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同步分层题组练习
-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2 水圈与水循环 第1课时 水圈与海水 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2 水圈与水循环 第2课时 水循环 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3 生物圈与植被 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滨海地区吹海风的时段最可能是,①②③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热力环流
(2022山东聊城期末)某地理研学小组将两个试管用两根水平软管相连组成连通器,两根软管中间先用夹子夹住,然后分别在两侧试管中加入等量红色水和蓝色水,之后将连通器同时置入有冰水和热水的水槽中(下图)开始实验,模拟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当发现两个试管水面发生变化时,同时取下①②两个夹子,则①②两处的水流方向是( )
A.①处红色水向蓝色水流动,②处蓝色水向红色水流动
B.①处蓝色水向红色水流动,②处红色水向蓝色水流动
C.①处红色水向蓝色水流动,②处红色水向蓝色水流动
D.①处蓝色水向红色水流动,②处蓝色水向红色水流动
2.abcd四处示意的气压值,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2023北京顺义期中)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该滨海地区吹海风的时段最可能是( )
A.2—4时 B.6—8时
C.12—14时 D.20—22时
4.海陆间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的影响是( )
A.增强太阳辐射
B.加剧大气污染
C.水汽输送多,年降水量减少
D.调节气温,减小气温日较差
5.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23年10月28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 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当晚城郊之间的近地面风向应该是 。(2分)
(2)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率 (填“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
。(5分)
(3)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并画出高空等压面。(2分)
(4)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地的意义。(2分)
题组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4山东枣庄二中10月月考)地面冷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的气压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风。下图示意某地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图中箭头表示M地风向及受力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代表摩擦力和风向的箭头分别是( )
A.甲、丙 B.乙、丁 C.丙、甲 D.丁、丙
7.①②③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A正确。
8.D 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较周围陆地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池塘吹向周围陆地,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图中④地吹东北风,故选D。
9.D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的直接成因。池塘与周围陆地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白天池塘升温慢、温度低,周围陆地升温快、温度高,池塘上空气压高于周围陆地上空,风由池塘吹向陆地;同理,夜晚池塘降温慢、温度高,周围陆地降温快、温度低,池塘上空气压低于周围陆地上空,风由陆地吹向池塘,进而导致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池塘边一天中风向仍会发生变化。故根本原因是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D正确。
10.B 池塘与周围陆地形成局部地区热力环流,白天近地面风从池塘吹向陆地,近地面池塘气压高;夜晚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池塘,近地面陆地气压高。再根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分布规律,可确定近地面的等压面陆地处高压上凸,池塘处低压下凹,故选B。
11.C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以及表示风向的箭头可知,图中甲地东南侧气压低、西北侧气压高。过甲地垂直于等压线,方向从高压指向低压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右偏30°~45°,形成西北风,C正确。
12.A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地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因此其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
能力提升练
1.D 读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厦门港东侧,A、B错误;图示台湾海峡低空等压面向上凸出,说明此时海峡处气压较高,风从台湾海峡吹向陆地,C错误、D正确。
2.B 若风力变小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即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气压差减小,那么图中的低空等压面将会变缓,B正确、A错误;低空等压面的位置仍然位于低空,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D错误。
3.A 白天陆上气温高、气压低,海上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读图可知,受海陆风的影响,台湾省西岸白天的风向是偏西风,A正确。
4.C
5.C 海子周边的“太阳风”是由于湖泊与沙漠温度不同而形成的湖风。沙漠温度越高,与湖泊之间的温差越大,二者之间的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大。沙粒的粒径并不影响“太阳风”风速,①错;海子(湖泊)的位置无法影响“太阳风”的风速,②错;沙山植被覆盖率影响着沙漠下垫面的性质,从而影响增温速度,海子(湖泊)的面积决定了湖泊和周边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影响风速,故③④对,C正确。
6.D 海子周边的“太阳风”,其风向主要由湖泊吹向沙漠,故湖泊周边的沙砾难以在湖泊周围堆积,使海子不易被流沙掩埋,D正确。海子的面积和水深主要受地下水补给及蒸发影响,A、B、C错误。
7.B
8.D 青海湖面积持续扩大,湖泊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能力增强,青海湖区昼夜温差会变小,①错误;夜晚湖泊气温较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湖面扩大,湖区夜晚气流上升强度增大,降水增多,②正确;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湖面形成低压,进而形成陆风,而湖面扩大,湖陆气压差异增大,使陆风势力增强,③正确;由于湖面扩大,地下水位上升,湖床裸露减少,沙源减少,扬沙天气减少,④错误。故选D。
9.答案 (1)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同时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棚内温度升高,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增强,升高了棚内气温;玻璃阻断了棚内射向棚外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从而起到对棚内保温的作用。
(3)暖棚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暖棚上层形成高压、地面形成低压;内室受热少、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内室上层形成低压、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故上层空气由暖棚通过通风口1向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内室通过通风口2向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解析 第(1)题,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使得太阳辐射较强;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同时,也是因为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使得香格里拉气温低。
第(2)题,太阳短波辐射能量强,能够透过玻璃到达暖棚内。玻璃阻断了棚内射向棚外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导致热量滞留。
第(3)题,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差异形成的空气环流。垂直方向上,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暖棚受热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暖棚地面附近形成低压,暖棚上层空气堆积形成高压;内室反之。上层空气由暖棚通过通风口1向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内室通过通风口2向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知识拓展 太阳辐射和气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能量,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状况及昼长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大气最根本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对流层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因此对流层气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多少。
10.B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右偏,南半球近地面风向左偏。结合图示等压线分布及风向的偏转方向可知,图中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转,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B正确。
11.C 据图可知,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北指向东南,风向左偏,最终形成偏西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北指向西南,风向左偏,最终形成偏北风。故C项正确。
12.D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知,20时乙地东侧气压高于西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北半球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转30°~45°,形成东南风,D正确。
13.B 图中丙地等压线比甲地等压线密集,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B正确,C、D错误;甲、丙均位于陆地上,没有详细的下垫面信息,无法判断甲和丙的地面摩擦力大小,A错误。
1.A
2.D
3.C
4.D
6.A
7.A
8.D
9.D
10.B
11.C
12.A
1.D
2.B
3.A
4.C
5.C
6.D
7.B
8.D
10.B
11.C
12.D
13.B
提取信息
解读信息
材料信息
①海子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
②海子周边常刮起“太阳风”
因增温快慢不同导致湖泊和沙漠之间出现温差
③太阳升起以后
白天沙漠增温速度快于湖泊,沙漠气温高、气压低,湖泊气温低、气压高,吹湖风
设问信息
风速最大的时段
湖陆温差最大的时段
选项信息
C.15:00—16:00
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左右,湖陆温差接近最大,选项C最接近该时段,C正确
提取信息
解读信息
材料
信息
①显热通量指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湍流形式的热交换
下垫面通过长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
②夏季某日青海湖区与试验区的显热通量差异
差异=青海湖区上空显热通量-青海湖附近陆地上空显热通量
图示
信息
①实线、虚线
实线代表显热通量差值;虚线以上为正值,以下为负值
②显热通量差异:9点到21点,整体为负值;21点到次日9点,正值
白天,湖面比陆面升温慢,向空气传递的热量更少,青海湖区比试验区显热通量少,为负值;夜间则反之
设问
信息
图中显热通量差异的出现原因
试验区接近青海湖,两地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热传导差异都不大,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下垫面不同导致地面辐射存在差异
正确
答案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时作业,共5页。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2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精选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2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精选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