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展开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阐述,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常运用的方法。本章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中国的区域地理进行宏观的介绍。本章课标要求如下:
1.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这一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2.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四大地区的分界线,理解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
二、本章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介绍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下册开始阐述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第五章一方面对学习区域地理给予方法指导,即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来学习,自然地理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人文地理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人口、城市等方面分析,并理解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把中国区域划分为四大地区,让学生认识它们的位置、范围和分界线,对四大地理区域展开学习。 此外,秦岭—淮河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本章学情分析
通过对七年级下册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加强其分析能力,使其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需要加强学生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本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各种要素的地区差异,从而加深区域划分的印象。
2.加强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解,说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初步掌握区域划分的一般方法。
中国的地理差异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课堂设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真实的经历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假期在各地旅游的见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在读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逻辑推理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中国辽阔的疆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培养其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其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并运用地图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的自然、人文依据,并能比较和明确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重点难点
1.秦岭—淮河一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2.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地理差异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学生假期旅游的照片和视频。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风俗习惯图片。
(二)工具
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
第2课时 四大地理区域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dl/tb_c949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精品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