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0课《爬山虎的脚》(同步练)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0课《爬山虎的脚》(同步练)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页
    第10课《爬山虎的脚》(同步练)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2页
    第10课《爬山虎的脚》(同步练)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选择题,填空题,信息匹配,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书写
    1.读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题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曲折B.曲解C.舞曲D.委曲求全
    3.和“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渐渐变成灰色。
    B.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步变成灰色。
    C.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慢慢变成灰色。
    D.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
    A.这篇课文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B.课文启发我们要细致、连续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C.课文重点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D.课文主要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的形状以及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三、填空题
    5.比一比,再组词。
    瞧( )占( ) 萎( ) 固( )
    焦( )站( ) 委( ) 涸( )
    6.照样子写词语。
    例:滴溜溜
    例:说说话
    例:翩翩飞舞
    7.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无( )无故 人山人( ) 若( )若现 百( )百中
    愤愤不( ) 疑( )不解 心急如( ) 胆( )心惊
    (1)仔细观察第一行的词语的特点,再照样子写两个: 、 。
    (2)第二行的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 的,我还能再一个: 。
    (3)像画“——”的那样AABC式结构的词语我能再写两个: 、 。
    (4)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8.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 )
    (2)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
    (3)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
    (4)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
    9.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小豆子:《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 ,江苏 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 《倪焕之》等。
    小蜜蜂:《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先介绍了爬山虎的 ,再介绍爬山虎的 、 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 的过程。
    小海豚:《爬山虎的脚》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先讲 ,再讲 ,最后讲 。
    毛毛虫:“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句中的“漾”字说明满墙的叶子像 ,使句子具有动态美。
    四、信息匹配
    10.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新鲜:①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②(事物)出现不久。③新奇;稀罕。④(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1)瞧他兴奋的样子,不知又有什么新鲜事儿发生。( )
    (2)这条鱼是刚从湖里捞上来的,趁新鲜清蒸了吃。( )
    (3)一场雷雨过后,空气格外新鲜。( )
    1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牢固 巩固
    (1)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 )。
    (2)新学的知识要及时( ),否则就会被遗忘。
    均匀 平均
    (3)这次抽考,我们班的( )分在全市排第一。
    (4)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铺得十分( )。
    五、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本好书是一把钥匙,它将开启智慧宝库之门;一本好书是 ,它将 。(仿照画线句子,补全句子)
    (2)这些领悟是课外读物的馈赠。(改为反问句)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4)窗外下起了大雨。(扩写句子,将画面写具体)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感悟·理解
    (节选)
    ①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③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3.把选文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
    1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丝 、 、 的特点。
    15.第一段话主要写了爬山虎脚的 、 和 。
    16.读句子填序号。
    A细致观察 B长期观察
    ①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
    ②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
    17.请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怎样往上爬的句子。
    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有 、 、 、 、 ,这些动词表明了作者进行了 的观察。
    18.“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个句子中“逐渐”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9.“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这个句子中“巴”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注意“操、嫩、舒、叠、隙、萎”这几个字的字形和书写笔顺。
    2.C
    【详解】本意考查多音字。
    “曲”是一个多音字,“q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qǔ”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A.曲折——qū;①弯曲。②情节复杂、多变化。
    B.曲解——qū;作歪曲和错误的解释或理解。
    C.舞曲——qǔ;舞蹈伴奏的乐曲,有鲜明的节奏。
    D.委曲求全——qū;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综上所述,答案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意思的理解。
    逐渐:指渐渐;逐步。“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意思是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慢慢变成灰色的。
    D.“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中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的速度可能是渐渐、逐步、慢慢的,也有可能是迅速的,而选项ABC根据句子意思都是说“细丝和小圆片”慢慢地变成灰色。故选D。
    4.AB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内文章的理解。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讲述了爬山虎的特点,特别是其“脚”的详细情况。通过生动的描述和细致的观察,向读者展示了爬山虎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首先对爬山虎的整体介绍,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同时作者家中也有爬山虎,它们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这描述了爬山虎常见的生长环境和它们强大的攀爬能力。
    然后讲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这些嫩叶虽然不引人注意,但长大的叶子却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最后对爬山虎就是依靠这些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进行详细的介绍。如果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这说明了爬山虎的脚对于其攀爬能力的重要性。
    故选ABC。
    5. 瞧不起 占领 枯萎 牢固 焦点 站住 委员 干涸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瞧和焦:部首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瞧:看。可做形声词和动词。可组词:瞧不起、瞧见等。焦:火候过大或火力过猛,使东西变硬变脆或烧成炭样;着急。可组词:焦点、焦炭等。
    占和站:部首不同,音同,义不同。占:多音字,[ zhàn ]占据;处在某一种地位或属于某一种情形。可组词:占领。[ zhān ]占卜。可组词:占卦。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为某种业务而设立的机构。可组词:站住、站立等。
    萎和委:部首不同,音同,义不同。萎:(植物)干枯;衰落。可组词:枯萎、萎缩等。委:多音字,[ wěi ]把事情交给别人办。可组词:委托。[ wēi ]敷衍;应付。可组词:委蛇。
    固和涸:部首不同,音不同,义不同。固:结实;牢固。可组词:牢固、固定等。涸:积水无存。可组词:干涸、枯涸等。
    6. 金灿灿 胖乎乎 红彤彤 弹弹琴 跳跳舞 唱唱歌 勃勃生机 彬彬有礼 默默无闻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词语。
    分析题干可知“滴溜溜 ”是ABB式词语,例如:绿油油、黑黝黝、皱巴巴、亮晶晶、香喷喷、乱哄哄、黑漆漆、轻飘飘、骨碌碌、红艳艳等。
    “说说话”是AAB式词语,例如:悄悄话、毛毛雨、飘飘然、麻麻亮、佼佼者、溜溜转、团团转、碰碰车等。
    “翩翩飞舞”是AABC式词语,例如:飘飘欲仙、念念不忘、格格不入、栩栩如生、莘莘学子、窃窃私语、耿耿于怀、孜孜不倦、欣欣向荣等。
    7. 缘 海 隐 发 平 惑 焚 战 无影无踪 不知不觉 心理 心乱如麻 窃窃私语 依依不舍 早上有雾,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词语仿写和造句。
    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
    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愤愤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疑惑不解:弄不清楚、无法理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1)仔细观察第一行词语,它们都是ABAC式的结构,这样结构的词语还有百发百中、自由自在、人来人往等。
    (2)根据词语意思可知,第二行词语,它们都是形容人物心理。这样的词语还有喜出望外、垂头丧气、欣喜若狂、心花怒放等。
    (3)“愤愤不平”属于AABC式结构的词语,这样结构的词语还有井井有条、念念不忘、源源不断等。
    (4)首先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造句。
    人山人海:节日的公园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8. 陈旧 难受 薄弱 直立 粗大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1)在句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中,“新鲜”指的是叶子呈现出鲜绿、生机勃勃的状态,没有枯萎或衰败的迹象;“舒服”则指的是看到这些鲜绿的叶子时,人们会感到心情愉悦、舒畅。
    新鲜:形容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其反义词有陈旧、腐败。
    舒服:身心感到轻松愉快,能使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其反义词有难受、痛苦。
    (2)句子“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中的“牢固”指的是爬山虎的脚与墙面之间的连接非常稳固,不易脱落或松动。
    牢固:坚固、结实,不容易松动。其反义词有脆弱、松软。
    (3)在句子“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中,“弯曲”指的是原本直的细丝现在变得弯曲了,这种变化是由于细丝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力量的影响,如重力或墙面的阻力等,从而发生了形态上的改变。
    弯曲:不直,通常形容线条、道路、物体的形状等不是笔直的状态。其反义词有挺直、平直。
    (4)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中的“细小”指的是爬山虎的脚非常小,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看清。
    细小:很小,细微。其反义词有巨大、庞大。
    9. 叶圣陶 苏州 《稻草人》 生长位置 叶子 脚 往上爬 脚的样子和颜色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 脚与墙的关系 波浪一样随风起伏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作家的了解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叶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爬山虎的脚》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是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爬山虎与墙的关系。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句中的“漾”字说明满墙的叶子像波浪一样随风起伏,使句子具有动态美。
    10. ③ ① ④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
    (1)分析句子“瞧他兴奋的样子,不知又有什么新鲜事儿发生”可知,新奇的事使人变得兴奋。“新鲜”指的是新奇的事情。
    故选③。
    (2)分析句子“这条鱼是刚从湖里捞上来的,趁新鲜清蒸了吃”可知,这条鱼是刚打捞上来的,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新鲜”指的是没有变质的意思。
    故选①。
    (3)分析句子“一场雷雨过后,空气格外新鲜”可知,下雨后空气没有杂质,很清新流通。“新鲜”指的是空气流通,没有杂质。
    故选④。
    11. 牢固 巩固 平均 均匀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牢固:牢靠坚固。
    巩固:牢固,结实;使牢固。
    (1)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靠坚固。故选词语“牢固”。
    (2)新学的知识要及时牢固,否则就会被遗忘。故选词语“巩固”。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平均: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没有轻重或多少的分别。
    (3)这次抽考,我们班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在全市排第一。故选词语“平均”。
    (4)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分布的数量相同。故选词语“均匀”。
    12. 一盏明灯 照亮人生前进之路 难道这些领悟不是课外读物的馈赠吗?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我只得承认父亲是对的。 豆粒大小的雨点打在窗外的植物上。我向窗外望去,天地间仿佛挂了一张大大的厚厚的雨帘。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好书”比作“钥匙”,想象下还可以把“好书”比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2)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
    方法: 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在句中恰当的位置添加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怎能、难道、何尝等);在句末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如:难道这些领悟不是课外读物的馈赠吗?
    (3)本题考查把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改肯定句的方法:首先要把双重否定词加在句子合适的位置上,其次要熟记双重否定词,选择合适的否定词,把一定、肯定、会等词替换或者删掉,加上双重否定词。
    本句把“不得不”改为“只得”或者“只好”。
    (4)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本句可想象,窗外下起了大雨,周边的事物是怎样的,人物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13.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 14. 比喻 细丝 蜗牛的触角 细 软 嫩红 15. 位置 颜色 样子 16. A B 17.触 巴 拉 贴 爬 细致 18.“逐渐”的意思是渐渐,逐步。用在此处,形象地写出了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是逐步发生的,‌而不是突然的,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19.“巴”的意思是紧贴,粘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紧紧贴在墙上的状态。
    【解析】1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爬山虎的脚》是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是叶圣陶。
    1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根据第①自然段“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可知,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联系蜗牛的触角可知,蜗牛的触角是又软又红的,故此处突出了细丝“细、软、嫩红”的特点。
    15.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根据第①自然段“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可知,文章首先说明了爬山虎脚的位置;
    根据第①自然段“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可知,接着说明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
    根据第①自然段“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可知,还说明了爬山虎脚的颜色。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句子①“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可知,这一句作者将观察点放在细丝的颜色上,即为“细致观察”,故选A。
    根据句子②“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可知,作者将今年的观察发现与以前的印象相对比,体现的应该是“长期观察”,故选B。
    17.本题考查对关键信息的提取。
    根据第②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可知,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其中的动词为“触、巴、拉、贴、爬”;
    作者对“爬山虎爬的动作”的详细记录说明他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18.本题考查语言特点。
    学生作答时需联系词义以及句义来谈表达效果。“逐渐”的意思是渐渐,逐步。“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说明细丝和小圆片不是一触着墙就变成灰色的,而是慢慢地从嫩红色变灰色的,既体现了作者观察时间之长,又形象地写出了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是逐步发生的,‌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19.本题考查语言特点。
    学生作答时需联系词义以及句义来谈表达效果。“巴”的意思是紧贴,粘住。联系下文“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可知,正是借助“巴住墙”的力量,细丝才能“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因此“巴”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紧紧贴在墙上的状态。

    相关试卷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照样子写词语,根据拼音写出同音字,生字扩词,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按要求改写句子,课文直通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精品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选择题,按要求写句子,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