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知识巩固,整合构建,真题剖析,训练突破,昏线的判别,素养对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
知识点1 地球的自转规律
1.方向(1)侧视:自西向东。
地球表面有甲、乙、丙、丁四点(如下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四个地点中线速度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在乙点上空俯视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点递减,故纬度越高,地球的自转线速度越小。第2题,图示乙点大致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故形成的俯视图应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中心,可看到北极上空,其自转方向围绕北极呈逆时针方向,故A项符合;B项为侧视图;C项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D项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
知识点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1)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断地交替。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为晨线。(2)周期:24小时。
2.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3.产生时差(1)地方时。①定义: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东早西晚。②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同一瞬间,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3)日界线。①自然界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②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大致为180°经线。
易错辨析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区时”的表述,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读下面的光照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将进入白昼B.C点地方时为2时C.AB线是晨线D.D、E两点的地方时相同2.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20时B.8时C.16时D.4时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B线为晨线,D点将进入白昼,D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地方时为6时,C、D两点经度相差60°,可知地方时相差4个小时,因为C点位于D点以西,因此C点地方时为2时;D、E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不同。第2题,读图可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时,故0°经线的地方时为20时。
能力形成点1 地球自转的规律
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知识拓展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实际运用(1)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2)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解题思路:第(1)题,北半球的地理纬度等于北极星的仰角,图示北极星距离地平面较近,仰角较小,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第(2)题,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用时约24小时,每小时转过的角度约为15°,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故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尝试解答:(1)A (2)B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高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自转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C.a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递减,表明为北半球。纬度30°、60°的自转线速度分别为1 447千米/时、837千米/时,图示大部分区域自转线速度为840—900千米/时,表明该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第2题,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同一纬度地区,地面某点海拔越高,运动半径越大,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b点的线速度比同纬度a点大,由此可知,b点的海拔较高。
能力形成点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法(1)公式法计算地方时。已知甲地地方时,求乙地地方时。乙地地方时=甲地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度)。说明:①乙地在甲地东侧用加号,在西侧用减号;②两地经度差取小于180°的值。
(2)有关时区、区时的计算。①已知经度求时区。若已知某地的经度为东经(或西经)a,则其所在时区为a/15°(若余数>7.5,时区为商数加1;若余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知识巩固,整合构建,真题剖析,训练突破,4年变化规律,常考图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5节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北极星,自西向东,恒星日,不透明,东加西减,地转偏向力,不偏转,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1章 第3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西向东,昼夜交替,晨昏线,不透明,中央经线,时或0时,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向左偏转,不偏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