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商山早行图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商山早行图片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扫清字词障碍,凫fú野鸭,问题探究,画面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晚唐有这么一位文人,有评论说他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但他确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词名家,他就是“花间派”词风的鼻祖温庭筠。今天我们学习他诗歌的一篇代表作《商山早行》。
温庭筠(约801——约866),本名岐,字飞卿,山西祁县人,晚唐诗人、词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恃才不羁,又好讽刺权贵,多犯忌讳,屡举进士不第,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他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征铎(duó):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
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1)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2)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不能。(1)因思乡念亲而悲,但“悲”字分量很重,意蕴深沉,它所表现的情感远远超越了“思”,更为厚重,更为浓烈。(2)悲旅途不便,山险路陡,人情浅薄。(3)悲生不逢时,仕途失意,前途未卜。(4)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点明诗歌主旨。(诗眼)
2.首联“悲”可否换成“思”?为什么?
3.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巧妙地排列组合,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表达情感。这种“意象叠加”的写法,我们还学过《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做定语的都是名词,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如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很可以使人联想起雄鸡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类似。
“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六一诗话》
1.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异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
异乡:凄清、冷寂。故乡:温馨、美好。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虚实结合。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表现的手法有异。一个是以哀景写哀情,一个是以乐景反衬哀情,一实一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实写异乡,虚写故乡,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商山早行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介绍,文学常识,1有才,2不幸,读准字音,吟读感知音韵美,译读感知意境美,悟读感悟情感美,品读品析艺术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商山早行》,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商山早行图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羁旅诗,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诗词诵读,春回大地杜陵梦,春寒料峭早行路,主旨归纳,《商山早行》补充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