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教案
展开作业设计:
1.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写成反思材料。
2.自制一杯盐水,测量其密度。将实验方案以文字呈现,实验过程拍照保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浮力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3
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与要求
教学重点
1.浮力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阿基米德原理。
4.物体的沉与浮。
5.浮力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比较浮力的大小。
3.密度计的原理及特征;制作密度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了解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了解气体也能产生浮力。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会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理解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
1.能运用二力平衡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物体沉浮条件。
2.能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阿基米德原理。
3.学会利用物体的沉浮条件分析轮船、密度计等的原理,并能将浮力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中。
实践探究
1.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态度责任
1.在推测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与他人合作,包容不同的观点。
2.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认识到要保持好奇心,具有探索的热情。
3.通过自主设计制作密度计了解到科学原理可以转化为实用技术,体会知识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
课本、课件、矿泉水瓶、脸盆、乒乓球、烧杯、弹簧测力计
学生
课本、文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1.脸盆中接入半盆水,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将矿泉水瓶按入水中,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观察瓶子的运动,体会浮力对手向上顶的作用。
让学生亲身感受浮力的存在。
2.展示轮船、水中的鸭子、气球等图片。
联想到身边的浮力现象。
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中讲解一:什么是浮力?
1.师:液体或气体会对进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就是浮力。
——
2.(1)师:浮力的方向朝哪里?
(2)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倾斜烧杯。请同学画出乒乓球的受力分析图
观察现象,进行受力分析。
联系二力平衡的内容,使所学知识具有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中讲解二:浮力是怎么产生的?
1.演示实验:。
师:为什么拧上瓶盖前,乒乓球没有上浮?堵在瓶口的乒乓球是否受到浮力?
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思考问题
创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原因。为接下去的分析作铺垫。
2.复习液体压强,分析水中的长方体的受力情况
从而得出物体受到浮力是因为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联系液体压强的内容,使知识更呈体系,更具结构化。
3.请同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用
ρ液、h、底面积s表示出浮力的大小。
练习用压强推导浮力。
加强学生对浮力来源的理解,锻炼其数学推理能力,模型构建能力。
课中讲解三:浮力的大小如何测定?
1.师:在没有计算数据的情况下,浮力的大小如何来确定?
思考浮力的测量方法。
由学生自己想到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物的重力,请同学读数并记录,再将重物放入水中,请同学观察读数的变化,待读数稳定后,进行第二次读数。
观察现象,思考读数变化的原因。
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掌握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
3.(1)重复上面的操作,将重物缓缓放入水中,请同学观察读数的变化趋势。
(2师:浮力的大小是会变化的,那么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也就是排开水的量有关。
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变化:先变小后不变。
通过现象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课中讲解四:阿基米德原理
(1)师: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几千年就研究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量的关系。
(2)介绍阿基米德及其典故。
认识阿基米德。
穿插人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4.布置任务:帮助阿基米德设计探究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与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分享自己设计的实验。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实践能力,合作沟通能力。(2)通国组内组间的讨论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
5.(1)分析小组的方案,总结异同点。
(2)细化任务:
①如何测量排开水的重力?需要哪些工具器材?
②如何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需要哪些工具器材?
③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④寻找规律
(3)得出一个全班公认的标准方案。
(1)再次修改自己的方案。
(2)动手实验。
通过设计、讨论、重新完善设计的流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探究态度。
6.(1)得出结论:F3-F2=F4-F1,即: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
(2)得出不同结论的小组,请重新复盘自己的实验过程,寻找失误的原因。
(1)汇报本组的实验结论。
(2)思考实验失败的原因并做好记录。
使学生明白任何科学结论都是来之不易的,反复失败反复实验是必经之路,要学会敬畏科学,尊重科学。
7.与学生一起,将实验得到的等式F浮=G排,进一步展开成F浮=G排=m排g=ρ液V排g
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重力计算、密度计算推导公式。
使学生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避免死记硬背。
课中讲解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
(1)师: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量有关,请大家再想想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浮力的大小?
(2)根据公式F浮=ρ液V排g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思考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利用公式引出液体密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使知识点合理串联,加强了课堂的逻辑性。
(2)在之前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实验,强化了知识点记忆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与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课中讲解六: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1.例题一
耐心解答例题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例题二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浮力的三要素:大小(测量方法?)、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
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阿基米德实验的步骤,需要记录的数据,结论?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3节 水的浮力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第3节 水的浮力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