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共18页。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从物质类别的视角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及转化规律。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2)同素异形体。
2.物质的分类
(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答案自填] eq \(□,\s\up1(1)) 游离 eq \(□,\s\up1(2)) 化合 eq \(□,\s\up1(3)) 离子 eq \(□,\s\up1(4)) 共价 eq \(□,\s\up1(5)) 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eq \(□,\s\up1(6)) 化学 eq \(□,\s\up1(7)) 电解质、非电解质 eq \(□,\s\up1(8)) 溶液、胶体、浊液 eq \(□,\s\up1(9)) 钠 eq \(□,\s\up1(10)) 碳酸 eq \(□,\s\up1(11)) 含氧酸
[易错秒判]
(1)某物质仅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
(2)Al、NaCl、SiO2、H2SO4都可称为分子式( )
(3)白磷和红磷、CO和CO2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 )
(4)NO2、SO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二者均为酸性氧化物( )
(5)Na2O2、Na2O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 )
(6)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因此SiO2是两性氧化物( )
(7)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8)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一元弱酸( )
答案:(1)× (2)× (3)× (4)× (5)× (6)× (7)× (8)√
1.现有下列物质:①冰醋酸,②水煤气,③碱石灰,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漂白粉,⑦H2SO4,⑧含氧40%的氧化镁,⑨汽油,⑩福尔马林,⑪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⑫胆矾,⑬液氨,⑭纤维素。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⑦⑧⑫⑬
2.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完善表格内容(填序号)。
①HNO3 ②H2S ③H3PO4 ④Ba(OH)2 ⑤NH3·H2O
⑥Cu(OH)2 ⑦BaSO4 ⑧NaHCO3 ⑨Cu2(OH)2CO3
⑩FeSO4·H2O
答案:② ② ① ③ ⑤⑥ ⑥ ⑧ ⑧⑩
3.下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图示的是( )
解析:选C。硫酸铜晶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属于盐,故A错误;氢氧化铁不是胶体,故B错误;稀硫酸为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a. eq \(□,\s\up1(1)) ________________b. eq \(□,\s\up1(2)) ______________
c. eq \(□,\s\up1(3)) ________________d. eq \(□,\s\up1(4)) 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eq \b\lc\{(\a\vs4\al\c1(按\(□,\s\up1(5)) 分为\b\lc\{(\a\vs4\al\c1(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s\up1(6)) 分为\b\lc\{(\a\vs4\al\c1(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s\up1(7)) 分为\b\lc\{(\a\vs4\al\c1(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s\up1(8)) 分为\b\lc\{(\a\vs4\al\c1(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 eq \(――→,\s\up7(O2)) 碱性氧化物 eq \(――→,\s\up7(H2O)) 碱 eq \(――→,\s\up7(酸)) 盐,如Na eq \(――→,\s\up7(O2)) Na2O eq \(――→,\s\up7(H2O)) NaOH eq \(――→,\s\up7(H2SO4)) 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 eq \(□,\s\up1(9)) ________、 eq \(□,\s\up1(10)) ________、 eq \(□,\s\up1(11)) ________、 eq \(□,\s\up1(12)) ________等不符合上述转化。
(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 eq \(――→,\s\up7(O2)) 酸性氧化物 eq \(――→,\s\up7(H2O)) 酸 eq \(――→,\s\up7(碱)) 盐,如S eq \(――→,\s\up7(O2)) SO2 eq \(――→,\s\up7(H2O)) H2SO3 eq \(――→,\s\up7(NaOH)) 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 eq \(□,\s\up1(13)) ______、 eq \(□,\s\up1(14)) ________等不符合上述转化。
[答案自填] eq \(□,\s\up1(1)) 物理性质 eq \(□,\s\up1(2)) 物理变化 eq \(□,\s\up1(3)) 化学性质
eq \(□,\s\up1(4)) 化学变化 eq \(□,\s\up1(5)) 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 eq \(□,\s\up1(6)) 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 eq \(□,\s\up1(7)) 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 eq \(□,\s\up1(8)) 反应的能量变化
eq \(□,\s\up1(9)) Mg eq \(□,\s\up1(10)) Fe eq \(□,\s\up1(11)) Al eq \(□,\s\up1(12)) Cu eq \(□,\s\up1(13)) N eq \(□,\s\up1(14)) Si
[易错秒判]
(1)12C转化为13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都属于化学变化( )
(2)NH4Cl溶液除铁锈是化学变化,食盐水导电是物理变化( )
(3)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故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
(4)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5)化石能源的燃烧是放热反应( )
(6)FeCl3与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答案:(1)× (2)× (3)× (4)× (5)√ (6)×
[名师点睛]
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六化”
1.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冰雪融化 ②明矾净水
③钾的焰色试验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铝遇浓硫酸钝化
⑦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石油的分馏
⑪煤的气化 ⑫石油的裂化、裂解
⑬蛋白质的盐析 ⑭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答案:②⑤⑥⑦⑧⑪⑫⑭
2.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A、B、C、D依次对应的四种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B.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解析:选C。A为Ca(OH)2+2HCl===CaCl2+2H2O(复分解反应或中和反应);B为Ca(OH)2+CuCl2===CaCl2+Cu(OH)2↓(复分解反应);C为Fe+CuCl2===FeCl2+Cu(置换反应);D为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3.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部分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解析:选A。物质X是CO2,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反应②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B项错误;若Ca(OH)2 溶液是饱和溶液,则加入CaO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项错误;题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为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不可能存在置换反应,D项错误。
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 eq \(□,\s\up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混合物。
(2)分类:根据 eq \(□,\s\up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直观表示如下: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Fe(OH)3胶体的制备
(1)制备原理: eq \(□,\s\up1(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答案自填] eq \(□,\s\up1(1)) 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eq \(□,\s\up1(2))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eq \(□,\s\up1(3)) 溶液 eq \(□,\s\up1(4)) 胶体 eq \(□,\s\up1(5)) 浊液 eq \(□,\s\up1(6)) 溶液 eq \(□,\s\up1(7)) 胶体 eq \(□,\s\up1(8)) 电解质 eq \(□,\s\up1(9)) 加热、搅拌 eq \(□,\s\up1(10)) FeCl3+3H2O eq \(=====,\s\up7(△)) Fe(OH)3(胶体)+3HCl
[易错秒判]
(1)雾、云、烟都属于气溶胶( )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
(3)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
(4)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用作净水剂( )
(5)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
(6)向浓氨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7)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
答案:(1)√ (2)× (3)√ (4)√ (5)× (6)×
(7)×
1.(2024·东莞光正实验学校月考)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发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其分子直径为2~20 nm。下列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是( )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有色玻璃 D.酒精溶液
解析:选C。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均属于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有色玻璃为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故选C。
2.有两种分散系:①FeCl3溶液;②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
B.光束照射②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稳定性:①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学案(含高考真题和课后作业)(教师版 ),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时学案,共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