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课件(70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8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2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20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课时规范练65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篇区域地理第22章中国地理课时规范练68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共21页。
(2023·广东高三联考)农业碳减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图为2000—2020年广东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强度及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文信息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广东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增长后波动下降趋势B.广东省农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递减趋势C. 2000—2020年广东省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显著D.广东省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面临较小压力2.广东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在2002年陡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该年农牧业生产总值猛增B.该年农牧业发展不景气C.该年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D.该年受动物疫病影响大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00—2020年广东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增长后波动下降趋势,A说法正确;读图可知,2000—2020年广东省农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递减趋势,B说法正确;2000—2020年,广东省农业碳排放强度降幅高达89.99%,说明广东省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显著,农业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低碳节约型的绿色农业转变,C说法正确;广东省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仍面临不小的压力,D说法错误。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2000—2020年广东省农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递减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在2001年达到峰值,于2002年陡然下降,结合选项可判断其原因主要归结于2002年农牧业生产总值猛增,A正确;2000—2001年农牧业发展不景气,畜禽价格波动大,生产运作比较艰难,到2002年全省农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B错误;种植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基本恢复到2000年之前的水平,客观上导致了农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农业结构内部调整而非三大产业结构调整,C错误;无法得知该年受动物疫病影响的大小,D错误。故选A。
(2023·福建莆田第四次质量检测)2022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其中,燃煤发电11.2亿千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燃煤发电仍将占据重要地位。燃煤发电会排放大量CO2,引起全球变暖。我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对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3~4题。3.我国能源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主要取决于( )①能源结构 ②农业科技水平 ③经济规模 ④能源进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为尽快实现我国碳中和,亟须( )A.迅速缩减工业规模B.加快减排技术革新C.大幅提高农业比重D.引导居民消费降级
解析 第3题,根据题干可知,燃煤发电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我国能源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规模较大,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中燃煤占比较大,①③正确;农业科技水平对能源碳排放影响不大,②错误;能源进口受能源消费结构影响,能源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并不是取决于能源进口,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第4题,为尽快实现我国碳中和,必须加快减排技术革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碳汇等,B正确;缩减工业规模、大幅增加农业比重不利于经济发展,不是合理的措施,A、C错误;居民消费降级对减排促进作用较小,不是实现碳中和的合理方式,D错误。
(2023·河北唐山二模)由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三类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固存的碳被称为蓝碳。下图为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三类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单位:万吨)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的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 )A.多数以盐沼固碳为主B.构成比例都较为均衡C.取决于省级行政区岸线长度D.北方省级行政区均低于南方
6.挖掘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蓝碳资源的意义重在(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C.保障国家能源安全D.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
解析 第5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的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多数以盐沼固碳为主,A正确;构成比例并不均衡,B错误;上海海岸线长度在各省级行政区当中并不是最长的,但是其年固碳量却是最大的,因此年固碳量并不是取决于省级行政区岸线长度,C错误;北方省级行政区山东年固碳量高于南方广西、海南等省级行政区,D错误。第6题,研究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蓝碳资源有助于我国恢复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其固碳能力,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D正确;研究蓝碳资源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影响不大,A、C错误;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并不是研究蓝碳资源最主要的目的,B错误。
(2023·广东高三专题练习)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A.企业乙交通运输量更大B.企业乙占地面积更小C.企业甲碳排放总量更大D.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8.该办法的实施可促进我国( )A.轻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下降B.高科技企业空间集聚增强C.重工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D.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减弱
解析 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碳排放量与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总量有关。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会使得碳排放配额有剩余,D正确;碳排放主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与运输关系不大,排除A;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证明两家钢铁厂的规模相差不大,排除B;如果企业甲碳排放总量更大,则甲企业的碳排放配额是不够的,不可能出售配额,排除C。故选D。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给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会促使企业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C正确;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碳排放量较小,排除A、B;企业间的联系性是依据上下游关系决定的,排除D。故选C。
(2023·安徽适应性考试)2022年1月,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由齐鲁石化从排放源中分离并提纯二氧化碳,胜利油田把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利于难以驱动的原油开采,剩余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永久封存地下。据此完成9~11题。9.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可促进齐鲁石化和胜利油田( )A.生产能耗降低B.产业一体化发展C.生产流程简化D.产品多样化经营10.胜利油田利用二氧化碳注入油田地层驱油可( )A.提高石油开采率B.降低石油开采的成本C.提高石油的品质D.减少采油产生的污染
11.我国将加大力度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 )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降低能源消费价格 ④服务碳中和目标的实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第9题,该项目由齐鲁石化捕集提供二氧化碳,并将其运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实现石油增产和碳减排双赢,B正确;该项目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处理利用,增加了生产能耗,A错误;石油开采生产流程比原来复杂,C错误;该项目只是提高了石油的开采率,不涉及对石油的加工,产品以原油为主,D错误。第10题,将二氧化碳注入油层,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利于难以驱动的原油开采,从而提高石油开采率,A正确;将二氧化碳捕集,再注入地层,不仅需要技术支持,也增加了开采石油的程序,提高了石油开采的成本,B错误;该方案只是起到了增加石油流动性的作用,对石油品质并无改变,也没有减少采油产生的污染,C、D错误。
第11题,该方案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④正确;该方案将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便于开采难以驱动的原油,较大幅度提高低品位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①正确;石油为常规能源,增加石油的开采对能源多元化发展不利,②错误;石油为常规能源,需求量大,该项目的实施对能源消费价格影响不大,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
12.(2023·广东珠海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热融湖是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冻土是指0 ℃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活动冻土层是指多年冻土区夏季融化而冬季冻结的地表层。多年冻结层是指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的冻土层,该层中常含有冰楔(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近年来,青藏高原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图1示意冰楔对热融湖形成的作用,图2示意热融湖的扩张及其对碳元素迁移的影响。
(1)指出多年冻土层中冰楔形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冰楔的形成过程。
(2)分析近年来青藏高原热融湖数量增多的原因。
(3)说明热融湖不断增多和扩张对地球大气圈的影响。
夏季。夏季温度高,冻土区活动层融化,水分(融水、降水和地表水)顺着多年冻结层的裂隙下渗,遇冷凝结形成冰楔。
近年来伴随全球变暖,地温上升,多年冻结层中更多冰楔(地下冰)融化,冻土体积变小,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增多,集水形成的热融湖增多。
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加剧全球变暖。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冰楔是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读图可知,形成冰楔的水来自多年冻土层上部的活动冻土层。结合材料“活动冻土层是指多年冻土区夏季融化而冬季冻结的地表层”可知,活动冻土层融化的季节应是夏季,因此多年冻土层中形成冰楔首先是活动冻土层融化,然后是融水沿裂隙下渗冻结。夏季地温高,活动层融化,融水和降水顺着裂隙下渗,到永冻层上部再次冻结,使得裂隙中的冰体积逐渐变大,根据裂隙形态,水会冻结成上大下小的锥形冰体,形成冰楔。第(2)题,“热融湖是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因此形成热融湖应从热、融、湖三个方面考虑。近年全球变暖,冻土吸收的热量增加,使更大范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冻土体积变小,地表土层随之沉陷而形成热融沉陷,这些凹陷积水后便形成了湖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8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0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共18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8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59中国的能源安全课件,共17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8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58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共8页。

相关课件 更多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考点2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考点1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讲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考点2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讲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考点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