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历史][期末]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历史][期末]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第1页
    [历史][期末]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第2页
    [历史][期末]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期末]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期末]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 重用亲信B. 频换丞相
    C. 分化事权 D. 废除宰相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文中的关键信息:“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轩审刑院”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故C 项正确;A项应该是在汉朝时期,设立中朝,任用亲信;B项“频换丞相”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在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故选C。
    2. 《宋史》记载,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高位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文臣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驶入旁街小巷。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 )
    A. 重文轻武B. 削弱相权
    C. 削弱地方势力D. 加强边疆管理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曹彬这样枢密使高位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文臣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驶入旁街小巷”可知,宋代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从侧面反映出宋朝重文轻武。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黄袍加身的武将出身,因此对武将集团相当顾忌,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后世的赵氏王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故A符合题意;削弱相权、削弱地方势力、加强边疆管理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答案】D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宋真宗时 (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保持和平局面。D项是宋金和议的内容,与澶渊之盟无关,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宋真宗时 (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发生澶州之战,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澶渊之盟北宋应允给辽岁币,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保持和平局面,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 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A. 女真贵族B. 匈奴贵族
    C. 契丹贵族D. 党项贵族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这里的“胡虏”和“匈奴”代指当时北方的金国(女真族)。A项正确;匈奴贵族、契丹贵族、党项贵族与岳飞抗金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B. 大运河贯通南北
    C. 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D. 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目可知,体现了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江南地区开发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的政权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北方战乱频繁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A项符合题意;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不是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排除D。故答案为A。
    6. 镇在北魏隋唐时期是军事性质的守辖区,北宋时期渐渐失去军事意义,由于多设于交通要道,逐渐形成了交易市场,宋朝由此专门设置了防禁火灾和征收商税的官员。上述材料说 明了宋朝
    A. 民族关系融洽B. 商品经济发达
    C. 对外贸易繁盛D. 军事力量强大
    【答案】B
    【解析】
    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时期。材料中“交易市场”“防禁火灾和征收商税的官员”体现出对于市场的管理。说明宋词商品经济发达。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商品经济发达,不是民族关系融合、也不是对外贸易发展,排除A和C;宋代军事力量相对较弱,排除D。故选B。
    7.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
    A. 科举制的创立B. 印刷术的发展
    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民族政权的并立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李白生活在唐朝,苏轼生活在宋朝,末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主要原因是印刷术的发展。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8. “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一百多万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多万户……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北方战乱频繁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北方人口仅有一百多万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多万户……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可知,此时的南方人口已经超过北方,南方的农业生产更是获得长足发展,这说明经济重心正在南移,D项正确;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题目中的信息是北宋初年,排除A项;材料只是罗列了南北人口对比,没有说明北方战乱频繁,也没有提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排除BC项。故选D项。
    9.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铁铸跪像,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位读书人作如此感慨是因为( )
    A. 秦始皇焚书坑儒B. 卫青抗击匈奴
    C. 蒙恬反击匈奴D. 秦桧谋害岳飞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就以胜求和,强逼岳飞等了班师回朝,解除岳飞等人兵权。后秦桧还网罗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后葬于杭州西湖湖畔,而秦桧的丑恶的嘴脸为世人所不齿,后人铸其人像跪于岳飞墓前,来谢罪。许多秦姓之人也常以此感到羞愧。ABC和题文无关,故选D。
    10.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曾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 甲骨文、火药、指南针
    B.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C.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D.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可知与宋朝三大发明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代,火药应用于军事领域;北宋时,人们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 “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是描写北宋开封相国寺节日场面的诗句。它描写的是
    A. 春节B. 元宵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
    【答案】D
    【解析】
    伴随着两宋时期商业的发展,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对外贸易兴盛等因素,使得宋朝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同时节日丰富。“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是描写北宋开封相国寺中秋节的诗句,故D符合题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与题干诗句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2. 元朝时,地方官吏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乎没有任官和调度权;在财政方面,行省所收取的财赋,必须执行上供中央和地方留用用七三分成的悬殊比例规定;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由此可见,行省制度的实行(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导致了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C. 造成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D. 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A
    【解析】
    根据“元朝时,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乎没有任官和调度权;……”可得出元朝的行省制之下,地方权力受到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效率低,排除B项;行省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形成地方割据,排除C项;行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国家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3.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始自元朝,是因为元朝时,西藏( )
    A. 屯驻军队B. 设置征收赋税的机构
    C. 设置驿站D. 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D项正确;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后,屯驻军队、设置征收赋税的机构是对西藏加强管理的措施,而不是西藏成为中央政府地方行政区域的原因,AB项均不正确,排除AB项;1247 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排除C项。故选D项。
    14. 如果我生活在宋代时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是( )
    ①在浙江一带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②在泉州坐海船出海
    ③在黄河流域种植大片棉花 ④带纸币在四川经商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引进了越南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①正确;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②正确;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④正确,因此生活在宋代时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是①②④,C项正确;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因此③在黄河流域种植大片棉花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③的ABD项。故选C项。
    15.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 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 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 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 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答案】B
    【解析】
    材料“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可以看出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近代世界近代化作用重大,故B项正确;揭开世界近代史的序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 ;材料没有反映四大发明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四大发明遏制殖民扩张开展的信息,排除D。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A.辽;B.西夏;C.北宋。
    (2)A.金;B.西夏;C.南宋。
    (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
    (1)本题考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定都上京;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图一中有上京,应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形势图,因此,A.辽;B.西夏;C.北宋。
    (2)本题考查与南宋并立的政权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金后来迁都都中都。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与南宋并立的是金和西夏。因此,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金、西夏、南宋。
    (3)图二中的A、C两国是金和南宋。结合所学知识,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4)本题考查元朝的有关知识。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后来蒙古军队灭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经济发展
    材料二:(单位:万人)
    材料三:南宋政府……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提举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请在材料一表格中横线上填写正确内容。
    (2)据材料二、三,归纳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它们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答案】(1)①“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②景德镇;③交子。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3)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
    【小问1】
    谚语:根据材料的领域“农业”,结合所学可知,谚语①“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意思是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湖州府即太湖附近州府一带的丰收,足可供养天下;
    瓷都:根据材料的领域“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②是景德镇;
    纸币:根据材料的领域“商业”,结合所学可知,在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因此③交子。
    小问2】
    原因:根据材料“南北方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得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根据材料“南宋政府……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得出南方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小问3】
    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宋代经济发展发展区域大多在南方,得出经济重心南移。
    18.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艺祖(赵匡胤)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 《宋史·文苑传序》
    宋代第三个皇帝真宗(赵恒)的《劝学诗》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材料二:在这几个世纪中(宋代——引者注),许多学者撰写的各朝历史内容全面;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的政治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政治举措是为改变唐末以来的什么局面而实行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出现的新体诗歌形式是什么?杰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至少举二名)“精美的瓷器”中,浙江生产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的瓷器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4)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分析宋朝政治制度的这一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1)重文轻武(文官政治)。藩镇割据。
    (2)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冰裂纹瓷。
    (3)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4)推动了文学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古文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中“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的意思是说宋朝开始利用文官来夺取武将的权力,说明了宋朝的政治特点是重文轻武(文官政治)。该政治举措是为改变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而实行的。
    (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宋朝出现的新休诗歌形式是词,它是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杰出的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代“精美的瓷器”中,浙江生产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的瓷器是冰裂纹瓷器,它的产地在浙江哥窑。
    (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三中,“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说明了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是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有: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宋朝重文抑武的政治制度,推动了文学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这一政策使得许多人为了做官,便会努力读书,争取考中做官,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宋代有一部分官员,如沈括等均是当时著名的科学家。
    19.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列举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有什么影响?
    【答案】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是市民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出现了秧马、复种技术等;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占城稻推广种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植棉地区扩大。
    影响: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是市民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而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进反过来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列举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出现了秧马、复种技术等;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占城稻推广种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植棉地区扩大。
    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不仅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领域
    发展成就
    集中发展区域
    农业
    谚语①_
    苏州、湖州、常州等
    手工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②_成为著名的瓷都
    江浙地区
    商业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_。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四川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相关试卷

    [历史][期末]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历史][期末]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史互证,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