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中学七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一)(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在东西向的马路上,把出发点记为0,向东与向西意义相反.若把向东走2km记做“+2km”,那么向西走1km应记做( )
A. −2kmB. −1kmC. 1kmD. +2km
2.实数9的相反数等于( )
A. −9B. +9C. 19D. −19
3.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4.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普查的是( )
A. 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B. 调查长江流域水质情况
C. 调查某电视台某栏目的收视率D.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
5.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如果2x=3,那么2xa=3aB. 如果12x=6,那么x=3
C. 如果x=y,那么x−5=y+5D. 如果x=y,那么−2x=−2y
6.汽车离开汽车站20km后,以7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了xh,则汽车离开汽车站所走的路程y(km)与时间x(h)之间的关系式是( )
A. y=20−70xB. y=20+70xC. y=70xD. y=70x−10
7.多项式2xy2−3x2y37−5的常数项和次数是( )
A. −5,3B. 5,5C. −5,5D. 5,3
8.平面上有三点A,B,C,若AB=8,AC=5,BC=3,则( )
A. 点C在线段AB上B. 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C. 点C在线段AB外D. 点C可能在AB上,也可能在AB外
9.某人从一袋黄豆中取出60粒染成蓝色后放回袋中并混合均匀.接着抓出180粒黄豆,数出其中有3粒蓝色的黄豆,则估计这袋黄豆约有( )
A. 2400粒B. 3600粒C. 4200粒D. 5400粒
10.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a,b,则计算|b|−|a|正确的是( )
A. b−aB. a−bC. a+bD. −a−b
11.古埃及人的“纸草书”中记载了一个数学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若设这个数是x,则所列方程为( )
A. 23x+17x+x=33B. 23x+12x+17x=33
C. 23x+12x+17x+x=33D. x+23x+17x−12x=33
12.观察下列树枝分杈的规律图,若第n个图树枝数用Yn表示,则Y9−Y4=( )
A. 15×24B. 31×24C. 33×24D. 63×24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3.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单项式−23xyz2的次数,这个数是______.
14.已知A,B,C为直线l上的三点,线段AB=9cm,BC=1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
15.全国大约有124600000人在某学习平台上学习,将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_____.
16.如图是一个运算程序示意图,若第一次输入k的值为125,则第2022次输出的结果为______.
17.观察如图图形及表格:
则周长l与梯形个数n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8分)
计算:
(1)84−[14×(−3)−56+7]÷112;
(2)−32×(−13)2+(34−16+38)×(−24)⋅.
19.(本小题8分)
已知A=2x2−x−1,B=3x2−2x−1,C=x2−2x,求A−(B−C)的值,其中x=−12.
20.(本小题8分)
解方程:
(1)x−3(x+1)−1=2x
(2)y−0.2y+10.05=3+y+32
21.(本小题6分)
已知一个直五棱柱的底面是边长为4cm的五边形,侧棱长是6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直五棱柱一共有几个顶点?几个面?
(2)这个直五棱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22.(本小题10分)
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BC=6cm,M为线段AB的中点,N为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23.(本小题10分)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社会是一个重要的学校和课堂,生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和教材,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我区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农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采摘了黄瓜和茄子共80千克,了解到这些蔬菜的种植成本共180元,还了解到如下信息:
(1)求采摘的黄瓜和茄子各多少千克?
(2)这些采摘的黄瓜和茄子可赚多少元?
24.(本小题10分)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为了解八年级学生每日完成书面作业所需时长x(单位:小时)的情况,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了八年级若干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将所收集的数据分组整理,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学生每日完成书面作业所需时长情况的统计表
(1)求统计表中m,n的值.
(2)已知该校八年级学生有800人,试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中每日完成书面作业所需时长满足0.5
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4,2.
(1)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另一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则点P运动______秒追上点 R,此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
(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点P,R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P,R两点间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本题主要考查正数与负数,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若把向东走2km记做“+2km”,那么向西走1km应记做−1km.
故选:B.
2.【答案】A
【解析】解:实数9的相反数是:−9.
故选:A.
直接利用相反数的定义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正确掌握相反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知,图形不能折叠成正方体,
故选:C.
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得出结论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熟练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B.调查长江流域水质情况,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C.调查某电视台某栏目的收视率,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D.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适宜采用普查,故此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由全面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5.【答案】D
【解析】解:A.当a=0时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B.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等式仍成立,即x=12,故本选项错误;
C.等式的左边减5,右边加5,等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D.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等式仍成立,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得等式.
6.【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得y=20+70x.
故选:B.
依据汽车离开汽车站所走的路程=原来的距离+x小时行驶的距离列出关系式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列函数关系式,明确汽车离开汽车站所走的路程=原来的距离+x小时行驶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2xy2−3x2y37−5的常数项和次数是−5,5,
故选:C.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本题考查多项式的概念,关键是掌握多项式的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8.【答案】A
【解析】解: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AC+BC=AB,
所以点C在线段AB上.
故选:A.
本题没有给出图形,在画图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根据正确画出的图形解题.
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
9.【答案】B
【解析】解:估计这袋黄豆约有60÷3180=3600(粒).
故选:B.
用蓝色黄豆的数量除以所抽取样本中蓝色黄豆所占比例即可得.
本题主要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从一个总体得到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样本,我们很难从一个个数字中直接看出样本所包含的信息.这时,我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相应样本的频率分布,从而去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
10.【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a<0,b>0,
所以|a|=−a,|b|=b,
所以|b|−|a|=b+a,
故选:C.
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利用绝对值的性质,把|b|,|a|化简即可.
本题考查绝对值的性质,以及数轴.
1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列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关键是通过题干找出等量关系.
根据题意列方程23x+12x+17x+x=33.
【解答】
解:由题意可得23x+12x+17x+x=33.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得:
第1个图:Y1=1,
第2个图:Y2=3=1+2,
第3个图:Y3=7=1+2+22,
第4个图:Y4=15=1+2+22+23,
⋅⋅⋅
第9个图:Y9=1+2+22+23+24+25+26+27+28,
∴Y9−Y4=24+25+26+27+28=24(1+2+22+23+24)=24×(3+4+8+16)=24×31.
故选:B.
根据已知图中规律可得:Yn=1+2+22+23+24+25+26+27+⋅⋅⋅+2n−1,相减可得结论.
本题考查了图形变化类的规律问题,根据图形可知每一个树枝上长着两个小树枝是本题的关键.
13.【答案】±4
【解析】解:单项式−23xyz2的次数是1+1+2=4,
绝对值等于4的数为±4,
故答案为:±4.
根据单项式的次数以及绝对值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单项式,绝对值,掌握单项式次数以及绝对值的定义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4.【答案】8cm或10cm
【解析】解: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则AC=AB−BC=9−1=8(cm);
②如图2,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AC=AB+BC=9+1=10(cm).
故答案为:8cm或10cm.
分类讨论:点C在线段AB上和点C在射线AB上两种情况.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需要分类讨论,以防漏解.
15.【答案】1.246×108
【解析】解:124600000=1.246×108,
故答案为:1.246×108.
将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据此即可求得答案.
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熟练掌握其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5
【解析】解:第一次输入k=125,
15×125=25,
∴第1次输出25,
15×25=5,
∴第2次输出5,
15×5=1,
∴第3次输出1,
1+4=5,
∴第4次输出5,
15×5=1,
∴第5次输出1,
……
按此规律,第2022次输出5,
故答案为:5.
根据给定的运算规则,找出输出结果的规律,即可确定.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规律型,找出输出结果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l=4n+1
【解析】解:当梯形的个数为1个时,图形周长为5;
当梯形的个数为2个时,图形周长为5+(2−1)×4;
当梯形的个数为3个时,图形周长为5+(3−1)×4;
…,
当梯形个数为n个时,图形周长为5+(n−1)×4=4n+1.
故答案为:l=4n+1.
观察可得当梯形的个数为1个时,图形周长为5;当梯形的个数为2个时,图形周长为5+(2−1)×4;当梯形的个数为3个时,图形周长为5+(3−1)×4;即可得出当梯形个数为10个时,图形周长为5+(10−1)×4,当梯形个数为n个时,图形周长为5+(n−1)×4.
此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图形的周长与梯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18.【答案】解:(1)原式=84−(−34−56+7)×12
=84+34×12+56×12−7×12
=84+9+10−84
=19;
(2)原式=−9×19+34×(−24)−16×(−24)+38×(−24)
=−1−18+4−9
=−28+4
=−24.
【解析】(1)先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得到原式=84−(−34−56+7)×12,然后根据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
(2)先进行乘方运算,然后根据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然后进行加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
19.【答案】解:∵A=2x2−x−1,B=3x2−2x−1,C=x2−2x,
∴A−(B−C)
=2x2−x−1−[3x2−2x−1−(x2−2x)]
=2x2−x−1−(3x2−2x−1−x2+2x)
=2x2−x−1−3x2+2x+1+x2−2x
=−x,
当x=−12时,原式=−(−12)=12.
【解析】把A、B、C的式子代入A−(B−C)后,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化为最简形式后,把x=−12代入计算即可.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0.【答案】解:(1)去括号得:x−3x−3−1=2x,
移项得:x−3x−2x=3+1,
合并同类项得:−4x=4,
系数化为1得:x=−1,
(2)原方程可整理得:y−(4y+20)=3+y+32,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得:2y−2(4y+20)=6+(y+3),
去括号得:2y−8y−40=6+y+3,
移项得:2y−8y−y=6+3+40,
合并同类项得:−7y=49,
系数化为1得:y=−7.
【解析】(1)依次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得到答案,
(2)先把原方程进行整理,然后依次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正确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解:(1)这个直五棱柱一共有10个顶点,7个面;
(2)4×6×5=120(cm2).
答:这个直五棱柱的侧面积是120cm2.
【解析】(1)根据直五棱柱的特征直接解答即可.
(2)先求出直五棱柱1个侧面的面积,再乘以5即可得到这个直五棱柱的侧面积.
解题时勿忘记直五棱柱的特征及展开图的特征.直五棱柱是由五个长方形的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组成.
22.【答案】解:(1)若为图1情形,∵M为AB的中点,
∴MB=MA=5cm,
∵N为BC的中点,
∴NB=12BC=3cm,
∴MN=MB−NB=2cm;
(2)若为图2情形,∵M为AB的中点,
∴MB=12AB=5cm,
∵N为BC的中点,
∴NB=12BC=3cm,
∴MN=MB+BN=8cm.
【解析】根据题意,正确画图,在画图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
(1)点C在线段AB上;
(2)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解:(1)设采摘的黄瓜x千克,则茄子为(80−x)千克,
2x+2.4(80−x)=180,
解得:x=30,
80−30=50(千克),
答:采摘的黄瓜30千克,则茄子50千克;
(2)(3−2)×30+(4−2.4)×50
=30+80
=110(元),
答:采摘的黄瓜和茄子可赚110元.
【解析】(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可以求得采摘的黄瓜和茄子各多少千克;
(2)根据(1)中的结果和(2)中的结果可以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利用方程的知识解答.
24.【答案】解:(1)被调查总人数:15÷15%=100(人),
∴m=100×60%=60(人),
n=100−15−60−5=20(人),
答:m为60,n为20;
(2)∵当0.5
【解析】(1)先求出被调查总人数,再根据扇形统计图求出m,用总人数减去A、B、D的人数,即可得n的值;
(2)用被调查情况估计八年级800人的情况,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统计图和统计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从图表中寻找“完整信息”从而求出被调查的总数.
25.【答案】3 5
【解析】解:(1)设点P、R运动时间是t秒,则运动后P表示的数是−4+3t,R运动后表示的数是2+t,
根据题意得:−4+3t=2+t,
解得t=3,
∴点P运动3秒追上点R,此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3×3=5,
故答案为:3,5;
(2)当点P、R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2t,点Q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t,
根据题意得:|(−4+2t)−(2−t)|=4,
化简得:3t−6=4或3t−6=−4,
解得t=23或t=103,
答:当t=23秒或103秒时,点P、R两点间的距离为4个单位.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R运动后表示的数,列方程可得答案;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R运动后表示的数,列方程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能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运动后表示的数.梯形个数n
1
2
3
4
5
6
…
周长l
…
组别
所需时长(小时)
学生人数(人)
A
0
B
0.5
C
1
D
1.5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