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写作复习任务群9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特殊任务高考作文命题新趋势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写作复习任务群9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特殊任务高考作文命题新趋势课件,共20页。
学案97 阅读与写作一体化
复习目标:1.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2.掌握“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命题特点。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至关重要。一方面这是高中生的必备素养,另一方面是高考的重要版块。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宠儿”,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针对当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的局面,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明确读与写的关系1.读写相通读与写之间是相通的,许多古今学者对读与写的这一关系都做过相关的论述。正如崔学古所说:学者多以作文、看书分为两项。故二者胥失之。不知二者虽有操觚之辩,搃之去皮,见骨、见髓,要以得解为止,非有二也。读与写是有共同的规律的,从读的角度,我们可以挖掘出这一共同规律;从写的角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共同规律去写作文章。2.读写相异但是,读与写又是相异的,是两回事。首先,阅读面对的是一个文本,一个作品,而写作面对的是一堆素材和一张白纸;其次,在能力层级上写作高于阅读,也就是说会写一定会读,但是会读不一定会写。
(二)读写一体的依据与方向1.依据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以任务为导向,是听说读写的融合。新教材将写作任务融入“单元学习任务”中,设置高度融合的读写活动,统编教材一共设置了24个读写结合单元。这些都为读写一体的考查做好了准备。
2.把握两个方向(1)“读”为“写”提供话题或观点目前,高考读写一体化还停留在尝试阶段,“读”只是为“写”提供了一个话题或者观点,而且这个话题或观点还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只是“蜻蜓点水”,没有让考生自己从读的内容中获取或提炼。如2023年新高考Ⅱ卷的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融合命题: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后,不少人眼前一亮,认为命题者别出心裁,把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结合到了一起。其实,这道读写结合题只是提供话题,为的是有效规避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而不是实质性的读写一体。真正的读写一体,两者要相互交融。
(2)“读”为“写”提供依据或范式读写一体中,读是前提。阅读的文本可以为写作提供依据或范式。比如,2023年新高考Ⅰ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给儿子》的最后一题,要求写文学短评的思路。这是阅读为写作提供依据的最好证明。对这个题目,命题人完全可以把它命制成一道作文题,也就是为这篇小说写一个文学短评,规定好字数或话题即可。
阅读为写作提供范式也完全在可考范围内,比如现代文阅读中的某则材料,采用了某种论证方法或行文思路,命题人完全可以让考生按照这种方法或思路,就某一话题或观点写一篇文章,这是就议论类而言;就记叙类而言,补写和续写也是读写一体考查的好方法,这样既有了依据,也有了范式。阅读和写作就不再是“两张皮”,而是水乳交融了。为应对读写一体命题趋势,我们平时的作文就要强化“深读”的能力和“两种写”的能力——评论性写作(如文学评论)和拓展性写作(文学类文本的补写、续写、改写)。
拓展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现代文阅读Ⅰ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发展”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现代文阅读Ⅰ(部分材料)材料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需要着眼于“稳根基、固根本、增动能、强核心”四个重要方向。“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需要多措并举。……“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多重维度施策。……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深化农村改革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软实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大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摘编自《把握“几个方向”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增动力、添活力》)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方向既定,接下来就是落实,真刀真枪干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做好“三农”工作,要坚持“守底线”与“促发展”相结合……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结合实际创新手段……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摘编自《农民日报社论:农强国强 重在落实》)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名人名言与现代文阅读组合式的作文题目,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引用《史记·管晏列传》中的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意思是百姓的粮食充足,才会懂得礼仪,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才会知道荣誉和耻辱。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用现代眼光看这句话,则完全符合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等相关观点。
第二个部分:从阅读到写作,体现出试卷知识内容的整体性考查要求。需要考生对现代文阅读Ⅰ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提升,作文写作的重心要明确,即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建设农业强国,为国家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两个材料共同的指向是以“发展”为情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进行思考,突出两者之间的思辨关系。一个国家的发展首先要重视“物质”发展,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当下,国家在“物质”上的政策支撑是大力发展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让百姓生活富足。当然,一个国家的发展更应重视“精神”发展,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立意:①全面发展,物质精神缺一不可。②发展的左右手。③物质是基础,精神是高度。④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和精神建设。⑤夯实物质,强化精神。⑥物质与精神双丰收,方是发展之道。⑦物质给予生存,精神丰腴生命。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材料中提到了“势”,“势”是一种客观存在,标示着事物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现实生活中,有人无势,有人得势,有人失势。作为新时代青年,面对以上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形,除了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之外,你有哪些智慧的应对之策?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语言文字运用Ⅱ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势”是一种客观存在,标示着事物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察势在于审时度势, ① 。身处变动不居的时代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因势而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任何新事物从发端、兴起到发展、壮大, ② ,而是需要持续积累,进而积厚成势,最终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回望 ③ ,从小岗村的红手印拉开农村改革大幕,到自贸区在上海启航后推而广之,改革渐进式,不仅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积势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探索过程。 当信息化的快车加速到5G时代,我们要合乎规律取势,占得先机顺势,让新事物健康成长,让新动能加速壮大,才能将更多“小趋势”汇聚成磅礴的时代大潮、发展大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写作复习任务群9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任务1抓住核心概念准确审题立意课件,共47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写作复习任务群9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启航课基于多元核心概念的思辨性表达课件,共12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写作任务群九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部编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考情纵览,层进式,对照式,引议联结式,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演讲稿的基本格式,答案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