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2.2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2.2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页
    2.2.2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2页
    2.2.2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3页
    2.2.2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4页
    2.2.2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5页
    2.2.2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6页
    2.2.2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7页
    2.2.2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8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PARTTWO,课堂小结,课堂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又是什么力量使它如此"尖峭"?
    耸立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2005年测定的高度为8844.43米。研究表明,珠穆朗玛峰现在每年大约升高0.33~1.27厘米。
    概念:指地球外部的作用力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主要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改造地表形态
    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风化、侵蚀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地处堆积起来,从时间、大范围看,其结果往往使地表由起伏趋向和缓
    一般情况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
    坡面水流冲刷地面并下切,会形成沟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强烈侵蚀的结果
    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下蚀、侧蚀、溯源侵蚀
    下蚀流水对河(沟)谷底部进行的侵蚀,使河床加深
    侧蚀流水对河(沟)谷两坡的侵蚀,使河谷变宽
    溯源侵蚀流水向源头侵蚀,使河谷向源头方向变长
    山区河流坡度较大,河床下蚀作用强,常形成V形谷
    在河流转弯处,侧蚀作用加强。一般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
    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的尼亚加拉瀑布,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不断向上游后退。观测资料表明,该瀑布在加拿大一侧后退的速度约为1.3米/年,瀑布形成至今已经后退了12千米
    流水、风力沉积: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或大小不同的沉积物
    冰川沉积: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部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地貌的“侵蚀循环”理论
    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自然界中的实例,说明图2-2-10、图2-2-11、图2-2-12、图2-2-13所展示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阐释该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特征。读中国地形图,并根据“知识窗”中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讨论分析,哪些地形区处在老年期?哪些地形区处在幼年期或者壮年期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不同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对地貌的影响不同
    能力提升: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当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称为终碛垄。终喷垄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的特征是( )A.分选性好B.磨圆度好C.棱角分明D.大小均匀
    解析:终碛垄是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棱角分明,磨圆度差,无明显的层状结构,大小杂乱无章,分选性差,C正确。
    2.图示地区,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变动,反映( )A.气候逐渐变冷B.气候逐渐变暖C.气温反复升降D.气候持续稳定
    解析:由材料可知,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结合甲、乙的位置可判定,终碛垄能够由乙到甲变动,说明冰川后退。冰川后退是气候逐渐变暖所致,B正确。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灌丛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风化作用D.风力搬运
    解析:由材料“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分析可知,灌丛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A 正确。
    4.灌丛沙丘分布区域( )①地势起伏大②气候较干旱③有水源分布④植被覆盖率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灌丛沙丘分布区域多为绿洲边缘,地势起伏较小,而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沙粒可能堆积在低洼处,①错误:绿洲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较干旱,②正确:有水源分布的地区有利于灌丛生长,③正确;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④错误,B正确。

    相关课件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疑难2,断层构造与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PARTTWO,课堂小结,课堂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PARTONE,课堂小结,课堂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