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亲爱的同学:冷静思考、沉着答卷、细心检查,祝你成功!
    理科综合时量:120分钟 化学满分:10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Zn-65 S-16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 2023年4月,淄博烧烤在全国走红。下列是制作烤肉的部分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肉块B. 将肉切片
    C. 用铁签串成肉串D. 点燃木炭烧烤
    【答案】D
    【解析】
    【详解】A、清洗肉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将肉切片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用铁签串成肉串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点燃木炭烧烤涉及木炭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2.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O2B. CO2C. HeD. N2
    【答案】D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其中氮气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D
    3.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获取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中液体B. 分离固液混合物
    C. 稀释浓硫酸D. 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A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B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故C操作正确;
    D、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故D操作错误;
    故选:D。
    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 有一次,妈妈炒菜时不慎使油锅里的油着火了,她迅速将瓶中冷的植物油全部倒入锅中,锅中的火熄灭了,其原因是
    A. 食用油的着火点升高B.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C. 减少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 瓶内食用油不是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升高也不能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中的食用油倒入锅中,降低了锅内的温度低于了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瓶中的食用油倒入锅中,并不能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食用油属于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亚运会的举办理念。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 为节约水资源,农业上采用喷灌或滴灌
    B. 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为防止疾病传输,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
    D. 少开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农业上采用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做法与此理念相符;
    B、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治水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与此理念相符;
    C、为防止疾病传输,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造成污染,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
    D、少开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既能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环境,做法与此理念相符;
    故选:C。
    7. 下列实验中玻璃棒不是用来搅拌是
    A. 稀释浓硫酸B. 测定溶液pH
    C. 蒸发食盐水D. 溶解蔗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散热,防止水沸腾使浓硫酸溅出,故A不符合题意;
    B、测溶液的pH时使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故B符合题意;
    C、蒸发食盐水时使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故C不符合题意;
    D、溶解蔗糖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蔗糖的溶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C60是1985年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物质,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②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元素组成
    ③C60是一种单质 ④C60是一种化合物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由C60的化学式可知,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②由C60的化学式可知,C60由碳元素组成,元素不论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③C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④C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故选:A。
    10. 《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
    A.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
    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
    C. 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
    D. 合金的耐磨性一般比其组分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合金与其组分相比: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增强,“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这里说的是合金的硬度大。
    故选B。
    11. 下列化学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还伴随能量的变化,故正确;(2)电动汽车充电时,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正确;故A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B、(1)钻木取火是指利用摩擦生热,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不是改变着火点,故错误;(2)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描述的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错误;故B完全错误,不符合题意;
    C、(1)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经权威机构认定并食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与颜色是否是绿色无关,所以“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故错误;(2)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故错误;故C完全错误,不符合题意;
    D、(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要验纯,以防气体不纯点燃发生爆炸,故正确;(2)在实验室中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因此鉴别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故错误;故D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列除杂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能达到目的;
    B、适量的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能达到目的;
    C、铜和稀盐酸不反应,铁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能达到目的;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D能达到目的;
    故选:A。
    13. 下列关于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A正确;
    B、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可选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C。
    14. 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 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C. 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不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不断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少,故B错误;
    C、向pH=l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酸性逐渐变弱,pH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故C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0,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5. 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 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 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故选C。
    二、填空题(共5道题,每空2分,共计30分)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铝 C.干冰 D.熟石灰
    (1)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碱是______。
    (2)易升华吸收大量热的是______。
    (3)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______。
    【答案】16. B 17. C
    18. A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铝可以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B;
    【小问2详解】
    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热,故选C;
    【小问3详解】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选A。
    17.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他曾对垃圾分类做出过重要工作指示,湖南也正在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让生活垃圾不再“一包扔”,助力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1)下列图标中,表示垃圾可回收可循环使用标志的是______(字母序号)。
    A. B.
    C. D.
    (2)在农村垃圾也不允许乱丢乱扔,人们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池中发酵可获得沼气,用作燃料,请写出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我们生活的城市涟源城区没有大江大河,也属于比较缺水的城市,请写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______。
    【答案】(1)C (2)
    (3)洗菜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A图为禁止烟火,B图为禁止鸣笛,C图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D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故选:C;
    【小问2详解】
    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日常生活中,可以一水多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例如洗菜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1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3)℃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不定项)
    A. 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 溶剂的质量关系是:甲=乙>丙
    C. 溶液的质量关系是:丙>乙>甲
    D. ℃时,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只有增加溶质这一种方法
    【答案】18. ℃时,乙和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9. 丙<乙<甲 20. AC
    【解析】
    【小问1详解】
    P点表示的含义是:t1℃时,乙和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乙<甲;
    【小问3详解】
    A、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低温度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
    B、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需要水少,故溶剂质量关系甲<乙<丙,故选项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降温到t2℃,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乙次之,丙没有晶体析出,故溶液的质量关系是丙>乙>甲,故选项正确;
    D、t1 ℃时,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19. 莲花味精、娃哈哈纯净水、鸿星尔克运动服、华为手机等被誉为“国货之光”,但谣言差一点使莲花味精濒临倒闭,味精真不能吃吗?真有毒吗?味精是常用的增鲜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其为白色柱状晶体,熔点232℃,易溶于水。谷氨酸钠与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谷氨酸(),鲜味减弱。谷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可营养皮肤和毛发,医学上可治疗疾病。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味精受热后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加入了味精的菜肴加热时间越长,受热温度越高,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就会越高。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5.5-8.0时,鲜味最强;当pH值小于4.0时鲜味会减弱。研究还表明、味精能造成婴幼儿缺锌,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两条即可)
    (2)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其原因是______。
    (3)根据文中的描述,少量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危害,你觉得炒菜如果要加味精是炒菜时加入好还是快出锅时再加好,请先做出选择然后再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1)白色柱状晶体,熔点是232℃,易溶于水(两条即可)
    (2)味精能造成婴幼儿缺锌
    (3)快出锅时再加味精好,因为味精受热后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且加热时间越长,受热温度越高,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就越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颜色、状态、熔点、溶解性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白色柱状晶体,熔点是232℃,易溶于水;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味精能造成婴幼儿缺锌,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小问3详解】
    由于味精受热后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且加热时间越长,受热温度越高,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就越大,所以快出锅时再加味精好。
    20.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工厂废液需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某电镀厂为了减少对水的污染并节约成本,从排放的废液(主要含、和)中回收金属铜、铁以及工业原料硫酸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分离固体A和溶液C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2)请写出步骤Ⅲ中生成F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请写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__。
    【答案】(1)过滤 (2)
    (3)合理开采金属矿物或防止金属腐蚀或回收利用金属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解析】
    【分析】废液中含硫酸锌、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要从废液中回收金属铜、铁以及工业原料硫酸锌,则X为锌,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和硫酸亚铁生成硫酸锌和铁,则固体A为铜、铁和过量的锌,溶液C为硫酸锌,Y为硫酸溶液,稀硫酸和锌、铁分别生成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则溶液B为硫酸锌、硫酸亚铁及过量的硫酸,向B中加入适量锌,锌和硫酸亚铁生成铁和硫酸锌,溶液C结晶得到硫酸锌晶体。
    【小问1详解】
    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步骤Ⅰ中分离固体A和溶液C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小问2详解】
    步骤Ⅲ中生成Fe的反应为硫酸亚铁和锌生成硫酸锌和铁,化学方程式为:Zn+FeSO4=ZnSO4+Fe;
    【小问3详解】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的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三、实验与科学探究题(共计2道大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21.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是否已经收满______。
    (3)若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BD为制取和收集装置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改用装置F收集气体,应从______(填“m”或“n”)端通入。
    (4)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都可以选择发生装置A,如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反应还会生成氯化钙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21. 长颈漏斗
    22. 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收满
    23. ①. ②. m
    24.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D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可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收满;
    【小问3详解】
    大理石(主要含有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用装置F收集气体,应从m端通入;
    【小问4详解】
    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中和反应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1)猜想一:溶质是NaCl;猜想二:溶质是NaCl和NaOH;猜想三:溶质是______。
    【查阅资料】Na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2)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评价】
    (3)同学们对上述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②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二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你认为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进行证明(多选)。
    A. B.溶液 C.Fe D.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反思】
    (4)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答案】22. NaCl和HCl
    23. 猜想三 24. ①. 稀盐酸显酸性,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②. ACD
    25. 反应物是否过量或反应物的量或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过量,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稀盐酸过量,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
    根据已知猜想一和猜想二,则猜想三为:溶质是NaCl和HCl;
    小问2详解】
    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红色 Fe2O3 粉末,振荡,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是因为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说明溶质中含有盐酸,即可说明猜想三正确;
    【小问3详解】
    ①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红色,则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因此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
    ②要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存在氯化氢即可;
    A、碳酸钾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即可证明猜想三正确,故A符合题意;
    B、硝酸钠溶液不能和氯化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铁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即可证明猜想三正确,故C符合题意;
    D、氯化氢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即可证明猜想三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小问4详解】
    由上述实验可知,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或反应物的量或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
    23. 铜锌合金又叫黄铜,外观酷似黄金,极易以假乱真。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I所示装置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将足量的稀硫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______g。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2;(2)32.5%
    【解析】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90.2g-290.0g=0.2g
    (2)解: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x=32.5%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选项
    内容
    举例
    A
    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还伴随能量的变化
    (2)电动汽车充电时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
    俗语中的化学
    (1)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2)真金不怕火炼:描述的是金的物理性质
    C
    化学常识
    (1)“绿色食品”指颜色是绿色且无污染的食物
    (2)“白色污染”指白颜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D
    化学实验安全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要验纯
    (2)鉴别化学药品可以品尝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
    HCl
    加入适量的
    C
    Cu
    Fe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D
    NaCl
    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A.制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方法
    D.检验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红色粉末,振荡
    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______正确

    相关试卷

    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