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的发展
    (1)农业
    ①明朝后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②江南等地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3)商业
    ①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2.经济的局限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概念阐释〕
    “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在“重农抑商”的背景下,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有利于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保护自己。
    〔图解历史〕
    阻碍明清时期新的经营方式发展的因素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和明朝中期王守仁。
    (3)主张:“致良知”为核心,“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
    (4)评价: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李贽的思想
    ①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②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3.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
    (1)背景
    ①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③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吏治腐败。
    ④“西学东渐”带来先进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倡导经世致用。
    [特别提示]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带有一定的民主启蒙思想,但并没有发展形成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体系,而是对传统儒学的批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中的民本思想。当时的思想主流仍然是理学。
    〔概念阐释〕
    经世致用:中国古代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把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三、小说与戏曲
    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成就
    (1)明清小说
    ①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②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中期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③清朝中期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2)戏曲
    ①传奇: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②昆曲:舞台演出方面,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③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四、科技
    1.传统科学技术的总结
    (1)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西方科技的传播——“西学东渐”
    (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
    (2)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3)表现
    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概念阐释〕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这段时期,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为重要窗口,西方文明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解历史〕
    古代中国科技
    主题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史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史料二]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摘编自施威、王思明《晚明学人的
    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问题](1)据史料一,归纳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末期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提示](1)主张:倡导君民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地方自治;学校是议政场所。进步性: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特点:推崇以数学为基础的数理逻辑方法;注重实验和实践;主张科技为国计民生服务。原因: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危机严重;知识分子对理学的反思,“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拓展]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提倡男女平等。
    (2)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主张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当时思想家提出的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5)是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儒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改造,但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
    2.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的影响
    课程标准
    素养考向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与当时世界潮流进行比较,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1.结合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当时的世界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结合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3.结合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强文化自信
    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对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思想源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治
    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经济
    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实质
    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情境导入,新课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知识梳理,知识拓展,知识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