蟹、虾、蜘蛛、 蜈蚣等棘皮动物体表长满棘海星、海胆、海参
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知识清单)【知识结构】【考点清单】知识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具有生命。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③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④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通过趋利避害来适应环境⑤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大部分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⑥生物都在进化知识点二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知识点三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实验室中常用的显微镜如右图所示。2、显微镜的主要结构(1)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和载物台。(2)调节部分: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和遮光器。(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和反光镜。3、显微镜主要结构的功能(如图)4、镜头与放大倍数5、视野明暗的调节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2)对光①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②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睁开(方便记录),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3)放片: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通光孔。(4)调焦①眼睛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接近载玻片,防止物镜压碎装片;②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③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5)观察: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①如果装片中是个“上字”,则看到的物像是 ;②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6)更换高倍镜的操作步骤(将视野由A转换到B该怎样操作?) ①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③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变少,细胞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观察到的范围变小。知识点四 临时装片的制作1、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1滴清水。(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侧割出约0.5cm×0.5cm的正方形区域,用镊子撕取一小块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它展平。(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细胞结构)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1滴生理盐水。(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2)用清水漱净口腔,将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自己口腔内侧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3)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3、观察细胞时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知识点五 科学观察1、用心观察(1)科学观察是人们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信息的活动。(2)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地观察与研究。2、拓展观察力(1)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做出判断。(2)为了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扩大观察的范围,科学家研究和发明了许多方法,设计与制作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观察范围。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1)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而且需要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2)常见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3)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例如,在前面观察指纹的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描述性记录法。知识点六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七 常见的植物1、植物的分类2、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1)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①种子外有果皮包被②有根、茎、叶,还有花、果实、种子③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2)裸子植物:种子直接裸露着的植物。①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②根、茎、叶发达,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③很多裸子植物植株高大,是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3、孢子植物:能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的植物。4、常见植物的比较知识点八 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一条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样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3、无脊椎动物: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绝大部分的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称为无脊椎动物。4、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知识点九 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1)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2)二歧分类检索表除了表解形式外,还可以转换成文字形式的检索表。2、生物的分类等级(1)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2)分类依据:生物之间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等的差异(3)两种生物相同的分类等级越多,它们的共同特征也就越多。知识点十 生物的多样性1、生态因素(1)定义: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2)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同种生物间的种内关系和不同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包括互助互利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等。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2)食物网:某一区域中的各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有的表现在外表形态或色泽上,有的表现在具有特殊的内部结构特点。(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生态系统:生物学家将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5、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1)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范围向上可达离地面约10km的高空,向下可达距离海平面11km左右的海底,或者距地面深达2~3km的岩石层。2、生态系统的类型(1)主要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2)形成原因: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的差异,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1)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也较为稳定。而环境污染、乱砍滥伐、气候异常等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2)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破坏,从而加速了某些生物的灭绝。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日常措施:为了保护生物,保护环境,我们应当从自己做起,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做好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2)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时间人物贡献说明1665年胡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观察到的是细胞壁19世纪30年代布朗发现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世纪40年代施莱登施旺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0年后微耳和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细胞学说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意义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镜头目镜物镜图示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计算公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情况调节方式图示环境较亮时选小光圈、平面镜环境较暗时选大光圈、凹面镜气泡特点判断方法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较粗的黑边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变形或移动现象原因对策细胞严重重叠洋葱鳞片内表皮撕得太厚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洋葱鳞片内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折叠重新制作装片时,用解剖针展平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结构不清楚未滴加碘液滴加碘液有黑色圆圈等气泡太多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类型结构名称结构功能植 物 细 胞动 物 细 胞②细胞膜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最外层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②保护细胞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⑥细胞质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④细胞核外有核膜包围,内含遗传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⑤液泡内有液体,叫做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③叶绿体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①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类型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代表植物图示蕨类植物阴暗潮湿有根、茎、叶孢子繁殖肾蕨、芒萁铁线蕨鸟巢蕨苔藓植物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葫芦藓墙藓 藻类植物水中没有根、茎 、叶的分化衣藻、水绵紫菜、海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代表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郁金香、睡莲、玉兰、油菜、樟裸子植物√√√√马尾松、侧柏、水杉、银杏、苏铁孢子植物蕨 类√√√孢子繁殖肾蕨、芒萁、铁线蕨、鸟巢蕨苔藓类√√葫芦藓、墙藓、地钱藻 类衣藻、水绵、紫菜、海带动物名称图示特征代表动物鱼类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覆盖鳞片,通过身体躯干与尾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运动,鱼流线型的身体可以大大减小它们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黄鱼、带鱼鲨鱼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爬行类通常以身体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的鳞片或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够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蛇、鳄鱼、龟变色龙、鳖鸟类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②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长有大型羽毛③骨骼轻薄而坚固④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⑤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家鸽、鸡、鸭鹅、鹦鹉哺乳类①大部分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具有保温作用②和鸟类一样,哺乳动物也属于恒温动物③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白鳍豚、鲸、蝙蝠金丝猴、斑马、长颈鹿类群特征代表动物刺胞动物①具有可用于攻击和防卫的刺细胞②外形呈辐射对称,没有背腹和左右之分③身体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开口,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此进出。水母、水螅、珊瑚虫扁形动物①身体呈两侧对称,有背腹、左右之分②身体只有一个开口涡虫、血吸虫线形动物体形细长如线而得名,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蛔虫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环形的体节构成蚯蚓、沙蚕、水蛭软体动物身体非常柔软,外面大多有坚硬的壳加以保护海洋中的各种贝、螺及乌贼、章鱼,淡水中的河蚌、田螺,陆地上的蜗牛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蚊、蝇、蝶、蛾等各种昆虫,以及蟹、虾、蜘蛛、 蜈蚣等棘皮动物体表长满棘海星、海胆、海参
相关资料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